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暮岁心声 我心我语(中)

吕聪敏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往期推荐



暮岁心声 我心我语(上)




 

作者简介    


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三则:

心志



我是新中国外交队伍的一名老兵,1963年大学毕业进入外交部,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我们这辈外交干部究竟属于外交队伍的第几代,我说不清楚,也没有考证过。论资质远不及建国前夕和建国初期的老一辈外交家,看到当下活跃在外交第一线的外交战士,我感佩他们丰厚的知识积累,感佩他们应对复杂形势的胆识和彰显时代精神的不凡表现。我虔诚地学习前辈,虚心地学习同辈和晚辈。

外交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容易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给出的完全是另一种答案。外交人员因工作关系,有机会在世界各洲各国留下足迹。异域风光、山河奇景、各色人种独有的民情民俗,对一个旅游者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遇,但对我和我的外交同事来说,这都是过眼风物。我们的心志在事业,所思所想所做的事是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如何应对交流与交锋、合作与竞争中出现的问题。

在阅读同事的回忆文章以及彼此的交谈中,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或者看到一句话:外交干部要视野开阔、胸怀大志。思考这句话时,我想到一个简明的词:心志。





与同事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办公楼正门前(前排左二为作者)。图源:《外交人生》


外交干部的心志是什么?我认为至少是四点,即崇高的志向、坚定的立场、坚毅的品格、过硬的处置能力。不论工作在西方世界,还是工作在发展中国家;不论工作在较为安定的环境,还是工作在战乱频发的地区;不论面对友好人士的理解和善意,还是迎战敌对势力的挑衅和攻击,我们的外交战士之所以能够做到头脑清醒、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迎难而进、化险为夷,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正气、骨气和底气。

我把这“三气”归纳为一个词“心志”。这是我们外交工作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就的一大法宝。新中国成立至今,70多年的战斗历程,千万外交战士共同铺筑了新中国的外交之路。与此同时,广阔的外交大平台又造就了一代代外交人才。志存高远,铁骨铮铮,这是全体新中国外交干部共有的精神标记。

四则:

心哲


智慧的原野是辽阔的,不用心去捕获是不易得到的;智慧的光点到处可见,不用心观察会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捕获,不难看到,凡成功之事背后有用心之人的努力,用心之人带给人们的是成功,是胜利。这里讲的用心之人,即指有哲思,有心智的高人、能人。凡遇大事、难事、急事,他们展现的是超凡的辨析智慧和判断能力。




在游船上起草讲话稿。图源:《外交人生》


我的许多外交同事,以其亲身经历说明,一个外交外事工作人员应该是有心智、懂哲理的人。他们不必成为职业的哲学家,但应该带着有哲理的头脑去观察形势,去处理外交工作;既要传承先哲优秀的哲学思想,又要知悉传统哲学思想在新时代新时期创造性的运用。

回顾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把传统哲学理念运用于外交事务的众多案例。我们先辈创造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指引我们拨开迷雾、绕过暗礁、顺利前行的标识。见微知著,见机而行,顺势而为,后发制人,退避三舍、弯弓不发,求同存异,不卑不亢,韬光养晦,居安思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这些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文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对外交往的明灯和钥匙。





成范永先生


在与同事和朋友交谈中,我以一个非外交命题的例子,说明懂哲理、有心智(简称心哲)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必具的素质。

我有一位韩国友人,其名为成范永。多年前,人民日报曾热情报道过他的事迹。这位与树木、盆栽终身结缘的老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来到落后贫穷荒凉的济州岛,告别家人,舍弃原来的家业,开始了他的树木人生。

当时,一些亲朋好友都说他“疯了”。不管什么难听的冷言冷语都没有阻止他对盆栽与树木的执着。他立志在树、木、花、石、水上面做文章,建造能够给人们带来平和、安逸、幸福的园林和庭院。他由一个早年的退伍军人、日后又经营服装生意的老板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建成了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盆景艺术苑(盆景公园)。千姿百态、奇艳无比,令韩国内外的参观者流连忘返,称羡不已。






成范永先生令人赞佩,不仅仅因为他巧夺天工的盆景技艺,更重要的是他园艺生涯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成范永先生曾写了一本题为《思索之苑》的专著,记述了他几十年盆栽生涯的哲学思考。

他说:从事盆栽是从对自然的享受和向往中开始的。缠绕在盆栽上的铁丝、铝线都是为了让树木形态美而采取的办法,它与教书育人的道理是相同的。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和时间。人活在世上,有时需要静下心来,把心掏空。可是,即使掏空的心,过了几年之后,也会像需要翻盆换土的盆钵那样,里面还会被填得满满的,因为你还活着,因为人生没有结束。成范永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是他日复一日默默劳作中形成的感悟。他悟出了小小盆栽的灵性和其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成范永先生的朋友、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为《思索之苑》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说:成范永告诉了我们“盆栽的哲学,哲学的盆栽”。他与花木朝夕“对话”,内心世界迸发的灵感是点亮那些与他相识或陌生的人们的智慧火种。

我等外事工作者和成范永先生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职业范畴相距甚远,但培育心智、善用哲思、用心用脑做好本职工作的感悟是相近和相同的。




未完待续……

文字 | 吕聪敏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