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默克尔总理在不断接触中增进了解

马灿荣 外交官说事儿 2021-05-06



作者简介    


马灿荣 1972年进入外交部;历任西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三次在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常驻,历任随员、参赞等职;2002年1月至2009年7月任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我与默克尔相识和第一次接触是在一位德国朋友家中。2002年9月,我应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小组主席格洛斯先生邀请,去他家乡巴伐利亚的一个小镇参加葡萄酒节。



1

2002年9月在基民盟,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副主席格洛斯(左一)家中初次相识默克尔。图源:《我在德国当大使》 


我和夫人抵达时,时任基民盟主席的默克尔同格洛斯在一起欢迎我们,她也是应格洛斯邀请前来参加葡萄酒节的,而且提前一天就抵达了。因系初次相识,我们在一起没有能够深谈。

默克尔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内向,说话不多。但当我临别时邀请她有时间到使馆作客时,她却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说回柏林后就同我联系。此后不久,我果然接到了她办公室的电话,我们很快约定了日期。



2

时任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的默克尔到使馆作客。图源:《我在德国当大使》 


那天,她准时来到使馆,出席我为她准备的午宴。令我稍感意外的是,除了两名警卫外,她竟然没带其他助手,而是独自一人赴宴。

席间,我们主要就当前中德关系以及两国的国内发展情况进行了交谈。默克尔说,她作为党主席完全了解基民盟同中国有着长期友好和密切的关系。她将继续奉行基民盟的对华友好政策,致力于继续加强基民盟同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关系。

她还说,很愿意同我保持经常性联系,愿意经常听到我向她介绍中国的情况。我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找她或她的助手。我对她表示感谢并说我很高兴这样做。默克尔很爱吃中国菜,但似乎不爱吃鲍鱼一类的特殊海产品,为她准备的这样一道菜,她用刀叉动了一下又放下了。

默克尔担任联邦总理后,照例每年在联邦总理府举行新年招待会,邀请各国驻德使节出席。我每次同她握手时,她都特意同我说上几句,一是要我转达对我国领导人的问候,二是问问我近来怎么样。话虽不多,但在那样的场合,在大批使节排队等候和记者的注视之下,仍然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和突出。我深知这是她特意对中国表示的一种友好姿态。

默克尔担任联邦总理后,外交上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浓,强调人权等问题,中德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比施罗德任总理时明显增多。我想,她也是有意利用这样的机会显示自己同中国虽有分歧但关系仍然很好。



3

温家宝陪同默克尔到北京菖蒲河公园散步


2006年5月,我陪同她第二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成功。她对在北京同我国领导人的会谈很满意,说通过会谈使她对德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在会谈中她虽然谈了人权问题,但未作为突出问题来谈,事后也未对记者作过多渲染,使整个会谈和在北京的访问气氛很融洽。

默克尔特别对温家宝总理陪同她到天安门菖蒲河公园同晨练的北京市民交谈很感动,说她知道这是温总理的特殊友好表示,她在温总理下次访问德国时也要作出一些特殊安排来报答。



4

陪同默克尔访问南京大学。图源:《我在德国当大使》 


这次访问中发生的另外两件事,更使默克尔的中国之行增添了光彩。一是默克尔离开北京抵南京访问时,不是下榻在原先安排的索菲特大酒店总统套房,而是坚持住在只有70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套房。房价仅仅是总统套房的1/20。

二是第二天早餐时,默克尔没有去为她特意安排的贵宾会所,而是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在西餐厅吃自助餐。期间,她取面包时不慎将两片燕麦片面包掉到地上,二话没说弯腰将面包片拾起放到自己的餐盘里。

这两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中国网民一片喝彩,纷纷赞扬默克尔作为德国联邦总理的低调、朴素、谦和和平易近人。

