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外交官涉险救人质内幕:半岛台上喊话 清真寺里周旋

世界新闻报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中国外交部解救被伊拉克武装组织挟持的8名中国劳工的事件。那段时间里,这8名同胞的命运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茫茫人海找线索


中国驻吉达总领馆的外交官一早就驱车赶往麦加,在200多万朝觐者中搜寻伊宗教界的头面人物。

2005年1月18日晚,外交部亚非司正在举行春节联欢会。突然,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走进来,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自称“伊斯兰抵抗运动努曼旅”的伊拉克武装组织挟持了8名中国人,要求中国政府48小时内澄清8人赴伊的目的,否则将杀死他们。



中国武警护卫8名获释人质赶往巴格达机场


没有片刻迟疑,从时任部长李肇星、时任西亚北非司司长翟隽到普通科员立即全部到岗。他们与我驻伊使馆联系后确认,被挟持的8人均为福建平潭县自行前往伊拉克的个体务工人员。他们当月中旬准备租车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没想到在路上遭到挟持。估计是武装组织以为他们是日本人,他们又不懂阿拉伯语,与挟持者存在沟通障碍,产生了误会。

此前,已有20多国的180多名人质先后被伊各种武装组织绑架,至少35名人质被杀。虽然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贯没有任何令伊拉克人误解的举动和立场,但由于当时伊内部派别林立、鱼龙混杂,因而人质命运难测,令人担忧。




情况危急,外交部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积极营救。

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紧急约见伊驻华大使,通报了中方对事件的高度关切,要求伊方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营救。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立即与伊临时政府副总理、外交部长等高官联系,表达关切。

我国驻伊拉克周边国家的使馆,迅速去做本地宗教团体和有关机构的工作,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线索。

另外,我驻伊使馆对包括库尔德爱国联盟、伊拉克伊斯兰党等在内的伊各个政治党派做工作。使馆呼吁这些政党领导人发挥个人影响力,帮助营救中国人质。20日正好是伊斯兰教宰牲节,一些伊宗教界的头面人物已前往麦加朝觐。为联系上他们,中国外交官驱车赶往麦加,在200多万朝觐者中搜寻重要人物。




隔空喊话半岛台

翟隽没有用“绑架者”这样会刺激劫持者的词来定义他们,而是称他们为“兄弟”。

由于对“伊斯兰抵抗运动努曼旅”知之甚少,因此没有任何渠道可以联系上他们。为了在最短时间向他们传递信息,翟隽通过媒体与挟持者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对话。



翟隽率领外交部负责营救遭挟持的中国公民的工作小组抵达巴格达


事发当夜12点和次日凌晨5点、下午1点,翟隽三次用阿拉伯语接受半岛电视台的直播连线采访。翟隽没有用“绑架者”这样会刺激劫持者的词来定义他们,而是称他们为“兄弟”。针对挟持者的要求,他特别强调这8个中国人只是普通的个体劳务者,只是在伊打短工,没有为任何外国公司工作,而且他们当时正准备离开伊拉克。希望挟持他们的人善待和释放他们。

翟隽回忆说:“我们全力以赴做各方的工作,时间却也一分一秒地过去。48小时期限无情地到了,而8名同胞却毫无消息。”

外交部决定,立即派出特别工作组奔赴巴格达,实地解救同胞。以翟隽为组长的工作组21日离京赴伊。就在他们即将进入巴格达时,挟持者公布了第三盘录像带,说由于中国政府对他们的要求表现出了诚意,他们将释放人质。

听到此消息,许多人都松了口气,有人甚至建议工作组不必进入巴格达,留在安曼接应即可。翟隽回忆道:“那天,安曼罕见地飘起雪花,而我们的心情却丝毫轻松不起来。同胞在哪?如何接回他们?媒体说放人了,但我们却没见到同胞,他们仍生死不明。此时,我们的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大了。我们只有一个选择——按原计划进入伊拉克。




果敢踏上“死亡路”

翟隽说:“即便是个圈套,哪怕是用我们自己的性命换回8名同胞,也心甘情愿!”

