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口皆碑的亲民外交

陈来元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陈来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曾先后任中国驻莱索托和驻纳米比亚大使。

出版《中东非洲不了情》《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等著作两部,在全国报刊发表、转载文章400多篇次;出版由其主译的荷兰作家高罗佩著《大唐狄公案》、美国作家比格斯著《伦敦大侦探之死》、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著《坚定不移》和由其独译的英国作家狄更斯著《艰难时世》(缩写本)等译著。

《大唐狄公案》译本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再版、重印20多个版次,是近40年来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和长线书;被豆瓣读书评为9分高分,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选编、连环画、漫画、评书、广播剧等衍生作品。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我在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工作期间,除了花大力气做驻在国上层、官方工作外,还积极开展帮助纳米比亚弱势群体的亲民外交,以进一步扩大中国在纳米比亚的影响,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向弱势群体献爱心

纳米比亚在非洲虽是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的国家,但由于其摆脱白人殖民统治较晚等历史原因,该国贫富悬殊问题依然突出,一时也较难解决,有相当一部分黑人群众生活困难,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的困难更大。在此情况下,我们大使馆积极配合纳米比亚政府和议会,通过争取国内有关部门的支持、大使援助基金及处理使馆积压库存物资等多种办法,对上述弱势群体及受灾群众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

2001年11月27日,大使夫人李惠芳与总统夫人科万博共同主持大使馆向纳米比亚艾滋病患者捐赠圣诞礼品的仪式。

一是向老弱病残献爱心。2001年纳米比亚过圣诞节前夕,应纳米比亚总统夫人柯万博的请求,我们使馆向纳米比亚艾滋病患者和带菌者捐赠了2万元人民币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为帮助纳米比亚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我们使馆推动中国卫生部向纳米比亚卫生部提供了价值人民币10万元的物资,包括卫生工作者下乡宣传防治艾滋病用的自行车。

纳米比亚马林塔尔市市民骑在获中国友城郑州市赠送的自行车上。

在2002年纳米比亚过圣诞节前夕,我们使馆又应我国郑州市的姐妹城市——纳米比亚马林塔尔市市长的要求,向该市老弱病残赠送了一批约2万元的食品。市长在市政府举行了分发仪式,将这批物资发放到了全市有关老弱病残者的手中。

二是帮助困难中的妇女。纳米比亚北部有一个穷村子,村子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开荒种地,因无钱修筑铁丝网篱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作物被野生动物毁坏殆尽。她们通过纳米比亚全国委员会(议会上院)副主席蒙萨女士请我帮忙,称5千纳元就可解决她们的问题。我满足了她们的要求,使他们很快修起了篱笆,种上了庄稼、蔬菜。 纳米比亚妇女有一个反歧视、反虐待的群众组织,其培训妇女工作骨干的经费一时遇到较大困难,也请蒙萨女士找我帮忙,我也给了她们一点帮助,使她们的培训工作得以进行下去。  

三是帮助孤儿、流浪儿和衣食不周的儿童。纳米比亚副总理维特布伊收养了二三十个孤儿和社会流浪儿,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但这还不够,为使他们有点事做,学习一点知识,同时给社会做点贡献,并借此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公众服务的思想,副总理帮他们成立了一个巡回文艺表演队。但这支表演队缺少交通工具和乐器,为此,副总理两次找我,希望我们使馆帮助孩子们解决一辆旧面包车和一件虽贵一点儿但不可缺少的乐器。我分两年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巡回演出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受到广泛称赞。

纳米比亚副总理维特布伊与陈来元大使在使馆赠送给少年文艺表演队的汽车前。

此外,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卡图图拉地区是该市的贫民区,那里有座孤儿院,孩子们学习、生活条件很差,亟待帮助。纳米比亚妇女、儿童与社会福利部的领导将这些情况告诉我,希望我们使馆给予一点帮助。我组织使馆人员将多年堆放在使馆仓库里的旧桌椅板凳、旧棉被、毛毯、衣物等积压物资清理出来,擦拭、拆洗干净,全部送给了这家孤儿院,帮孩子们解决了大问题。

2002年12月16日,陈来元大使夫妇与纳米比亚妇女事务和儿童福利部副部长芒冈达(右)共同主持向纳米比亚首都一座孤儿院捐赠生活用品的仪式。

2001年11月18日,大使夫人李惠芳(中,微笑者)带领使馆外交官夫人们参加驻纳米比亚外交团外交官夫人协会为当地艾滋病人捐款的义卖活动。

还有,我老伴李惠芳带领使馆的女外交官和夫人们积极参加驻纳米比亚外交团妇女协会组织的有关慈善、义卖活动,将积攒起来的钱买大米、白面和学习用品捐赠给卡图图拉一所最穷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陈来元大使夫妇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一家孤儿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大使夫人李惠芳(后排左二)与驻纳米比亚外交团外交官夫人协会的部分成员看望温得和克市卡图图拉地区儿童活动中心的孩子们。

四是努力开展助学活动。应纳米比亚基础教育部和国家计委的要求,我们使馆在国内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两次向纳米比亚一些边远穷困地区的中学赠送了一批电脑等教学设备和乒乓球台、球类、运动衣等体育用品,解决了他们的一部分困难。特别是有两所学校因失火烧掉了仅有的几台电脑,我馆的捐赠就成了及时雨,解了学生们的燃眉之急。

此外,我馆又应副总理维特布伊的要求,促成郑州市向马林塔尔市(该市是副总理的家乡)的一所技术学校提供了3万美元,以帮助该校修复被大水冲毁了的教室和实验室。鉴于卡图图拉地区缺少学校,许多孩子失学在家,我又应纳米比亚妇女、儿童与社会福利部的请求向国内反映,建议我有关部门用已经允诺给纳米比亚方面的一笔赠款在该地区援建一所简易小学,解决了一些孩子的上学问题。

