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客白金汉宫

王义浩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王义浩 1954年进入外交部,先后任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随员、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二秘、一秘和外交部西欧司处长、参赞;1989年至1992年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政务参赞;1992年至1996年任驻博茨瓦纳共和国大使。

英国王室历史悠久,保留有一套颇具特色的传统礼仪和习俗。如白金汉宫门前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女王生日的阅兵典礼、女王盛装出席议会开幕式等等,都是绚丽多彩、吸引人们眼球的著名项目,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国游客来英观赏,就连英国本土居民也乐此不疲,每当举行此类活动,常常兴致勃勃地聚集观看。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夏季花园会和冬季招待会是女王做主人,分别在每年夏季和冬季举行的社交盛事,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瞩目。我在英国工作期间曾多次有幸参加这两项活动,得到宝贵的机会,近距离一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风采,体验英国王室独特的居住环境并领略王族的生活状况。

女王夏季花园会每年举行三次,一般选择在六七月份。这个季节英国气候温和、鲜花盛开,白昼时间较长,最适合户外活动。据说这项游园活动始自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旨在体现君王与民同乐的思想,但普通老百姓很难得到邀请,一般参加的是政府官员、知名人士和各界要人,还有驻英国的外国使馆的外交官。

因为驻英国使团的外交官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所以英国外交部每次给各馆分配一定的名额,自己协调,分批前往,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拿我们中国大使馆来说,人数也比较多,如果你在英国任期3年,那你也许只会得到参加一次的机会。

• 作者在白金汉宫门前。图源:《风风雨雨话英伦》 

1990年7月29日我和夫人参加的那次花园会,下午2时开始,我们使馆大约去了近20个人,各自分头前往。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白金汉宫,它是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兴建而得名。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买下了这所建筑,乔治四世1825年改建,作为王宫。从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起英国历代君主都住在这里,后来也同时在此办公。

这是一座4层正方形的灰色建筑,内有典礼厅、宴会厅、音乐厅、画廊等600余间厅室,收藏了大量的名贵绘画和精美家具。英国女王召见首相和大臣、会见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还有一个惯例是,如果看到白金汉宫屋顶飘扬着英国君主的旗帜,那就表明女王正在宫中。

我们根据请柬上的提示从边门进入,踏进一条两侧挂满大幅人物画像和风景油画、并铺着厚厚地毯的宽大走廊,转身穿过一间挂着硕大枝形吊灯的宫廷厅堂,来到面对大片草地的花园平台上。我发现花园的面积比我过去驱车经过白金汉宫时在外面所见要大得多,据说有18公顷。园内有小湖、小径和草地。草地修剪得十分整齐,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四周繁花如锦,令人赏心悦目。花园左右两侧搭建有数十顶大帐篷,人们进进出出,但不见女王踪影。

我们走下台阶,加入到人群中去。草坪上散落着上千宾客,三三两两各自交谈。人们着装正规,除中国等一些国家客人身着民族服装外,大多数男士穿黑色燕尾服,头戴高高的礼帽;女士们长裙曳地,袒胸露背却戴着快到肩膀的长手套。尤其是许多女宾头上戴着帽子,这是西方女子参加正式社交活动必备之物。帽子有的连着面纱,有的帽檐上插着鲜艳的羽毛,尽管色彩形状各异,深浅不同,但都和服装搭配协调,衬托出各自的气质,或飘逸潇洒,或高贵典雅,是花园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尴尬事情,因为室外难免有风,她们在谈笑之间必须时时按着自己漂亮的帽子,稍有疏忽,帽子便随风飘舞。我的夫人就有一次正好一把抓住了一顶“飞”过来的帽子,还给了正在追赶它的主人。

帐篷里的长桌上摆着各种西式小点心和三明治,两边还有咖啡、茶水、啤酒、葡萄酒及其他各种饮料,都是自取。还有冰淇淋,因为更受欢迎,所以它的摊位前排起了小小的队伍。帐篷周围没有座椅,大家都是端着盘子或酒杯站着聊天。几个帐篷里的情景大同小异。中间的大帐篷里坐着身穿红色制服的皇家卫队乐队,演奏一些轻柔的乐曲,为在场宾客助兴,增添欢乐气氛。

• 女王卫队在白金汉宫门口表演。《风风雨雨话英伦》 

大约下午4点多钟,突然乐声大作,全场人的视线不约而同转到一个方向,只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以及王室一行人员,在王室男女侍从的陪同下正步出大厅,在平台上向客人挥手致意,大家报以掌声。乐声旋即停止,女王等款步走下台阶,开始和客人握手交谈。

我们注意到她一般和客人谈几分钟,便在礼宾官引导下走向另一个或一对客人。看似随意的接触,实际上是经过精心安排,交谈的对象都是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女王利用这个非正式场合接见的,或予以褒奖和鼓励,或予以安慰和关怀,都是事先得到通知,按顺序在一路等候。届时由女王身边的礼宾官专门引见。

女王和他们交谈时没有人近前围观旁听。其他人只是隔着几米远的距离观看,我们也在其中,离女王不过四五米远。那年女王已经60多岁,不年轻了,但保养得很好,风度翩翩。她穿的是一身白底碎花的连衣裙,白色半高跟丁字皮鞋,戴着白色的中长手套,头上是宝蓝色的帽子,手里还拿着一柄黑色的遮阳伞。她和被接见者轻声交谈,神情自然亲切,有如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就这样,伊丽莎白女王走走谈谈,一二百米的路走了足有一个多小时,据说当天被女王接见者有二百多人。

