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兼程 赴科复馆
作者简介
(滑动查看更多)
管子怀 历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随员,中国驻也门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处长、处长;1982年任中国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大使馆政务参赞;1984年任中国驻阿曼苏丹国大使;1987年任中国驻科威特大使,稍后又兼任驻巴林国大使;1991年初海湾战争结束后,受命立即返回科威特主持恢复使馆工作。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19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地面进攻计划。
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奇特的战争,也是一场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来得突然,打得激烈,结束得也迅速。美国及其盟国联军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在长期部署、大规模调兵遣将和充分准备后,发动历时38天的持续猛烈轰炸空袭和仅约100小时的地面交战后就轻易获胜。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如此迅即溃败,实在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当然这也是咎由自取,侵略者必自食恶果。
2月28日,海湾战争刚告结束,中央频来指示:要求我们支援惨遭侵略和战祸的科威特国家和人民的复国事业和重建工作,尽快尽早恢复我国使馆工作。命令就是战斗,这也是为抓机遇、抢时间、争影响而事关祖国荣誉的重要外交举措。我和使馆5名外交官欣然服从,二话不说,夜以继日,抓紧必要的准备工作,终于赶在3月2日晚离京赴科。
考虑到科威特国土沦亡已达7个月,各种基本设施定遭彻底破坏,为确保抵科后能尽快与国内联系畅通,我们还随身带去一套电台通讯器材备用。当晚在北京机场,外交部有关主管领导热情为我们送行,机场所属部门也尽量提供出境方便。前来送行的家属有的热忱鼓励我们,有的叮咛我们注意安全,也有的在哭泣流泪,担心再也见不到亲人平安归来,但不管怎样,我们深知重任在身,一定要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当时,科威特机场已遭摧毁,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海湾地区刚开始酝酿复航,我们离京时连航班情况也不甚了解。有人说需经伦敦,我们经卡拉奇后,经再三探询才了解到:一种方案是飞赴伦敦,申请搭乘科政府官员的军用飞机抵达科沙边境,但航班无法保证;另一种方案是乘巴航即将恢复飞往沙特阿拉伯的航班,再由沙特经陆路入科境。我们当机立断,采取算是“捷径”的后一种方案。
3月6日,我们抵达沙特红海之滨的吉达港,没想到这批大小十余个木箱的电台设备却成为我们的重大负担,因吉达有国际和国内两个机场,相距20公里,我们抵达的是国际机场,接着要去国内机场换乘赴利雅得的飞机。3月的吉达已近乎骄阳似火了,联系托运和搬移这批设备,把我们这批斯文体弱的外交官累得精疲力竭,而且忙得连吃饭也无暇顾及。巴航、沙航对我们十分理解和支持,鼎力帮助我们,还破例免收空运超重费用,为国家节省了上万美元的开支。
到利雅得后,我们即同科威特外交部驻沙特的官员联系,科礼宾司长阿尤布十分感谢我们迅速赶来支援,但恳求我们暂缓赴科,因当时无合适的交通工具,再加之战后科各方面条件又极端困难。那时,除美国、英国和海湾少数国家使节随着他们国家的参战部队已进入科境外,挪威、土耳其和日本等国使节均被他劝阻在利雅得等待。我说:“这可不行,我受政府重托,万里迢迢从北京赶来,就是要与光复国土后的科威特政府和人民患难与共,加强合作,共同谱写友谊的新篇章。”经我坚决要求,他终于同意签发陆路通行证。
3月10日晨,在我驻沙特使馆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上必要的工作用品和生活物资,自己驾驶驻沙特使馆提供的两辆汽车向沙科边境进发。考虑到科威特当时尚无供电,电台设备实在笨重不便携带,只好暂时存放在我国驻沙特使馆了。
海湾战争中的“死亡公路”
汽车出发后不久,我们即发现,昔日联接沙科两国的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已遭破坏,靠近科境时公路两旁弹痕累累,远处天空飘浮着浓浓的黑烟,哈夫杰地区残留着不少联军同伊拉克部队交战时造成的断墙残垣。一路上,我们目睹联军的战车、坦克频繁调动,多国部队士兵全副武装,有的乘车疾驶而过,有的在路旁设岗值勤。“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古代战场的情况当然无法与当代相比。我们途经的地区,曾是一个有30多个国家卷入,各方总共出动近100万部队,采用各种电子和高科技进行鏖战的海湾战场,战争虽刚结束,但我们仍有身临其境之感。
进入科国境后,起初为谨慎和安全计,我们经常尾随其他车辆缓慢行进,但没过多久便什么也不顾了。我们受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确实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途中我们的一辆车被严重撞坏,更增加了我们旅途的困难。经过连续16小时和约900公里的长途驾车跋涉,我们于当晚10时许终于抵达漆黑沉寂的科威特首都。
当时科威特刚获解放,夜晚都实行戒严,在路卡查岗的科民卫队员获悉我们是中国大使馆返科人员后立即表示欢迎,并称赞说:“西尼(中国)支持我们,西尼特玛姆(中国人民好)。”
在黑暗中摸索进入原大使官邸,我们也顾不得什么危险,且发现曾有邻居住在那里帮助我们看守宅邸,心中增加了几分安全感,而且连日奔波的极度疲劳累得我们倒下身子便睡着了。
次日清晨,我们即去使馆,升起了五星红旗,以示中国大使馆的恢复和存在。当时,在科临时进行战地采访的中国记者为我们拍了照,随后就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是一幅非常珍贵的照片。中国是继少数联军国家之后,早期返科的首批外国使团之一,我们的做法获得了科威特官方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end-
文章来源 |《中外建交秘闻》
作者 | 管子怀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