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不妨话别离

2017-09-25 挥哥 华润五丰



南方9月的下午,气象台又挂上了预警的白色风球。隔音玻璃挡住了屋外的吵杂声音和滚滚热气,暴风雨之前恍恍惚惚的阳光在一层层大楼幕墙的折射里还是透过绣花的窗帘轻轻铺在房间角落砖墙上。这种时候,唯有吃茶读书能够消磨。泡上一壶竹窠肉桂,岩骨花香中手持旧书一卷,嗳,人生梦长梦短,满眼如露如电


读到李白的诗,看他写别离:“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心下大叹。这首大白话的诗,无论时间怎样流转,无论我们如何解读,其实并没有特别美妙的字句,但胜在意顺,浅浅道来,却幽思难解。我想,人性中有些东西应该从来没变过。


古人比较有意思。离情一起、想你了,随手就泼墨挥毫。想想,古道西风的马背上偶尔心思一动,怀袖雅物缓取轻展,指指点点间清风一起,便要出口成章。何况还有池边洗砚,红袖添香,鱼传尺素。之情致,之潋滟,之感伤。简直让人错觉,古人的心胸里都有些什么呀,那分明就是挂着一个大大月亮。




这南方的九月,天气还是炎夏一般,但中秋总是近了。


广寒宫的故事已经讲了上千年,而中国人无一不是听了一生。这是中秋的习惯。在我老家龚滩,从前都是围着外婆听讲,小孩子的注意力全在那一小块儿月饼,再跑着跳着指认那枚高挂中天的月亮,争辩哪个是嫦娥和她的玉兔,哪个是砍树的吴刚。不过李商隐说“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的是别离,如此,小孩子便全然不懂了。




中秋想叫人记住的往往是热闹味道,欢聚,喝酒,吃饼,赏月,都是老风俗。前几年在北方过了一次热闹的中秋。差不多一百多人聚在一起,在淀儿里烧了一大堆篝火,吃大块儿烤肉和双黄白莲蓉的月饼,整瓶的雪花啤酒。吃的太撑,我就想起年幼时每次中秋吃过月饼,外公都会从他的搪瓷缸子里倒小半碗浓茶,给我解腻。双手捧住那小碗温热,抿一口只觉又涩又苦。放到嘴边轻轻吹几口,再缓缓喝下,我问外公“这是什么?”“宜居毛尖,茶。”由此记下。


那个月圆的夜晚,我看到广寒宫里的嫦娥和我们长久静默对视。我在想她也许真的不喜欢这个节日,这个节日沿袭着偏心的陋习,它团聚一群人,也疏离一群人。


想你了,就从遥远城市寄张明信片。无论手机里的的声音如何的好听,斜风细雨,天涯海角的团圆,在今日,未必都能一一实现。就是想想有空时过来一起喝杯茶,也不是容易事。



九月这个午后,一个人慢慢的泡茶。岩骨花香中出神的想,这茶本在东南武夷,又辗转北上南下,山高水长跋涉,如今落入我的杯盏,说起来是千里相聚,最终还是种别离。和我一样自远方而来,专等月圆之夜,互慰寂寥,惺惺相惜。


一年又一年的时间,过得好快。昆曲《牡丹亭》里面有一章“离魂”,杜丽娘上场时唱道,“你便好中秋月儿谁受用?剪西风泪雨梧桐。”就这样想着念着,中秋一过,很快就到冬天。相比过年时南来北往的归家路,更多的人今夜相隔遥远,竟成全了天涯此时,海上明月,都是个人冷暖,都是百般滋味。



到了冬天最好。到了杜耒说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时节,相比起热闹的春咏和秋叹,反而是冬天更安静迷人。想想还是花街的小天井让人眷念,如果能下一场雪,自然就会开几树梅花。烧一炉火,煮上茶,这可真好。


或者去龚滩,序风的院子。几个人露天围坐,茶碗齐眉,相邀月光。夜饮序风院,新月初上弦,曾经拍岸水,煮茶对故緜”。不刻意知心,只图它温暖了手,芬芳了别离。





文字 ∣ 挥哥

插画 ∣ 浪人一挥

动图 ∣ 书林



投稿  | 2390882323@qq.com

文章一经采用当酬送润笔之资



往期图文



点击下图二维码直接买好吃的五丰好产品吧

毕竟,好吃的永远不嫌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