我们当然不能贸然凑上去和女王握手见面,没有人这样做。我们就在花园内和熟人交谈,待女王一行退场后也随着陆续走的客人离开了白金汉宫。

女王的冬季招待会一般每年11月在白金汉宫内举行,规模比花园会小得多,但更为正式,更为隆重。主要对象是驻英国的外交使团和政府的高级官员,是英国社交界高规格的盛会。我和夫人应邀出席女王在1990年11月8日举行的冬季招待会,就像是进入描写宫廷生活的电影中去转了一圈,使人难以忘怀。

• 皇宫宴会厅

招待会在晚上9点半才开始,让人等得心焦。我们事先早就吃过晚饭,从容地梳洗打扮,穿上我们的民族“礼服”,男同志是中山装,女同志是旗袍。这次仍从白金汉宫边门进去,但不是转到室外花园,而是在穿着不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卫兵和侍从的接力引导下,进入宫闱深处。

我们从一间厅室跨入另一间厅室,最后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堂。厅的面积大约有150平方米左右,高度至少有4米。厅内挂有大型水晶吊灯,与四面墙上的大镜子相互辉映,把大厅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天花板上有宗教题材的彩绘和浮雕,四角是小天使展翅飞翔的造型。四周的板壁上挂着大幅的人物和风景油画,装饰有英国王室的徽记纹章,一片耀眼的金色和白色图案。女宾们服饰上的珠宝令人目眩,室内弥漫着脂粉和香水的混合气味。熟人们相互握手打招呼,这个厅内似乎都是驻英外交使团的成员。

也不知过了多久,英国外交部的礼宾官员示意各馆外交官,按馆长到任先后的顺序,排成一列一列的纵队,馆长站在第一位。我馆因为人多,排了两行,而我正好在第二行的首位。我们左边是马耳他,右边有意大利、韩国、奥地利、日本,还有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

西方国家的男士均着晚礼服,几乎全是黑色企鹅式的燕尾服,非洲国家来的穿宽松的大袍,戴高帽子。西方国家的女士则一律各式拖地长裙,袒胸露背,戴长手套,其他国家的女士大多穿民族服装。这时喧哗声慢慢停了下来,人们安静地等待主人的到来,只是偶尔交头接耳,低声交谈几句。

• 2002年,伊丽莎白出席登基50周年金禧庆典。

将近10时,乐声响了起来,窃窃私语立刻停了下来,队伍排得也更为整齐,等待女王陛下的光临。这样又过了十来分钟,忽然听到一声洪亮的呼喊,没有听清楚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意识到,这大概是在向大家宣告:“伊丽莎白世女王陛下驾到!”),大厅左侧的大门应声而开,只见一人头戴插着白色羽毛的帽子,身着宫廷官员红黑紧身礼服,肩上佩戴有长长流苏的肩章,胸前挂满金光灿灿的勋章,手中握着一柄金色权杖,倒退着身子走了进来,在离门口十来步远站定。他年纪已经不小,但红光满面,神气十足,估计是宫廷侍卫长或宫内大臣的身份。

随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率领王室成员相继步入大厅。女王从头到脚正式打扮,头戴闪闪发光的沉重王冠,身着绿色的拖地长裙,双臂戴着长长的白纱手套,雍容华贵,神态端庄,略带几分威严,就像人们在官方发表的照片和明信片上常看到的一样。

女王一进门就顺序同右手第一排为首的某国大使握手交谈起来,每人不过二三分钟,依次过来。但伦敦有200多个外国使馆和国际机构,所需时间可想而知。我们使馆还算排在前面的,眼睁睁看她走到中国使馆行列就又过了半个小时。交谈中大使向女王表示,目前中英关系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希望女王再去中国看看,女王含笑点头。大使把我和夫人介绍给女王,她问我什么时候到英国的、以前来过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等等。之后是爱丁堡公爵,他微笑招呼一下就过去了。跟着是查尔斯王储,他显得比照片要老气,声音有点粗哑,和我开了句玩笑也走了。

接着就是黛安娜王妃,她的到来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对她闻名已久,却是第一次正面看到本人。她戴着光彩夺目的头饰和项链,一身乳白色的拖地长裙,显得清新妩媚,充满活力。她问我和夫人到英国多久了、印象如何、在英生活可习惯。看到我们使馆人数众多,队伍很长,问了句“都是从中国来的?”就抿嘴笑了起来,神态动人。然后过来的是王室其他的亲王、王妃、公主等等,大多点头握手,未作寒暄交谈。

接见完毕,女王一行步出大厅,礼宾人员暗示可以分散活动。大家如释重负,拥到隔壁的招待厅室,和朋友熟人愉快地见面交谈,并试图品尝英国的宫廷食品。这里既没有冷盘炒菜,也没有大块的鸡鸭鱼肉,只有制作精美的各式西点和三明治,还有袖珍的小面包、小泥肠、小玉米卷等,特点是小巧玲珑,可放在嘴里一口吞食,但味道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服务员穿梭于客人之间、托着盘子提供饮料,有果汁、葡萄酒、香槟酒等可供选择。我们在招待会上碰到很多使馆的朋友,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后来我们又到附近几个大厅转转看看。听说还有舞会,便循乐声寻去,只见是个穹顶大厅,顶上有数串巨型水晶吊灯从天花板垂挂下来,光芒四射,很有气派,据说还是维多利亚女王在1850年修建的。跳舞的人不少,还在慢慢地聚集。

这时已过午夜,舞会看来要通宵达旦。我们很不习惯夜生活,而且夫人穿着高跟鞋,长时间站立也有点吃不消,再说第二天还要上班,于是便驱车离开白金汉宫回家,结束了这难忘的一夜。




-End-

文字 | 《风风雨雨话英伦》 

作者 | 王义浩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