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的卡斯巴区

曾涛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曾涛 著名的外交活动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党组书记、顾问;曾任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中国驻南斯拉夫、中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


我到阿尔及尔后,第一个参观的地方就是有名的卡斯巴区。这个区位于阿尔及尔市中心,是当地阿拉伯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阿尔及利亚抗法战士们利用这里居民的爱国、抗法热情和特殊的住房建筑格式,把它建成为一个抗击法国殖民军的战斗堡垒,在这里曾产生过很多英雄事迹。

阿尔及尔阿拉伯风格建筑

(图源:WLP302)

卡斯巴区的街道很窄,而且高低不一,常有台阶上下,两边都是阿拉伯式的住房或小商店,房屋紧密相连,车辆不能进入,抗法战士根据他们战斗的需要设计了很多暗门、暗道,使各家的房屋内部可以暗中互相串通。陪同我参观的阿尔及利亚朋友带我们进入一家居民的房屋,明走暗转,却从另一条街的另一家门出来了,还让我们参观了他们过去隐蔽的修械所、供应站、急救站等。

抗法战士对殖民军的打击和对阿奸的惩办,使殖民统治者十分惊恐,多次对卡斯巴区进行袭击和搜查,虽然有不少无辜居民被逮捕和杀害,抗法战士也有伤亡,但是,拥有先进武装的殖民军无法对付抗法战士的反击,付出的代价很大,以至后来不敢再随便进入这个地区。它成了抗法战士的一块小小革命根据地,一直坚持到胜利。

民族英雄纪念碑

(图源:WLP302)

这个区的居民都是爱国者,积极支持或者直接参加抗法斗争,有些妇女不但掩护过抗法战士,还穿着阿拉伯妇女传统的大袍子、戴着面罩,为抗法战士们运送给养和弹药。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几位英雄母亲,他们中有的丈夫牺牲了,有的失去了儿子,有的因伤致残。我们向她们表示了真诚的敬意。

参观卡斯巴区时,我自然地联想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虽然条件不同,但是斗争的英勇顽强和机智是非常相似的。

1963年5月,我们夫妇访问了奥兰、特累姆森和赛伊达三个省,会见了省、市各级领导人,参观了他们从法国殖民地主手里收回的农场、地毯工场、港口等,也参观了独立后新办的烈士子女之家。在各地接触到的各级领导人,几乎都是参加过抗法斗争的战士。他们带我们参观当地民解阵线战士战斗过的地方,向我们叙述英勇斗争的故事。当他们谈到克服困难的时候,总要提到中国红军长征的故事对他们的激励,中国的物资和军援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我们访问居民家庭时,无一例外地都会受到非常热情的款待,周围的邻居都聚拢来同我们亲切交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拿出用过的毛毯,有人拿来穿旧的军衣、皮带、鞋子等等,说这些来自中国的东西是在他们极端困难时得到的,他们一直保存着作为珍贵的纪念品。我总是告诉阿尔及利亚的朋友们:“援助阿尔及利亚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义务,你们的胜利也鼓舞着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力量有限,所以援助也是不多的。”

阿尔及利亚-奥兰

(网络图)

奥兰省省长塞图蒂向我谈了很多奥兰地区的情况,特别谈了法国占领者当年如何强制阿尔及利亚从伊斯兰传统向法兰西文化转化,从语言到农业耕作,无不如此。这位省长过去看过法共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他向我索要新版的“毛选”法文本,他说:“我非常钦佩毛泽东这位伟大人物。”我满足了他的要求,他非常高兴。

我遇到过一位县长是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当过15年教员,支持阿的独立斗争。据说他是全阿尔及利亚唯一的法籍县长。从他的言谈中发现他很热爱阿尔及利亚,也很有才能,可惜我忘了他的名字。

在赛伊达省,省长请我住在他家中(实际上是省长招待贵宾的内部招待所,他家住在同一所楼里),每天谈到深夜,使我了解了很多省、市的实际情况和阿尔及利亚的干部如何向往社会主义。我也向他介绍了中国的内外政策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个13人的医疗队在赛伊达省的医院里工作。那是1962年12月我会见阿卫生部长时,他向我提出,希望中国派个医疗队去。我报告国内后,国内很快就组成派来了,有内科、外科、小儿科、针灸各科医生,还有X光技师、药剂师、护士等。我去赛伊达省时,他们已在那里工作近两个月了。我专门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1966年的资料照片显示,中国援阿女医生(前左) 在尔及利亚玛斯卡拉县医院与惠者交流。(新华社 发)

陪同我前去的省卫生局长对我说,中国医疗队来此工作才两个月,却已建立了很高的信誉,不仅因为他们医术高、服务态度好,而且同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意大利、瑞士等国来的医生相比,中国医生工作、生活都是最艰苦的,工作不挑剔,不摆架子,肯诚心诚意地培养阿尔及利亚医务人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个医疗队是我国派去阿尔及利亚的第一支医疗队,由天津、上海和武汉抽调了业务水平较高的主治医生和药剂师组成,其中有的同志头发已经花白了。队长谈太阶同志是武汉市卫生局的局长,在他的领导下,全队团结合作,工作得很出色。他们几个人合住一间房子,和当地医务人员吃一样的饭,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没有人喊苦。他们在当地治好了很多重病人,高超的医术使远离赛伊达的病人也去那里求医。而中国的传统医术针灸更被视为神针,大受病人欢迎。医疗队的同志们见到我们时,高兴劲儿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们的热情和艰苦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深为感动。

1963年,我国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图为医疗队副队长陈海峰与阿尔及利亚牧民合影。(网络图)

后来,为了满足阿方的要求,国内又派了7人,在副队长陈海峰同志率领下于7月份到达赛伊达。陈海峰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中的一位军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个20人的医疗队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尽心尽力为阿尔及利亚伤病人员服务,他们不但治好了很多阿尔及利亚兄弟姐妹的病,而且和阿尔及利亚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end-

文章来源 |《外交生涯十七年》

作者 | 曾涛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