23日凌晨,工作组一到巴格达,就马上与使馆人员开会。通过对各种情报的研究和鉴别,大家发现有一条信息很有价值。虽无法证实其可靠性,但有大致的交人时间和地点。不过,该地点位于伊拉克最危险的地区。经过慎重考虑权衡,工作组认为,应该冒险去闯一下,若瞻前顾后,就可能错失机会。



▲ 时任驻伊大使杨洪林正在通过电话与伊拉克有关方面联系解救中国人质


营救队伍很快组建起来:翟隽和杨洪林大使各带一名助手前往,同时带4名武警随行。有人劝翟隽不要亲自前往,说如果是挟持者设的圈套,他们也将陷入危险。但他们毅然出发。翟隽说:“即便是个圈套,哪怕是用我们自己的性命换回8名同胞,也心甘情愿!”

为防意外,营救人员都穿戴上了防弹衣和钢盔,武警士兵还动用了班用轻机枪。由于伊拉克的通讯受美军控制,为避免节外生枝,所有人都关掉了手机。他们还交代使馆留守人员,无论谁打听他们的行踪,都不能透露。

交人地点位于著名的“逊尼三角”,是绑架人质最频繁的地区。通往那里的公路被称作“死亡之路”。但营救小组义无返顾,勇敢地踏上了征途。




清真寺里巧周旋

当营救小组赶到目的地——一座清真寺时,提供线索的伊拉克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进入清真寺之前,小组成员按照当地风俗,脱掉了防弹衣、皮鞋和袜子,摘下了钢盔,把长武器都留在了车上。



▲ 时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参赞卞志强(右二)在巴格达一清真寺向使馆汇报情况


伊拉克冬天的气温很低,空荡荡的清真寺里阴暗寒冷,营救小组成员只能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大理石地面上。

在焦急地等待了20分钟之后,当地宗教界的一位头面人物出现了。翟隽和杨洪林与他交谈起来。两位外交官介绍了中国对伊拉克的政策,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伊拉克人民的友好之情。

翟隽还向他解释,8名中国人到伊拉克,只是为了寻求生计,没有为美国人干事,也不是伊拉克人的敌人。慢慢地,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广,对方的态度也逐步缓和。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3名挟持者表情严肃地走进了清真寺。

翟隽回忆说:“我们知道主角出现了,他们就是挟持同胞的人。我们主动迎上前,和他们行穆斯林见面礼,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为给对方台阶,我们还解释说,这8个人是普通农民,不懂外语,更不懂政治,伊拉克朋友可能误会了。挟持者感受到了我们的友善和诚意,紧绷的脸逐渐露出了笑容,对我们有了初步的信任。”

双方在清真寺里周旋的同时,寺外的试探和摸底也在进行。一批又一批的伊拉克人,在清真寺周围巡视、观察。还有一些伊拉克人,数次接近站岗的中国武警战士,试图了解武警的装备情况,并窥探他们是否在与外界联系。




历尽万难 安全“获释”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下午3点15分,挟持者才终于把8名中国人带进了清真寺。看着面容憔悴、神情萎靡、身心疲惫的同胞,营救小组成员很不是滋味。



伊拉克武装分子释放8名中国人


翟隽对他们说:“我们接你们来了,现在你们安全了。”简单的一句话,令8名同胞泣不成声。翟隽说:“作为中国的外交官,那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使命的光荣。”



时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翟隽(右二)、时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右一)向获释的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表示慰问。


5点25分,营救小组一行平安返回使馆。8名同胞的心绪逐渐稳定,有了安全和到家的感觉。吃完饭,洗了澡,使馆又安排他们与家人通电话。直到晚上9点,翟隽他们才想起吃饭。此时距离在安曼吃的上一顿饭,已有25个小时了。



在伊拉克获释的8名中国公民走出福州机场


2005年1月26日晚19时39分,在伊拉克被挟持的8名中国公民终于安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外交部解救同胞的任务终于圆满完成。






- END -

文字 | 世界新闻报

图片 | 网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倾听外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