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平易近人的根茨总统(上)

陈之骝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陈之骝 1958年毕业于布达佩斯罗兰大学;长期在外交部工作,任苏联东欧司处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等职;1992-1996年担任中国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曾因其为中匈两国关系作出突出贡献而荣获匈牙利共和国总统十字勋章。


呈递国书

1992年春,我奉命出任驻匈牙利大使。这是匈牙利社会制度演变后我首次去那里工作。4月上旬抵达布达佩斯,等候了近一个月,5月7日向根茨·阿尔帕德总统递交国书,对方解释说,总统每月只安排一次接受外国使节国书。

递交国书当天,匈外交部礼宾官告诉我,递交国书的仪式很简单,双方只是简短致辞,不用讲稿。他还征求我意见说,考虑到大使会讲匈语,现场就不安排翻译,这样气氛会更好,总统肯定也高兴。我同意了他的建议。



 1992年5月7日,我在匈国会大厦向根茨总统递交国书。图源:作者供图


递交国书的仪式在国会大厦著名的纳多尔费赫尔代尔大厅举行。我和随同一起去的大使馆主要外交官刚站好,就看见白发白胡子、脸色红润的根茨迈着敏捷步子走了过来,站在我的对面。

我开始用匈语致辞。这位作家出身的总统用一双睁圆了的眼睛注视着我,脸上露出一丝的惊愕,而后是更多的欣喜。可能他事先未被告知,中国大使将用匈语即席致辞;他对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国使节在这种正式场合用他的母语向他致意,不免有些意外。

礼仪毕,我被引导到总统办公室去作礼节性交谈。就在我缓步跨进办公室门的瞬间,根茨竟从办公室的另一端快步向我走来,像老友重逢那样同我热情握手,差点把我抱了起来。

他高兴地说:“作为总统,也作为作家,我知道十几亿人口大国的使节用我们一千万人口小国的语言,如此完美地向我转达贵国领导人和人民的问候与祝福,有着多么美好的象征意义。”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纯属技术性的安排,居然被根茨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并且使我和他之间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使馆宴请

一次,在捷克大使举行的招待会上,捷克大使正在招待根茨品尝HALUSKY,这是一道羊奶酪拌面疙瘩配肉的捷克名菜。看见我们夫妇走过,根茨高兴地招呼我们同他一起“享用”,边吃边向我们介绍此菜的烹饪方法,说这是捷克佳肴中他的最爱,虽然它同匈菜疙瘩 GALUSKA同名,做法也类似,但风味不一样。

之后谈话很自然地转到了中国厨艺。我们向他介绍了春卷、汤圆、饺子等中国小吃,并邀请他方便时来使馆做客,品尝中国佳肴,根茨说有机会一定偕夫人同来。



 1993年秋,根茨总统夫妇应邀来大使官邸做客。图源:作者供图


不久后,根茨夫妇应邀来大使官邸做客。由于首次请总统来参加小型宴请,我不知道该不该请几位匈方官员作陪。私下询问外交部礼宾司的一位参赞,他说请大使自定。正为难时,根茨的秘书来电话说,届时只有总统夫妇赴邀,无人陪同,希望使馆方面也不要旁人参加。

当天傍晚,根茨和夫人茹莎准时抵达大使官邸。下车后,见到官邸内外有不少警卫,他顿时皱起了眉头。他对我说:“他们给你们添麻烦了吧!其实我最不喜欢这样。我外出有时警卫就紧贴在我身后,还不时伸手搀扶我,怕我摔倒,可我不要。因为这能使我想起当年坐牢的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也都是一边一个警察……”说着,脸上又露出了顽童样的笑容。



 两位夫人亲切交谈。图源:作者供图


席间根茨夫妇兴致很高,胃口也好,对每道菜都赞不绝口,询问烹饪技术,幸亏我妻子平时能做一手好菜,对此颇有经验,一一作了介绍,活跃了餐桌的气氛。

饭后我们喝茶谈话,从当时匈的国内形势谈到中匈双边关系;从在匈经商的几万华人的境况谈到两国经贸往来;从匈民族源自东方谈到匈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最后他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去中国看看,亲身感受这个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国家正在如何迈向现代化。告别时,茹莎夫人给我妻子留下了总统官邸的一个私人电话号码,说有事可以随时找他们。

中国之行

1994年9月,应江泽民主席邀请,根茨总统偕夫人来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对于根茨来说是一次十分愉快和难忘的经历。

除正式会谈外,我方按照他的要求安排了不少参观项目。根茨对每次活动,无论是北京的故宫、天坛、雍和宫,还是西安的博物馆、兵马俑,或者广州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他都是那样认真、仔细参观,全神贯注听讲解。在西安博物馆,他超出了原来的时间安排,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

在广州一幢高层建筑的屋顶平台上鸟瞰全市,他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在广州还是在纽约!”



