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共总统要访华 骂人博士成谋臣——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四)

张宏喜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张宏喜 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往期推荐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一)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二)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三)



四、走到一起

其实尼克松早就看上了基辛格,早在他出版《核战争与对外政策》时尼克松就看了这本书,对基辛格相当欣赏。竞选时尼克松试图把他从洛克菲勒的阵营中挖过来,但没有成功。



亨利·基辛格博士


尼克松看上了基辛格的哪些方面呢?

一是他的才,基辛格在哈佛“十年磨一剑”没有白搭,他一出书便畅销,几乎本本轰动。他在洛克菲勒那里的表现尼克松也是做了调查的,所以想把他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基辛格既是哈佛教授,又是洛克菲勒身边的人,能把他拉到身边会大大增强尼克松的声望。

二是看上了基辛格在外交领域的特长,而1953年尼克松作为副总统到亚洲访问时也对外交产生了兴趣,他说:“此行的结果,我发现外交政策是我极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同时我在这方面至少有一定能力。”外交把两人吸引到一起了。

三是看上了基辛格的外交理论和主张,包括均衡论、有限战争论,处理好与共产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打开与中国的关系,等等,两人是意气相投的。

四是尼克松准备大权独揽,特别是控制外交大权,基辛格正好是个最合适的可用之人,因为他既合自己的理念,又名气虽有但尚未坐大,媒体对这位学者还未引起太大注意,所以他不会也无条件大出风头而把本总统的光辉遮掩。尼克松想来想去,认为基辛格的才干难得、其人难觅,何不赶快招之麾下。

“一个惠蒂尔(尼克松父亲做生意的地方)杂货铺老板的儿子,一个是希特勒德国的流亡难民,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学者,看起来这种结合仿佛很不可能。但我们的差异却有助于使我们的伙伴关系得以顺利发展。”尼克松在回忆录里这样说他和基辛格的搭配。



尼克松与基辛格


据基辛格回忆,第一次见面是1967年底,两人都去参加克莱尔·卢斯举行的家庭圣诞节聚会。当尼克松到时基辛格正要离开,卢斯夫人把他们拉到书房里见面。基辛格是学者不喜欢聊天,尼克松也一直有怯于社交的习性,因此二人一见面有些尴尬。尼克松说他看了基辛格的《核武器和外交政策》,从中学到了东西,并曾给基辛格写过一封短信。基辛格竟对此信毫无记忆,显得更加尴尬。基辛格谈话有些生硬,两人在不大自然的气氛中说笑了几句就分手了。

1968年基辛格作为洛克菲勒手下人员与尼克松手下的工作人员理查德·艾伦打过一次交道,是在迈阿密的共和党大会上,双方希望在对外政策上能协调说法,避免内部竞选提名时相互攻讦而使民主党渔利。双方达成了一致。

此后尼克松的经理人约翰·米歇尔等找过基辛格,就越南问题进行咨询,基辛格讲了自己的看法。尼克松的手下人找过基辛格多次,不仅是就某个具体问题求教,实则是想拉他改换门庭,甚至亮出了高价钱。基辛格对出高价拉拢他心存厌恶,没有接受。基辛格对尼克松班子的印象很不好,认为他们完全埋头于竞选的技术而不是实质问题,靠才气取胜的基辛格自然不愿与之为伍。

尼克松硬是不放弃,尽管基辛格曾那么骂过他,好像越骂尼克松越喜欢基辛格。竞选尘埃落地,1968年11月22日,基辛格他们正在聚餐,商量如果尼克松邀请洛克菲勒入阁担任部长什么的,去不去?有的说别去了,就当州长吧,控制一个大州影响更大;有的主张去,关键是哪个职务合适。正讨论得热闹呢,突然接到了尼克松的临时总部来的电话,不过不是找洛克菲勒,而是找基辛格。



尼克松与基辛格


11月25日,基辛格见了尼克松。关于这次见面,尼克松的回忆录和基辛格的回忆录记载得不完全一样,我觉得基辛格写得细,日期也记得详,尼克松的回忆录也有其长处。根据两个回忆录,我整理了两人见面的情况。