而对于我本人来说,她在我母校南京大学的中德法学研究所同21名同学的一场长达30分钟的精彩对话,更加令我难忘,也使我从另一个侧面增加了对默克尔的了解和认识。就在这场对话中,这位在国内被誉为德国“铁娘子”的联邦总理,突出展示了她“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的个人形象。

例如,她坦诚地对学生们说,作为曾经的物理学家,她觉得做政治家其实有一点无趣,因为你必须不断地重复。而作为科学家,当有了一项发明时,只需宣布一次,就可以从事其他新的研究。

当时同学建议,今后不再从政时可以到南京大学来从事物理研究,因为南京大学的物理系是全中国最好的。

对于这个带有玩笑味的建议,默克尔回答得很认真。她说:“我觉得来南京大学从事物理学这个建议是不现实的,因为物理学这个学科有其独特性,而且这门学科发展很迅速,其知识每4年就会成倍增长。如今已从政这么多年,重拾物理学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到中德法学所比去物理系更合适。

她还就如何协调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的迅速发展等提问,坦率而又诚恳地作出了回答,博得学生们阵阵掌声。



5

默克尔


2007年9月,就在她成功访华后不久,默克尔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执意在联邦总理府会见了达赖,迫使中方作出了强烈回应,正在顺利发展中的中德关系陷入严重困难。我与德方围绕此事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较量,促使德方在我关切的重大问题上做出了明确承诺,中德关系得以转圜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在这一过程中,我和默克尔总理通过其外事顾问有过多次交锋。虽然是间接的,但我感到无论是我的话还是她的意见,都原原本本地传达到了对方那里,中方对默克尔会见达赖进行的义正辞严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德方和默克尔本人对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性和达赖问题的敏感性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这场斗争,德方在类似问题上的态度比以往明显谨慎,德舆论对达赖问题的报道和评论也开始改变过去一边倒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批评达赖及对其所奉行的谋求西藏独立政策的质疑声音。

此后,达赖又曾多次窜访德国,但均未受到太多关注,更未受到德方高层官员会见。默克尔总理则多次主动向我示好,一再提出希望同我国领导人通电话,并在同我国领导人的接触中明确表示,德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6

作者向默克尔赠书(左为默克尔外事顾问)。图源:《我在德国当大使》 


2009年7月离任回国前,默克尔总理打破一般不接受外国使节辞行的惯例,破例在总统府接见了我。虽然谈话时间不长,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默克尔显得很亲切,特意让我参观了她的办公室。她若有所指地对我说:“在您任期内发生了一些事情,有些事以后不会再有了。”请我回国后转达对我领导人的亲切问候,欢迎我有机会再到德国访问,并表示相信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

默克尔担任联邦总理后,对外交往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较施罗德任总理时浓厚,在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批评和指责增多,加上她是迄今所有联邦总理中唯一不顾中国劝阻执意会见达赖的联邦总理,我国内一些人对默克尔本人及她奉行的对华政策有不少批评。我觉得这是完全正常和不可避免的。

但从我在德国的实地观察和亲身感受看,对默克尔本人及其对华政策还是应该客观和全面分析。总体上看,自默克尔担任总理后,虽然中德关系中少了一些施罗德时期那种热烈气氛,但除了默克尔会见达赖后的4个月外,中德关系既没有停滞,更没有倒退,而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都继续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默克尔由于其成长经历和从未到过中国,在上任之初对中国缺乏了解,对许多问题的敏感性认识不足。随着她同中国领导人接触增多,特别是有机会亲自到中国访问之后,她对中国的了解和对涉华敏感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我清楚地记得2006年陪同她第一次访华时,她对在中国所见到的一切几乎都表现出一种惊叹的神情。也就是在这次访华结束时,她对包括我在内的中方陪同人员说,中国发展这么快,她以后也要争取每年都来中国访问一次。

如今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建立了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同默克尔为首的联邦政府继续奉行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 end -

文字 | 《我在德国当大使》 

作者 | 马灿荣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