1994年9月,根茨总统访华时,作者陪同其参观北京天坛。图源:作者供图


访问结束后,他说:“这是一次十分愉快和难忘的经历。在西安,我看到了古老文明的中国的过去,兵马俑、博物馆就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在广州,我看到了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现在,人们在这里走路一定要迈快步,因为你稍一驻足,脚下就会冒出一幢摩天大楼!”

访华时唯一的遗憾就是未能游览长城。记得那次活动安排在抵京后的第二天。快出发时,根茨突然取消游览长城。

他不无尴尬地诉说,前一天在访问蒙古国的宴会上,好客的主人摆上了当地传统的马奶酒和马肥肠,盛情难却,不得不品尝,结果闹得肠胃不适,夜间多次起来,现在还没有好转,参观长城只好放弃了。

回国后,根茨因没能上长城当“好汉”而一直耿耿于怀。他不止一次对我表示,有生之年要再去中国,“看看这个世界奇迹”。可惜终因年事已高,又患腿疾,行动不便,虽几经筹划,始终未能成行。

“根茨爷爷”

1994年根茨访华时,夫人茹莎曾参观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当谈到次年基金会要派团访匈时,茹莎夫人表示,届时将请孩子们到家里做客。

1995年7月儿童团如期去匈。时值盛夏,根茨夫妇正在巴拉顿湖的蒂哈尼半岛度假,于是约好由大使夫人带孩子们到那里见她。临去前一天,茹莎夫人突然来电话说:“阿尔比(夫人对根茨的爱称)也想见见她的‘中国孙儿女们’,希望明日大使也来。”我当然很高兴,不愿错过这个可以近距离观察总统休闲生活的机会。



 巴拉顿湖景色


巴拉顿湖是匈牙利蜚声国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我们一清早从布达佩斯驱车西行,不到一小时就接近湖的东端。从湖东端沿北岸继续西行,不到半小时,有一片高地一直伸向湖心。这就是巴拉顿湖美丽的蒂哈尼半岛。

车子进入半岛后,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缓缓盘旋而上,在距别墅几十米的地方停下。我们穿过林间小径,在别墅门口就听见孩子们的喧笑声。茹莎夫人正和中国女孩子们在一起,她们围着她,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用简单的英语同她交谈。

夫人告诉我,男孩子们被根茨带去林中散步了。我看见身着白色猎装、浅色运动裤的根茨,像老爷爷一样,牵着孙儿们的手,带他们穿花丛,过小桥,边走边讲,似乎在介绍林园中的景物。见我走来,根茨一边向我招手,一边放声笑着说:“你看看,这么多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可爱!”

趁着散步的机会,我问起他的假期生活。他说,度假就是来休息,如果没有特别的事,这里不会有人来打扰;电话只能打出去,不会打进来。他还说,他喜欢森林、大海,只要有可能,总要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度假,匈牙利没有海,巴拉顿湖是匈牙利的海。



巴拉顿湖景色


这时,花园中心草坪上摆出几张铺着白色桌布的小圆桌,上面放着一些饮料和水果,大家围坐下来观看孩子们表演歌舞和武术节目。根茨拉我坐在他身旁,饶有兴致地欣赏每个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不时笑着鼓掌,并会心地对我评说。

此时此刻,在我身旁的不是身居高位一国总统,而是一位白发、白胡、白眉的慈祥老人,在充满温馨亲情的家庭聚会中,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

孩子们要走了,根茨高兴地站起来,要对他们讲几句话。他先对我说:“今天是个特殊的场合,接待的是特殊的客人,所以请大使当一次翻译。”

接着他对孩子们深情地、一字一句地说:“谢谢你们给我和茹莎带来了十分愉快的一天。你们同匈牙利和所有国家的孩子一样,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但你们身上又凝结着五千年的文化。今天你们传播孩子间的友谊,希望明天你们成为匈中两国间的友好使者。”

临别时,根茨一直把孩子们送到停在百米外的汽车旁,亲手打开车门,同他们一一吻别。我相信,平易近人的匈牙利总统根茨夫妇对中国儿童表达的关怀和爱心,将使他们终身难忘!




- end -

文字 | 陈之骝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