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论谈 | 我们能从戴高乐的外交智慧中学到什么?(二)

徐波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徐波,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理事、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前职业外交官,多边文化外交与中法民间交流坚定不移的践行者。

1980年开始学习法语和外交,曾在中东、欧盟常驻,后长期在法国工作生活,深度参与中法文化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与七国集团对话的法国埃维昂南北首脑峰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曾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助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事务助理总干事特别顾问等职。

点此阅读


从戴高乐的外交智慧中能学到什么?(一)



国家利益至上

戴高乐一生致力于“法兰西的伟大”和实践法兰西对世界的“一种看法”(Unecertaine idée de France)。在戴高乐的所有外交实践中,一切都围绕着法国最高的国家利益,从而使其能够超越联盟、意识形态,甚至个人友谊。




关于美法关系

01

当年戴高乐只身飞抵伦敦,他渴望其正义事业能得到美国的支持,但罗斯福更愿意与维希政府保持暧昧关系以最大程度减少美军对德作战时的伤亡。



1944年8月25日,法国抵抗运动的成员和法国军队的士兵。


让戴高乐怒不可遏的是,罗斯福不仅向戴高乐隐匿盟军登陆时间,而且不让戴高乐领导的“战斗法国”参与。最让戴高乐义愤填膺的是,罗斯福居然想把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洛林和香槟三个地区从法国分割出去与比利时法语区建立一个所谓的“瓦隆国”作为德法之间的缓冲国。

不仅如此,根据罗斯福的设想,美国还要将法国作为战败国,像德国、意大利一样置于美国一位将军的军事管辖下,并为此还偷偷摸摸印制了占领区的货币。戴高乐为此予以坚决的斗争,甚至不惜命令法国抵抗运动对美军登陆采取“不配合态度”。此外,就解放巴黎、保卫斯特拉斯堡、占领德国等问题上,戴高乐与罗斯福针锋相对,多次进入严峻的零和博弈,是戴高乐斩钉截铁的态度最终使罗斯福作出让步。




1958 年创建第五共和国后,戴高乐与美国在外交上的冲撞更加激烈,从发展法国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到公开批评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拒绝美国在法国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把美军和北约总部赶出法国等,戴高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美国霸权,凸显了法国独立自主外交。

其中,戴高乐在西方国家带头挑战美元金融霸权,率先把存储在美联储的法国黄金按 35 美元一盎司黄金的价格如数赎回并返运到法国,更堪称为经典案例。

戴高乐从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各个领域不惧美国霸权,并向其连续叫板,反映出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的强大活力。




关于法英关系

02

戴高乐 1940年6月17日只身飞抵伦敦,是丘吉尔收留了他,并为他打开英国BBC大门,让戴高乐发表了著名的“6月18日告法国人民书”。



丘吉尔与戴高乐率领的“自由法国”并肩战斗


在戴高乐整个抵抗运动期间,是丘吉尔给予了戴高乐各种物资和政治支持。在战后国际安排中,也是丘吉尔帮助法国参与对德国占领,出席在德国和日本的德、日军队向盟国投降的受降仪式和成为联合国五常等。

然而,丘吉尔上述帮助和友谊并不能阻止戴高乐在涉及法国利益时与丘吉尔的坚决斗争,如在二战期间,戴高乐对英国染指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予以毫不留情的斗争。

在法美问题上,对于丘吉尔唯罗斯福马首是瞻,戴高乐义愤填膺。战后英国渴望加入欧共体,是戴高乐在1961年和1967 年两次用否决权把英国挡在门外。在戴高乐看来,英国就是美国安插在欧共体内的“特洛伊木马”,法国必须予以迎头痛击。




关于法苏关系

03

当年在伦敦率领法国人民抗击德国纳粹时,戴高乐就积极主动谋求与红色苏联建立某种抗德联盟。

1941年9月26日,斯大林承认戴高乐是所有“自由法国”人的领袖。翌年,戴高乐命令“自由法国”空军到苏联的东线帮助苏联红军对抗德军。1944年12月10日,戴高乐在莫斯科与斯大林签署《法苏友好条约》。

显然,戴高乐在此的所有法苏友好的主动行为并不意味着戴高乐对苏联红色政权和意识形态的认可,而是仅仅为了提高他与罗斯福打交道的实力地位,有时还不排除某种对罗斯福的外交“讹诈”。戴高乐明确表示,一旦罗斯福歁人太甚,他将不惜代价倒向红色苏联。



1960年戴高乐夫妇在总统府与到访的赫鲁晓夫夫妇叙谈。


1960年赫鲁晓夫访法,戴高乐给予极高礼遇,亲自携夫人到奥利机场迎接,并向赫鲁晓夫提出法苏“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1966年,戴高乐访苏,与勃列日涅夫签署《苏法宣言》及双方在经济、贸易及空间探索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协定。

戴高乐一生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三位苏联领导人交朋友,特别是1966年的访苏是在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之后不久进行的,凸显了戴高乐在美苏之间平衡外交艺术,从而巧妙地使用法苏某种“蜜月”来抗衡美国。




关于中法关系

04

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不顾美国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新中国。戴高乐在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与新中国建交不过是法国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承认,这是一种国与国的正常关系,无关乎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差异。

戴高乐还说,建立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直接联系,有利于推动人的事业,即人类智慧、进步与和平的事业。戴高乐在会上还表示,中国的历史与世界一样古老,中国曾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不排除在21世纪中国会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1964年6月6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递交国书。


戴高乐承认红色中国,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无疑扔下了一颗震撼弹,遭到美国和西方反共保守势力的攻击。但戴高乐高屋建瓴,不仅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也为世界打开了通向中国之门,后来连美国总统尼克松都向戴高乐请教如何打开中国之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戴高乐率先承认新中国,也使中法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有别于其它西方大国的特殊因素。




关于法德关系

05

作为世仇,法德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居然爆发了三场惨绝人寰的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一战和二战)。1958年戴高乐复出后,他马上在同年9月邀请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到他乡间别墅科隆贝作客,两位老人推心置腹,为法德修好预热。



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实现法德两个民族历史性和解。


1962年9月4至9日戴高乐访德。在路德维希堡,他向近千名德国大学生用德语表示德国青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儿女”。戴高乐“路德维希堡市演讲”拉开了法德年轻人世代友好的序幕。演讲结束时,路德维希堡约50万市民涌上街道目送戴高乐回法国。

1963年1月22日,戴高乐与阿登纳签署法德友好的“巴黎爱丽舍宫条约”,从此法德不仅和解,还成为欧洲联合的发动机。

法德修好与欧洲联合的不断深化,从最初的法、德、意、荷、比、卢6国发展到今天的27国,欧洲的团结与强大提升了法国在今天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想当年希拉克之所以能与小布什叫板,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就是因为有施罗德的坚定支持。由此可见,戴高乐以法德修好为核心的欧洲政策对今天的法国有多重要。




未完待续……

文字 |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作者 | 徐波

图片 | 网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