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我与金大中的交往

张庭延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张庭延 曾任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北京市政府外事顾问、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名誉院长。


金大中,是一位在韩国政坛叱咤风云几十年的传奇式人物。我从开始研究朝鲜半岛问题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对他怀有敬慕之情,但真正见到他,则是在我1992年出使韩国以后。除在各种活动场合会面外,曾多次荣幸地单独见到过他,当时的情景尽管已时过多年,但至今仍难以忘怀。

坎坷人生路

金大中1925年生于韩国全罗南道,从年轻时起就以在野党领袖的身份步入政坛,先后六次当选国会议员,为实现民主化而斗争。

金大中


他曾三次参加总统竞选,1971年第一次不敌竞选连任的总统朴正熙,还因“车祸”造成终生腿疾。1987年和1992年,他又输给执政党候选人卢泰愚和金泳三。由于金大中几十年一直站在执政党的对立面,政治生涯异常坎坷,曾遭绑架,被判过死刑,也曾被软禁、流放,还进行过绝食斗争,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金大中在任何挫折和绝望中都没有屈服过,而是更坚韧不拔地奋斗下去。

金大中的家乡有一种草叫“忍冬草”,不畏严寒,春天来临,发芽吐绿,开出美丽的花朵。家乡人把金大中比作忍冬草,赞扬他饱经磨难和风霜但从不屈服的高尚品格。

第一次登门拜访

我第一次拜访金大中是1994年深秋,当时金大中作为韩国亚太和平财团的领导人准备访华,实现他多年来的夙愿。我本拟设宴为他送行,但因恰逢我领导人访韩,我要全程陪同,未能如愿。我打电话向他致歉,他表示完全理解,并约定在他访华回来后我去拜访他。

金大中1992年第三次竞选总统失败后解散了他所组建的政党,退出了政界。随后他前往德国,隐居半年,潜心研究德国统一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统一问题。

回国后,1994年初,金大中组建了亚太和平财团,自任理事长,开始参与国内和国际的民间交往,实际上这是重返政坛的重要一步。金大中这次是作为韩国民间团体的负责人,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前往中国访问的。

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右)与作者交谈。


11月上旬,金大中访华归来,我按约定的时间,前往他的办公地点会面。那是汉城(现译“首尔”)周边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办公室设在一座小楼内。当我来到门前时,金大中走出来迎接我,握手寒暄后进入一间不大但堆满书籍的办公室。

刚一落座,金大中就兴致勃勃地谈起访华的感受。他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和款待,使他多年来的访华愿望得以实现。访华期间,他会见了中国领导人,看到了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感到十分高兴。他说,韩中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50年代后两国间的隔绝是不幸的,建交后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令人鼓舞。他特别赞扬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充满勃勃生机。

那天的交谈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金大中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分析。他主张,南北分裂多年,积怨甚深,当务之急是实现和解,有关问题应通过对话解决,实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之后再逐步商谈统一问题。

当时朝鲜半岛核问题还没有解决,笼罩在半岛上空的阴霾还没有消失,国际上有人主张用施压甚至对抗的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中国不赞成,坚决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解决。金大中说,他访华期间听到中国领导人阐述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他表示完全赞同。他强调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南北双方,也关系到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他赞赏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那次会见,是我第一次与金大中单独交谈,听他阐述对各种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问题的看法。金大中不愧是一位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办事稳健、卓有见地的政治家,我对他的尊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总统家中做客

最使我难忘的是那一次到金大中家做客。那是1995年5月初,金大中和夫人李姬镐在家设晚宴招待我们夫妇和使馆的同事。

汉城钟路大街。图源:《外交官》第4辑 


金大中原来住在汉城市内,后来为了躲避城市的嘈杂,搬到汉城市北部的卫星城一山市居住。我们驱车约一小时,到达城市入口,金大中怕我们找不到,派秘书开着车来迎接我们,可见他考虑事情之周到。我们随着秘书的车,转了几个弯,就来到金大中的住宅。

这是一个小院,独门独户,幽静而典雅。金大中和夫人正在门口等我们。

寒暄后进入客厅,房间不大,加上金大中的同事,可能是人多的缘故,显得有点拥挤。沙发一眼就可以看出用了多年,有些发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几个书柜中放满了书,早就听说金大中藏书甚丰,果然名不虚传。

金大中和夫人表示非常欢迎我们来家里做客,希望我们像在家里一样过得愉快。金大中还说,他和夫人搬到这里来是为了图个心静,没想到害得客人跑了远路,他的幽默引得大家发出笑声,气氛十分轻松愉快。

