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子弟 | 对台基厂老国际俱乐部的记述和回忆(上)
作者:孟京生,外交部第一代外交人员子女,父母都是1950年调入外交部的干部。
2021年初,原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徐晃的女儿徐家小五写了文章 《 国际俱乐部旧址(台基厂大街8号)杂忆》 ,讲述了对台基厂老国际俱乐部的身世,变迁和回忆。讲的很详细,引起了我的很多回忆。在此我根据自己的考证和家庭经历做一些补充。
01
位于台基厂大街8号的原北京国际俱乐部是五十年代成立的。这个院落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紧密相关。
东交民巷(国际)俱乐部新建筑和旧址位置图
清末,北京东交民巷(那时叫“东交米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大致的范围是西至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公安部一带,东至现在的崇文门内大街、同仁医院、东单公园、东单体育场一线,北至现在的东长安街,南抵正阳门至崇文门城楼之间的城墙。
由意大利水兵等把守的东交民巷台基厂大街北门及碉楼(今台基厂大街北口)
西方列强于清末在使馆区纷纷建立了各自的公使馆(注:不是大使馆,是公使馆,比大使馆低一级)。这个使馆区内原来有几家王爷府和一些达官贵人的府邸,也都陆续迁走了。
英国兵营东侧门近景
为了各使馆的外交人员有一个交流娱乐的场所,使馆区内建立了一个“万国俱乐部”。地址不在现在的台基厂大街8号,稍微往南一些。1900年北京闹义和团。义和团攻打使馆区时,万国俱乐部被焚毁了。
1912年建成的“万国俱乐部”(西绅总会)
《辛丑条约》后,使馆区的俱乐部在现台基厂大街8号新建。这个院落和建筑就是作为俱乐部设计的,是由德国建筑设计师罗克格(Cuet Rothkegel)设计,1912年竣工的,名称是“万国俱乐部”。
1961年同仁医院旧楼 & 2018年北京同仁医院
使馆区内有俗称德国诊所(今同仁医院)、法国邮局(今东交民巷19号)、六国饭店(今东交民巷30号)、练兵场跑马场(今东单体育场、东单公园)等。
法国邮局(今东交民巷19号)
70年代是银行的储蓄所,2000年代改成四川餐馆,此后一直空着。15号是西哈努克府,13号院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11号是外贸部宿舍。
回顾这一段历史,也是中国受尽屈辱,被西方列强欺负的历史,心里不舒服。
02
国际俱乐部主楼外景图
新中国成立后,台基厂大街8号院被外交部接管了。
五十年代初,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一二十个,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周边的邻居,如缅甸、印度、蒙古、印尼等国。外国驻京的使馆外交人员不多。主要的娱乐场所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
60年代,日坛路使馆区一角
五十年代末,中央下令在建国门外修建了使馆区。外交人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俱乐部了。有历史记录可查的,台基厂大街8号作为北京国际俱乐部所在地是在1957年。
贺龙元帅打网球
国家体委在此接待锡兰(今斯里兰卡)国家网球队。锡兰网球队在此与中国的网球队竞技。那时我们没有国家网球队,东拼西凑成立个网球队与之比赛。贺老总也来了。五十年代中国的体育水平还很低,能有个外国体育代表团来华,也是外交上的一个突破。
1957年,周恩来(左七)、贺龙(左三)与我国网球队和外国网球代表团合影,身后的小楼就是位于台基厂大街的国际俱乐部。
五十年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是宣传新中国,突破帝国主义在各方面的封锁。国际俱乐部有一块标准的网球场,带灯光照明的。不知道那个年代北京还有没有其他的标准网球场?
北京晚报报道
03
1962年1月,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正式成立。国际俱乐部归外交部人员服务局管。局长由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兼任。
这里面有个故事:
外交人员服务局成立时,北京市派了个局长来,是个十三级的干部。外交部派了三个副局长——李萍、邢松鹢、姚登山,三人都是十级、十一级的干部。北京市来的局长比外交部来的副局长级别低,觉得不好开展工作,不愿意干。
当初是周总理为尊重北京市,所以请北京市派个局长。北京市没有那么多高级别的干部可派。万里说,我们北京市的小庙,哪有你们外交部大衙门那么多的高级干部?
后经总理出面定,决定由万里兼任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局长,直到“文革”爆发。
徐晃大使
70年代初,外交人员服务局恢复功能,由外交部派徐晃任局长。“文革”前,外交部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外交人员服务局有局长。
70年代初的北京饭店
北京市只管使馆用地、供应渠道等事宜,具体的事都是外交部办。外交人员服务局派驻国际俱乐部的经理是张荣久,其夫人于静娴。
04
国际俱乐部主楼外内景图
国际俱乐部主要接待在北京的各外交使团的外交官及其家属。外国记者不多。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京的外国记者没多少,主要是建交国家的记者,也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
国际俱乐部采取会员制,成员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国驻京外交官;另一部分是外交部的干部。
入会资格是外交部司局长以上的干部;外贸部是副部长以上的干部。
会员费每月20元人民币,直接从外交部干部的工资里扣。干部出国任职可以暂停缴纳会费。外交部有些干部觉得每月花20元的会员费太贵,家庭负担重,有点儿吃不消,不愿意加入,但因为部里有文件下发,为响应号召也就加入了。
当时外交部有一个号召性的文件,要求所有司局级以上的干部都应积极加入国际俱乐部,成为会员。目的是更好地在各国驻华外交官中开展工作,宣传中国政府的立场、观点。
这种私下的阐述和说明解释有时候比官面上的宣传更贴切有效。也能更直接地了解驻华外交官们的各种反应和态度,有利于我国的政策制定。
外国驻华外交官们也有这方面的需求——通过私下交流,了解中国的更多情况。
外国驻华外交官们去国际俱乐部参加活动一般都是在晚上或周末,通常都是带夫人和子女。与之相对应,我国外交部的干部也是可以带家属的。这样更有利于为外交人员创造轻松的沟通气氛和交流感情的机会。
同时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供外交人员活动的俱乐部。
各家去参加活动的频率不一,有多有少。一般来说,地区业务司的干部参加活动比较多。
会员可以带家属到俱乐部来参加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外交部的孩子都经常到国际俱乐部来玩的原因。“文革”开始后,这事成为外交部内批判当权派的特权罪行之一。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孟京生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