五是帮助灾民抗洪救灾。 2003年5月,纳米比亚北部与赞比亚接壤的界河赞比西河河水暴涨,洪水淹没了北部大片地区,大批灾民损失惨重,无家可归。在纳米比亚政府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并呼吁国际社会予以帮助的同时,我们使馆利用大使基金紧急筹措资金20万纳元,送到纳米比亚外交部长哈穆滕尼亚手中,并在外交部举行了捐赠仪式,随后由外交部长转赠给灾民,帮助他们战胜洪水,重建家园。

把亲民外交与官方外交

有机结合起来

我馆给纳米比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绝不是有求必应,更不是扮演一家慈善机构的角色。实际上,我馆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特别是从国内能够得到的支持,经过认真研究和严格筛选,给一些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有特殊困难的人群以适当帮助。或者说,把使馆能够拿得出或从国内争取到的一点十分有限的资源全部用在刀刃上。此外,在决策过程中,我馆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这就是努力把亲民济困外交与官方外交、上层外交有机结合起来,既使得弱势群体直接受益,使我馆对他们的帮助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又借此巩固与加强使馆与纳米比亚上层领导的关系和友谊,从而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不断发展。

我馆对纳米比亚弱势群体及灾民的帮助,绝大部分都是由纳方高层官员或政府部门提出并由其牵线或通过政府及高层官员进行的。我馆响应他们的呼吁或要求,帮助了他们所举荐的被帮助对象,他们不但脸上有光,同时被帮助的对象也会感谢他们。除此之外,我馆为进一步做纳米比亚官方和上层的工作,几乎每次捐赠都要搞捐赠交接仪式,有时还搞小型招待会,请总统夫人、副总理夫妇、外交部长、卫生部长、基础教育部长、妇女、儿童与社会福利部副部长、有关城市的市长等纳方高层领导和高级官员与我共同主持捐赠仪式,并发表讲话。同时还请多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事后通过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报道。

纳方高级官员关心弱势群体的事迹、政绩被公众所知,这对树立他们做官为民的良好形象,提高他们在纳米比亚人民心目中的美誉度是大有好处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使馆积极支持这些高官的工作,他们自然会感谢我们使馆,感谢中国政府,这对本来就十分亲密友好的两国关系无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亲民外交进一步扩大了

中国在纳米比亚的影响

我在纳米比亚搞亲民外交,花钱虽不多,但它是在政府对政府援助之外,我国援助纳米比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同时由于它能使急需得到帮助的纳米比亚弱势群体直接受益,见效快,效果好,加之我馆每次都请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中国大使馆帮助纳米比亚人民的好人好事总是不断地在纳米比亚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上出现,使纳米比亚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在纳米比亚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中国在纳米比亚的影响。

纳米比亚新闻部常务副部长希海波告诉我,纳米比亚老百姓一提到中国都竖起大拇指,都称赞中国是纳米比亚的好朋友、真朋友。

当然,受到使馆直接帮助的人对使馆就更是感激不尽了。例如:文艺表演队的孩子们特地到使馆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以表达他们对使馆的感激之情;使馆人员到达卡图图拉孤儿院时,孩子们一直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艾滋病患者一定要总统夫人和卫生部转达他们对大使馆的衷心谢意;修好篱笆的北方妇女在她们喜获丰收后,特地派代表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到大使馆来,向我报告丰收的喜讯,并送来她们收获的玉米棒子,向我表示感谢;马林塔尔市政府的官员告诉我,当老弱病残者得到我馆捐赠的食品后,都说中国就是好,有的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在我离开纳米比亚前,马林塔尔市长和市政府的其他几位主要官员驱车300多公里,专程到大使馆为我送行。

纳米比亚高层领导人对我馆的义举同样十分赞赏。努乔马总统对我说:“像中国大使馆这样全心全意帮助纳米比亚人民的,在各国驻纳米比亚外交使团中没有第二家。”副总理维特布伊甚至在我离任回国后很久,还特地托在使馆工作的同志带信给我,对我关心他收养的孩子们和关心他家乡的教育事业,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外交部长哈穆滕尼亚则称中国大使馆向纳米比亚北部水灾灾民的捐赠是及时雨,是患难中见真情。

我在纳米比亚大力开展亲民外交,在驻纳米比亚外交团中也有说道。例如,印度驻纳米比亚高级专员(即大使)对我说:“你对纳米比亚穷人的帮助比我多得多,所以你经常在报纸、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出现,在纳米比亚简直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我好羡慕你。”又如,德国大使向我抱怨说:“德国为帮助纳米比亚防治艾滋病,向纳米比亚提供了1200万纳元的无偿援助,但纳方参加接受援助仪式的只是个卫生部的副部长。而中国使馆捐赠个三万、两万、十万、八万的,总统夫人、副总理、这个部长、那个部长等众多高层领导人都来与你共同主持交接仪式,发表讲话,又是登报纸,又是上电视、广播,真不懂他们为什么这样厚此薄彼。”

后来我把他的话讲给纳米比亚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听,对方是这样说的:“中国从来都是真心帮助纳米比亚和纳米比亚人民的,哪怕帮助一分钱,也是珍贵的。而西方国家历史上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他们现在帮助我们,我们当然欢迎,也表示感谢,但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却把这种帮助看作是他们向我们还债,他们与我们的关系怎么能同中国与我们的关系相提并论呢?” 

— END —

图文 | 陈来元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