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林初:陪黄镇大使参观马奇诺防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IS国际网 Author 张林初



作者简介   


张林初 曾任中国驻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武官处秘书、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陆军武官、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陆海空三军武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研究会高级顾问、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理事兼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军事外交工作及国际安全和军事问题研究。



黄镇大使认为,一次大战后,法国将凡尔登战役的经验绝对化,认为阵地消耗战是战争胜负的关键。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具体实践。所以,面对变化了的形势,不与时俱进,不进行军事思想创新,是马奇诺防线不起作用和法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马奇诺防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防备德国军队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防御工事,以主持防线建设的时任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命名。马奇诺防线是一个庞大的、先进的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作为一名军人,能有机会实地参观马奇诺防线,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机会终于来了,1971年10月,我驻法国大使黄镇要去法国东部实地考察马奇诺防线,我有幸陪同黄镇大使前往,同行的还有使馆一秘曹桂生、副武官韩开合、大使秘书兼翻译韦东。出发之前,我与韦东制定了日程、行车路线,准备了马奇诺防线资料。

十月的一天,我们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离开大使官邸,按照预定的路线,向马奇诺防线出发。我与韩开合副武官坐在第一辆车,为黄镇大使坐的车带路。金秋十月,阳光温馨恬静,蓝天白云飘逸。

我们按照法国民用的二十五万分之一地图,沿着法国国家公路一路向东。途经沙隆时,按照地图所示,我们应该走市区主干道,可当时主干道正在翻修,绕了一段路,结果延误了半个多小时。中午在南锡午餐。午餐后,我继续前行。快要到斯拉斯堡市时,我们下车休息一会儿。黄镇大使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乡间旅馆,建议大家在那里过夜。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陪同人员坚持按计划到斯拉斯堡市,住希尔顿旅馆。

安顿好后,我们准备去用晚餐。黄镇大使却说,他中午有点吃多了,不想去吃晚餐,况且又坐了一天的车,有点累了,想早点休息。一秘曹桂生再三动员大使去吃晚餐,哪怕喝点汤,黄镇大使坚持不去。于是,我与一秘曹桂生和一名司机先去用餐,并为黄镇大使买回了些点心和一个甜瓜。黄镇大使说:“你们想得太周到了。”一再表示感谢。我们说只是一件小事,是我们分内的工作。

黄镇大使吃着甜瓜对我说:“小张,前几天外事活动特别多,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你们准备的有关马奇诺防线的资料,原想今天晚上好好看。现在没有什么事,能否给我粗略地介绍一些。”

我说:“好的。不过,我也只看了一些有限的资料,不一定全对。”

黄镇大使说:“没有关系,知道多少说多少。”

于是,我打开我临时绘制的地图,根据事先整理的资料向大使汇报。

马奇诺防线,经过近十年的论证、勘测、设计,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基本建成,总造价约50亿法郎。马奇诺防线,南起与瑞士接壤的贝尔福,北至与比利时接壤的色当,全长约390公里。其中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域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域以莱茵河、罗讷河、莱茵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

整个马奇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内防坦克的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密布交织,伴以加强的地雷场。防线内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的铁丝网。

我指着地图说,马其诺防线最坚固的是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在这两个地域的一些重要地段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环形防御工事群。地上有装甲和钢筋混凝土组成机枪和火炮工事群,地下多达几层。地下工事拥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弹药库、救护站、电站、通风室等。工事之间均有通道连接,甚至能通电车。射击工事里的武器都是由军事专家精心设计的。另外,还修建了大量的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埋设了大量的地雷。防线上遍布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许多地段修建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堪称完美。可由于当时法国军事思想落后,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直入巴黎。马奇诺防线成了一个摆设。可见,一切都要与时俱进,不然会被历史无情抛弃。

黄镇大使听得很认真,不时还插话提问。

汇报后我对黄镇大使说:“我只是纸上谈兵,而且资料也很有限,且看明天的现场观察吧。”

第二天,我们去参观马奇诺防线。出了旅馆,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行。走着走着,在一个立交桥处,走错了一个路口,结果上了上一座大桥。刚走二三十多米,两位警察挡住我们的去路,说前方是西德。当时我们还没有与西德建交,我们当即调头,否则要出外交事件了。黄镇大使虽然没有批评负责带路的我和韩开合副武官,但是我们心里很自责,检讨没有带好路。为防止再次出差错,决定由我与韦东负责带路。

出了斯拉斯堡市,我们沿着法德边境北行,去参观马奇诺防线。下了主路,我们来到最坚固的筑垒地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钢筋混凝土堡垒和装甲塔堡,还有连成一片的各种工事,可谓“钢铁巨人”。

黄镇大使此行是以游客身份来参观马奇诺防线的,没有通告法国当地政府。所以,我们无法进入大型工事的内部,一睹奇诺防线内部的尊容。不过,我与韦东时而跑到钢筋混凝土堡垒和装甲塔堡顶部,眺望整个马奇诺防线;时而跑到钢筋混凝土堡垒的射击孔前,张望着里面的秘密,向黄镇大使汇报我们的所见所闻。