尼克松说,他要组织政府,对国务院没有信心,他决心要白宫把外交政策掌握起来。接着尼克松说明了他对外交政策的一些看法,说:“我决心不蹈约翰逊前车之辙,不能把我的全部外交政策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越南问题上,因为它实际上只是一个短期的问题。我觉得,如果较长期的问题处理不好,那对美国的安全与生存会造成致命的后果。在这方面,我谈了恢复北约联盟活力的问题,谈了中东、苏联和日本。最后,我提到需要重新估价我们对共产党中国的政策考虑,我请他读一下我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章。”

基辛格听了大吃一惊,因为这与基辛格原先对他的看法全然不同。基辛格想,竞选中骂他是政治上平庸,才智上是平庸之下,弄了半天过去对他并不完全了解,这位新总统还是能从全局着眼看待外交问题的。但再想听下去,尼克松的话变得不那么明确了,可能是初次谈话他还不会把什么都抖出来,所以基辛格猜不透他的心意。

尼克松问基辛格是否“原则上准备参加他的政府”?可不是嘛,还没有表明是否愿意与他一起干,尼克松怎能把什么话都给基辛格说出来呢?

基辛格这脑子里的弯弯就是多,他想尼克松没有把什么都亮明,他也得把话说得两可一些。于是他是这样对尼克松回答的:“如果洛克菲勒州长应邀出任内阁中的一个职位,我将乐于充当他的工作人员。”这话说的,既没有拒绝尼克松,也没有明确答应尼克松;既没有忘掉老主顾,也不排除投靠新主顾。而且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十分恰当,那时他还不过是个教授、洛克菲勒门下的一位谋士而已,这话说得是多么合乎他当时的身份,妙哉,妙哉!

尼克松一看,就不再盯着基辛格愿不愿合伙去问他了,心想反正你小子跑不掉,我不相信白宫你会不想来?话题一转,他“建议”基辛格给他写一份关于对“最有效的政府结构”的看法,做为备忘录交给他。哈哈,尼克松已经给基辛格布置任务了,但人家当选总统也不是下命令而是“建议”啊,这话说得多巧妙,看来尼克松当选未必都全是靠玩弄选举权术,恐怕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好了,初次见面,就谈这些吧。尼克松按动电钮,一个服饰整洁、剃着小平头、模样精明的人进来了,他是鲍勃·霍尔德曼,尼克松后来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尼克松交待他立即安装一部直通基辛格办公室的电话,以方便总统随时与教授交谈。基辛格说电话根本没有装,装不装是一回事,人家当选总统说一说,就足以表明对教授的看重;再说了,还没有答应人家入伙呢,按了电话后你要是万一不干,这电话怎么办?瞧,美国人在这些细节上可会精于算计了,所以同他们打交道得注意他们的这个特点。



尼克松与基辛格


下面的事情就不细说了,基辛格少不了要同这个商量、那个合计一番,好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基辛格是个长期研究问题的人,久而久之养成了冷静和严谨的思维特点,所以他想得很周到,不是一听尼克松要他入伙就得意忘形,到处张扬,而是沉着地把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到。

在哈佛博士论文完成后,想留校却未能如愿以偿,还不是自己身上有毛病,惹得别人不待见?要进白宫的基辛格已是具有可胜大任的政治人物的素质了,而不再是满身学术气的书呆子了。朋友和同事们自然为他能进白宫感到高兴,心想总统身边有一个自己的人也好,没有谁不支持他的。基辛格尤其会与洛克菲勒好好聊聊,不能让老主顾感到失落,基辛格说与洛克菲勒的谈话是决定性的,老主顾告诉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样,11月29日基辛格打电话给尼克松的顾问赖斯·哈洛,说他荣幸地接受邀请。12月2日按惯例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了这件事。

基辛格上马走任建树多多,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北京秘密行。但这仅仅是个开头。




-End-

文字 | 张宏喜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