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半建交”外交创举

王义浩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王义浩 1954年进入外交部,先后任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随员、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二秘、一秘和外交部西欧司处长、参赞;1989年至1992年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政务参赞;1992年至1996年任驻博茨瓦纳共和国大使。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英国频频向中国做出友好姿态,企图改善两国关系。1953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议会下院表示,“女王陛下政府的政策是要为与中国建立和平关系而努力”,表示英国愿意在与西方保持和建立联系方面向中国提供帮助。

这个讲话是英国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此后英国冲破了美国的禁运政策,解除了部分对华出口的限制,把可以出口的商品范围扩大到民用飞机、发动机、大多数型号的车辆、化工产品及其他不能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和产品。英国首次派出工商代表团访华,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两国贸易额大幅度增加。

英国还和法国一起支持苏联的建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苏、美、英、法四国外长1954年2月28日在柏林开会时决定的。美国起初反对中国与会,后被迫表示同意。会议于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图源:《风风雨雨话英伦》


中国政府委派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代表出席会议,新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在西方引起一场轰动。当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成员步出日内瓦机场的时候,他头戴宽边礼帽,身着黑色中山服,大衣下摆在风中微微飘起,风度翩翩,神采奕奕,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此情此景已被新闻镜头定格,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的讨论过程中,采取了尽可能争取英国等多数国家,着重反对美国的破坏,大力把会议推向前进的做法。尤其是周恩来总理,充分施展了他的外交才能,折冲樽俎,为争取会议达成协议、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起到了巨大作用,得到各国代表的赞赏。

周恩来还利用这次参加会议的机会,与各国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大力推动和发展双边关系。他在会上告诉各国代表,“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并抱有互相合作的愿望,我们认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拜会周恩来总理兼外长。


日内瓦会议也为中英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英国从自身利益和外交策略出发,对会上一些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与美国有所不同,不像美国那样敌视和对立。英国作为会议两主席国之一(另一主席国是苏联),当会上东西方之间意见发生分歧甚至冲突时,往往能起到一点协调作用。

英国代表团团长是外交大臣艾登。此人1935年至1955年多次在英国内阁任职,其间任外交大臣十年,1955年至1957年又任首相之职近两年,是长时间内英国政府重要决策人之一。他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家,老练持重,但又不乏英国人的风趣和幽默。在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推动下,周恩来和艾登会议期间频繁接触,经常交换意见,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英国代表团住在一位瑞士朋友提供的别墅内,环境优美幽静,离日内瓦市不远。艾登第一次拜访周恩来时,发现中国人住的别墅比英国人的壮观,在他们会晤的那间房间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中国艺术品。

会见时双方就当前会议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各持己见,一时争执不下。这时周恩来笑着建议:“我们喝杯茶,休息一下吧。”他介绍杯中冲泡的茶叶,乃是中国一个有着“人间天堂”之美誉的城市——杭州的梅家坞村所产,名叫“龙井”,是茶中之精品。又说中国人喜欢喝绿茶,不加糖,认为糖会破坏茶叶的本来味道。艾登看那杯中之茶水,果然晶莹清醇,犹如碧玉,还不时腾起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不过啜了一口觉得有点苦涩,不甚习惯。

这时周恩来连着茶托端起杯子站起身来,引导艾登走向那排装饰柜,告诉他这些花瓶等陶瓷器皿一部分是从中国直接带来的,大部分是从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借来,其中有不少是珍品,甚至是颇具收藏价值的古董。他带着客人仔细观赏,介绍其制作的朝代及其特征,件件如数家珍。艾登赞口不绝,十分钦佩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周恩来的渊博知识,同时心中暗暗叹服周恩来用这种方式大大缓和了谈话的紧张气氛。

双边关系方面,因为中国在建交谈判中坚持原则,不愿降格以求,此时英国同中国尚无正式邦交。英国外交官私下抱怨中国没有派外交代表去英国常驻,使英国人在美国人面前丢了面子,美国嘲笑英国承认新中国做错了。据说,艾登本人也向别人发牢骚说:“英国是承认中国的,只是中国不承认我们。”

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图源:《新中国外交五十年》


1954年6月微风和煦的一天,艾登热情地邀请周恩来及其助手到他下榻的别墅共进晚餐。席间艾登谈笑风生,多次表示他想去中国看看。他说在座的英国官员除他之外,都到过中国。他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对中国各方面的发展甚感兴趣,希望将来也能有机会去中国走一趟,以遂平生之愿。

说到这里,艾登话锋一转,笑着向周恩来建议:“我们双方应努力推进中英关系,英国现在有一个人在北京(指英国当时驻华代办杜维廉),中国却没有人在伦敦。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半截的,你们是否也派一个中国的杜维廉?”

关于此事,艾登后来在他1959年撰写的回忆录中曾有详细的记述。书中写道:

“此后不久,我请周恩来和他的一些同僚共进晚餐……晚餐进行得很顺利。我避而不谈会议工作,周恩来也是如此。我们只谈论一些我们的经历以及在远东和欧洲的一些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他告诉我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他回忆起1934年长征时的情况,当时中国红军徒步行走了六千英里,跨过亚洲某些最艰难的地带。和他一起来的客人都参加了谈话。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晚上。这是一个愉快的也是必要的活动。我怪他没有派代表驻伦敦,他表示愿意派一个去。周恩来在谈话中表现得稳重而又坚定。他说话力求含蓄,即使以中国的标准来看也是如此。”


考虑到英国保守党政府确有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而且在日内瓦会议上采取了有别于美国的政策,为了对英国多做工作,充分利用英美之间的矛盾,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作用,周恩来同中央领导同志商量后决定同意和英国互换代办。

1954年6月17日,中英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协议,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

双方还商定:代办的任务除谈判建交外,还处理商务和侨务,代办处人员的待遇则与正常外交人员相同。根据此协议,杜维廉于7月8日向周总理递交了艾登签署的代办任命书。同年9月,中国政府任命宦乡为中国首任驻英代办。

1954年6月,中国与应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图为中国首任驻英代办宦乡(左二)等在英国。图源:《新中国外交五十年》


宦乡年轻时赴英国攻读政治经济学,学识渊博、精通英语、善于外交,长期办报,是著名的报人;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部长助理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76年至1978年出任中国驻欧洲共同体兼比利时和卢森堡大使;回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后改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法学会会长、《世界经济导报》名誉社长等职,是我国资深的外交家、杰出的国际问题专家和社会科学家。

宦乡思维敏捷,观察深入,对国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作者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工作时,曾闻隔洋传来消息说,他撰写的调研报告颇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赏。当时,他以外交部欧非司司长的身份任驻英国代办。

从此,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这种互派代办的“半建交”方式,既不丧失中国在建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又表现了策略的灵活应用,是周恩来在中国建交问题上的创举,为中国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起了带头作用。






-End-

文字 | 《风风雨雨话英伦》 

作者 | 王义浩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