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韩建交谈判趣闻

谭静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谭静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亚洲司和驻朝鲜使馆任一秘,中韩建交后随丈夫张庭延出使韩国。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转眼间,中韩建交已多年作为建交谈判中方代表团的一员,今天回想起当时谈判的情况,恍如昨天,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除谈判时唇枪舌剑外,双方人员的交往中还有一些趣闻。

在北京“关禁闭”

1992年5月13日,几位韩国人秘密来京,住进钓鱼台国宾馆东南角偏僻的14号楼。他们像关禁闭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劝他们到院子里散散步也被谢绝。他们就是以韩国外务部权丙铉大使为首的韩中建交谈判代表团。

韩国前驻中国大使、韩国外交部亚洲局局长,中韩建交谈判韩方副代表权丙铉。(摄于2008年9月)


这也是事出有因。在汉城的台湾“大使馆”对中韩接触异常敏感,到处刺探韩方的动静,于是韩总统府下令,与中方谈判一事必须“绝对保密”,这成为谈判班子的一条不可动摇的纪律,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

韩方谈判班子由7人组成,直接受青瓦台领导,外务部除长官外,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自班子组成那天起,他们就搬出外务部,在离青瓦台较近的地方租了几间办公室秘密办公,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他们来自外务部不同单位,有的还属其他部门,每个人都编造了不同的理由暂离所属单位。

权丙铉大使以身居农村的老父病重,需回乡照顾为由,向外务部请了假;担任中文翻译的李英百在尚不知自己是谈判班子成员的情况下,早晨上班时在外务部门口被莫名其妙地“绑架”到另一秘密地点去上班。他们还以同样的理由瞒过了家人。后来听权大使夫人说,那时她全然不知丈夫去了何处,直到有一天她洗衣服时,在权大使衬衣口袋里发现一张去北京的机票,这才猜出个七八分,但她始终没再问什么,一直默默地替丈夫保着密。

中韩建交谈判共进行了三次,前两次都在北京。韩方人员第一次来京是白天到达的,大概他们担心会被人察觉,第二次即选择了夜航飞机。我们从机场带着他们摸黑上了汽车,走在黑乎乎的路上,又趁黑进入钓鱼台,进楼后才见到光明。

谈判期间,他们从不与外界接触,每次谈判结束后便立即离京。几位韩国朋友那时从未欣赏过钓鱼台的美景,更未能去北京什么地方逛一逛。现在说起这件事,他们还遗憾不已。

“捉迷藏”和“受干扰”

中方谈判班子也是7人,由张瑞杰大使领队。我们赴汉城与韩方进行第三次谈判时,前来迎接的权大使等人因为怕暴露目标,不敢进机场,还将汽车停在一个不易被人发觉的墙旮旯等我们。

在驻朝使馆前合影(右二为张瑞杰大使)


到达驻地时,我眼前一亮,“喜来登华克山庄”几个大字正闪耀着它那迷人的霓虹彩灯。但汽车却又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路,在一座别墅前停下。权大使等人说,这是该饭店的一个“别庄”,与饭店隔开,周围静谧,便于保密。我们真为韩国人的精心安排所叹服。

入住后,我们同样被他们"禁闭"在这里,不能出大门一步。直到谈判结束后的最后一天,韩方才在去机场的路上让我们在游人不多的汉城南山上“放了放风”。

每次会谈时双方都是摆开阵势,分坐在长桌两边。中方不过是张瑞杰大使前有几页发言提纲,其他人前有几张白纸便于记录而已。对方则是名副其实的“阵势”,只见权丙铉大使每次都用皮包兜一大包文件放在脚底下,要查阅什么就随时从底下取上来,其他人也各自提一兜文件。

会谈开始后,张大使总是简明扼要一次说清中方立场,其他人很少再作补充。而韩方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包括情报部门,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立场、观点不尽相同。权大使发言后,分坐在他左右的这些人总是一会儿这个递上一份文件让他看某一段落,一会儿那个又送上一个条子,甚至在他耳边嘀咕几句,有时弄得他不知所措。

事后,他开玩笑说:“我真羡慕张大使,他胸有成竹,别人也不干扰,我则是左右都有人向我两肋捅刀,弄得我无所适从。”

其实,权大使是个谈判能手。他举止稳健,说话从不高声,但很有勇气和魄力。会谈中他虽常受干扰,但在重要问题上他总能及时作出决断,使谈判较快取得成功。

 茅台美酒结情缘

权大使在北京谈判时,曾举办过一次答谢宴会。他一再表示想邀请当时主管韩国事务的亚洲司副司长张庭延出席,还通过我做工作。

按当时的情况,两国尚未建交,除谈判人员外,其他官方人士应避免出面。但在韩方的一再诚邀下,经请示,为做韩方的工作,张庭延副司长出席了权大使的宴会。席间,大家用韩语交谈,不时用茅台酒制造热烈友好的气氛。当权大使得知张瑞杰和张庭延年长他几岁时,他就开始以“兄长”相称。我们与权大使从那时起就从谈判对手变成了好朋友。

1992年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中韩建交联合公报。


第二年张庭延出使汉城后,还经常得到权大使的帮助。张庭延到任不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受到韩国记者的“围攻”。权大使得知后,特意同夫人一起请我们夫妇共进晚餐,他让服务员将菜一次上齐,然后把他们支走,只我们四个人一直谈到很晚。

他向我们介绍了韩国记者的特点,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应付他们,还介绍了韩国的许多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我们被他的热诚所感动。他不但是一个谈判的能手,还是一个待人热情诚恳的朋友。从此,两位大使之间、我们两个家庭之间经常来往和欢聚,每次我们都不忘送他一瓶茅台酒。

权大使与张瑞杰大使也未断过联系。中韩建交5周年时,在他的建议下,韩方邀请张瑞杰大使夫妇赴汉城参加了纪念活动。

我们卸任前,权大使又来中国履新,担任驻华大使,那时他已60岁。他赴任时,我们去机场为他送行。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到中国出任大使是他终生的最大心愿。他从事外交工作已30多年,很早就关心、向往中国,认为中韩建交是迟早的事。他出任韩国外务部亚洲局长期间,就曾一直企盼中韩关系出现转机。中韩建交,使他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他在华期间,还经常请我们和张瑞杰大使夫妇去他官邸做客,每次他都不忘备上一瓶茅台酒。他和他的夫人还刻苦学习中文,并让儿子去北京大学研修中文。权丙铉大使感人至深的中国情缘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



- END -

选自 | 外交纪实(三) [本书出版于2007年]  

作者 | 谭静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