在多处隧道口铁门的外面,黄镇大使与我们一起揣摩着里面的奥秘。看着两扇厚厚的铁门,如果人工开关,需要多大的力量;如果是电动的,没有看到电动开关。透过两扇大门的缝隙,我们看到了电车的轨道,还有各种各样的装备。铁门已经锈迹斑斑,下面长满了杂草,树叶的霉味和青草的香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相信战争已经远去,但历史的教训必须永记。

一路前行,在蜿蜒崎岖的山区小路旁,我们又看到了一群钢筋混凝土堡垒。我们一行在草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黄镇大使也不顾疲劳地跟着我们走。不知情的人看到了,还可能认为我们是远道而来的探宝者或者是猎奇的探险者。忽然,发现不远处一个堡垒的铁门开着一个小缝,我侧身进去,细细端详,从射出孔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防御工事,确信工事的配置能够形成强大的火力网。再往里走,呈现在面前的是,锈迹斑斑的铁轨、遗弃的各种装具,还有一股股霉味。

中午我们在法德边境小镇用餐。期间,我们一行交流着参观马奇诺防线的心得和体会。

一秘曹桂生抢先说,马奇诺防线岂止用“震撼”二字可以形容,工程实在太壮观了。

副武官韩开合说,法国人用12年时间、花费50亿法郎修建的马奇诺防线,确实固若金汤,坚不可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防御工事。

大使秘书韦东则问,在希特勒德国的进攻面前,为什么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黄镇大使给我使了一个眼色,让我来回答韦东的问题。

我对黄镇大使说:“您是老将军,身经百战,我那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

黄镇大使说:“小张,你临行前看了不少关于马奇诺防线的资料,说说吧。”

我说:“那我先献献丑。”马奇诺防线不起作用的重要原因:一是战前希特勒德国对马奇诺防线了解得一清二楚,它不会对固若金汤防线进行硬拼,否则损失太大;二是当德国向法国发起闪电攻击时,法国误判了敌人的主攻方向,把刚组建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与英军组成联军前推到比利时境内,而在德国主攻方向的阿登地区兵力严重不足,致使德军长驱直入,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侧后迂回对防线实施攻击。德军仅用七天时间占领了整个防线。

黄镇大使说:“小张讲得不错。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国缺乏军事理论创新,照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军事思想从‘完全进攻’变成了‘完全防守’,注重了火力掩护下的固定防御,却忽视了野战条件下的部队机动。说到法军‘完全防守’军事思想,不能不提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军队在法国东北部小镇凡尔登进行战略决战。面对强大的德国军队,法国依托紧固的筑城工事进行阵地防御战,以勇于牺牲、坚持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最终取得胜利,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次大战后,法国将凡尔登战役的经验绝对化,认为阵地消耗战是战争胜负的关键。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具体实践。所以,面对变化了的形势,不与时俱进,不进行军事思想创新,是马奇诺防线不起作用和法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黄镇大使的精辟分析,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午餐后,我们驱车前往凡尔登。凡尔登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经发生过多起改变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事件。公元843年,秃头查理、洛泰尔一世和日耳曼人路易在此签订《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三个国家,后来三个国家各自发展,逐渐形成了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凡尔登再次走上历史舞台,1916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这是一次成为一战转折点的决定性战役,德意志帝国从此走向失败,并对二十世纪的欧洲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凡尔登旅馆安顿好后,我们便去餐馆用餐。在餐桌上,黄镇大使把话题又拉到了凡尔登战役,还提议第二天上午去参观凡尔登战役遗址。

黄镇大使说:“我们既然已经在凡尔登,就应该借此机会去进一步了解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法德双方伤亡近百万人,所以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凡尔登战役中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其中我们刚参观过的马奇诺防线最为典型。更为重要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走向失败。”

经黄镇大使一说,大家一致同意大使的意见,第二天去参观凡尔登战役遗址。晚餐后,我与韦东就去寻找凡尔登战役的资料和了解去凡尔登战役遗址的路线。

第二天早晨,我们驱车直奔凡尔登郊外的杜奥蒙堡垒区。这里是凡尔登战役的主战场,也是凡尔登战役遗址的重要保护区。杜奥蒙堡垒区是一个由19座大型防御堡垒组成的防御体系。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处处地堡,有的依然坚固,挺立在山岗上;有的已经残破,钢筋都已裸露。我们顺着小路继续前行,进入一个保存完好的堡垒内部。

刚进堡垒,偶遇两位法国老人。老人主动与我们攀谈,说他们是一战的老兵,来昔日的战场重温那段荣光的历史。当得知我们是中国驻法国大使一行后,老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凡尔登战役,并带着我们参观堡垒。我们随着老人,逐一参观了指挥所、战斗部、休息地、如厕处,甚至还有小教堂……

告别两位法国老人后,我们走出堡垒,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把我们惊呆了,前面是一大片墓地,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历时300天凡尔登战役留下来的遗迹,25万多年轻生命的遗骨。

黄镇大使高兴地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凡尔登战役的防御工事。凡尔登战役不愧为阵地防御战的典范。”

— END —

文章来源 | CFIS国际网

作者 | 张林初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