在融洽地交谈了一阵之后,主人请我们入席用餐。餐厅较狭窄,只能放下一张长桌,金大中和夫人分坐两头,我们坐在两侧。那天吃的是纯正的韩食,有烤肉、煎饼、火锅、泡菜、酱汤等,没有山珍海味,但吃起来味美可口。女主人边介绍食品,边请大家品尝。金大中则泄露天机,说今天的餐食是由夫人主厨的,吃不好由她负责,餐厅里又响起一阵笑声。

席间,金大中除了谈及他几次访华的感想,赞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中韩关系良好的发展外,还透露他本拟当年第四次应邀访华,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会一会中国的老朋友,但是由于大选时间临近,他已决定参加竞选,需要全力投入准备,访华只能推迟。他说他很热爱中国,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去。我们表示理解,祝他事业有成,也欢迎他再次访华。

那天的晚餐结束得很晚,金大中夫妇送我们到前厅,握手告别。我看到,这位即将第四次投身大选的不屈战士的眼中,充满坚定和自信。

亲切话别

1997年12月18日,韩国举行大选,第四次作为在野党候选人参加竞选的金大中,终于战胜执政党候选人当选为第15届总统。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朝野政党的交替,也是金大中不屈不挠地奋斗四十多年取得的成果。

1998年夏天,我奉命结束在韩国的任期,即将离开汉城回国。在汉城,有近百个国家的外国使节,他们离任只向总理辞行,总统日理万机,不予会见也是可以理解的。对我的离任,总理不仅会见,还设宴送行,表明了韩方的重视,因此我没敢有更多奢望。但出乎意料,离任前几天,总统府青瓦台突然通知,金大中总统要会见我们夫妇,我们真是喜出望外。当然,我们很清楚,这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荣誉,更是韩国领导人重视对华关系的体现。

8月7日,我们按约定的时间,提前乘车来到青瓦台。这天阴雨过后,天气格外晴朗,坐落在山脚下的青瓦台,水绿色的草坪,绛红色的甬道,青蓝色的屋顶,交相辉映,格外秀丽。几年来,我有多次机会来到这里,曾在这里递交国书,陪同我国领导人与韩总统会谈,同外交使节一起参加过总统的花园酒会,但这次是来向总统告别,心情不同往常。我们登上主楼二楼,进入休息室等待会见。

金大中总统国务十分繁忙。他是当年2月25日就任韩国第15任总统的,但实际上自前一年12月18日当选的那一刻起,他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韩国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发生了金融动荡,韩币贬值,股市狂泻,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金大中当选后,一方面准备入主青瓦台,一方面即开始致力于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改革体制、稳定经济的工作。

他还和夫人李姬镐女士一起,带头参加“献金”运动,把结婚时的金银首饰捐献给国家。记得一次在会见外交使团时谈到,他本想当选总统后稍稍缓一口气,消除一下几十年积郁的身心疲劳,谁想又遇到金融危机袭来,国难当头,竟一天也没顾得上休息。金大中说,这是命里注定,为国操劳,为民献身。

 1998年作者离任,辞行拜会时与金大中总统合影。左、右分别为作者及夫人,中为金大中总统。图源:《外交官》第4辑 


青瓦台的礼宾官打断了我们的思绪,引导我们走进会见厅。这是总统专门会见客人的地方。宽阔的厅堂,古朴的字画,木制的窗棂,飘逸着独特的古韵。会见厅正面,并排竖立着韩国国旗和双凤总统旗,增添了庄重的气氛。

金大中就任总统后,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会见时总统不是一人独坐前面,而是与主宾并肩而坐,其余陪客分坐两侧。这虽是不大的变化,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当我们刚刚坐在指定的座位时,金大中总统就从隔壁走了进来,我们忙起身,他已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亲切握手表示欢迎。他身着藏青色西装,带着红花领带,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不出已是七十多岁的人。

落座后,我们首先感谢总统在百忙中接见,感谢他多年来为中韩关系发展做出的努力。金总统对我们即将离任表示惋惜,希望我们今后继续为加强两国关系而工作。他谈到朝鲜半岛形势,表示在他的任期内不急于实现统一,而是实现南北和解和交流,为将来实现统一创造条件,他将坚定不移地为此努力。他还高度评价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正准备年内访华,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我们祝愿他访华成功,并希望在北京见到他。我们还提出希望得到他和夫人的新著,他欣然应允。

在我们离开汉城的前一天,青瓦台秘书处送来了会见时我们和总统的合影,还有两本飘着墨香的新著,一本是金大中写的《为了新的开始》,一本是李姬镐女士写的《我的挚爱,我的祖国》。两本书的扉页上都用苍劲有力的汉字写着:“张庭延大使惠览 金大中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谭静女士惠存 李姬镐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

现在,这两本书仍放在我们的书架上,成为最珍贵的纪念。




-End-

文字 | 《外交官》第4辑 

作者 | 张庭延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