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扶贫·经验 | 支教岛打造教育扶贫的青岛模式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7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发〔2020〕2号),明确提出“推广青岛支教岛经验,打造教育志愿者专业团队,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持服务乡村教育制度”。
去年,小萱为您报道过:“支教岛”是个什么岛?(点击了解更多)
如今,支教岛首次被写入山东省教育厅文件。作为青岛教育扶贫的一张名片,支教岛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支教岛”视频(摄于2015年)
支教岛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由青岛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民进会员李淑芳创办,是全国首个致力于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公益组织。
多年来,支教岛将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聚焦农村地区的教师成长,着力唤醒教师的教育初心,优化当地的教育生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系列论述,同时促进城乡教师的情怀共鸣、专业共生和文化共融,创造了教育扶贫的青岛模式,形成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支教岛也积极参与民进组织的教育扶贫工作,成立了“青岛民进支教助学李淑芳工作室”,并被授予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
今天,小萱邀请青岛民进的小伙伴儿,为大家介绍“支教岛”助力教育扶贫的经验做法——
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在于观念层面。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支教岛人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须从教育者群体入手,从唤醒校长、教师的教育初心着手。
支教者们采用了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的“同课异构实境研修”模式,为城乡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贫困地区的老师们在支教老师的示范中,深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
支教岛志愿教师到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和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送课
有一个案例老师们经常谈起,支教老师应邀上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因为不熟悉学生,点名请学生到黑板上做题时,发现孩子个头太矮够不到黑板,支教老师很自然地一把抱起孩子,让孩子做完了题。这一抱让当地的老师感动不已,刹那间明白了“什么是眼里有学生”。
2006年,曹县是支教岛走出去的第一站。
大规模、多层次的校长、教师培训计划改变了当地没有校长、教师培训的局面。而绿皮火车则见证了支教老师的足迹,每周末马不停蹄的往返,播撒着唤醒教育初心的种子。
李淑芳与孩子们在一起
很快,曹县“李淑芳”出现了。王艳桂与曹县6位志愿教师成立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曹县分室”。
目前,支教岛累计送教下乡1450多次,足迹达冀、赣、贵、陇等十余个省份,近20万名乡村教师从中受益。
慢慢地,山东曹县支教岛、云南红河县支教岛工作室、支教岛内蒙古敖汉旗工作站、贵州支教岛读写群、四川支教岛读写群相继成立。
从“输血”“造血”,他们把“孤岛”连成“群岛”。
在“同课异构实境研修”的基础上,支教岛设计了浸润式跟岗研修体系,免费接待各地乡村教师来青岛学习。根据乡村校长和教师的需求,支教岛精心选择接待学校,为乡村教师提供全面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机会。
一位贵州校长,原来经常抱怨家长教育意识差,政府经费支持少,所以学校怎么干都不出成绩。当他走进85%生源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在青岛并不算是名校的北仲路第一小学时,就被学生、老师和校领导的精气神震撼了, 他遗憾而又愧疚地说:“那些不需要钱的事,我们也没有做好。”
农村教师受经费所限走不出来怎么办?
2011年,李淑芳把新买的两居室贡献出来,让来青培训的农村教师免费食宿,并命名为“爱之家”。屋里摆放着六张上下床,墙壁两侧贴满了几百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而“岛主”李淑芳一家人,仍蜗居在60多平的老房子,内心却有别样的幸福。
在“爱之家”支教岛一起生活、学习的教师们
2015年,185位贵州乡村教师,通过视频向支教岛表达谢意,他们说,要像李淑芳一样,把爱传递出去,让学生、同事、家人都变成有大爱的人。
目前,已举办乡村校长和教师跟岗研修180期,接纳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学员3000多名 。
15年里,支教岛得到广泛支持。
青岛政府部门的扶持,民进各级组织的帮扶,多家教育基金的支持,爱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资助一个孩子只能解决一个孩子有学上,帮助一个老师能使一批孩子上好学。支教岛人信奉“五个一原则”——
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件事、一定赢!
经过15年的努力,种在教育人心中的种子已生根发芽。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会太久!
——唤醒教育初心:把不需要钱的事情做好
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在于观念层面。相对于入学率、升学率、辍学率、师生比等可见的指标,教育观念难有量化的评定标准,是隐性的;但教育观念又随时随地体现在人们关于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中,因而又是显性的。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转变须从教育者群体入手,从唤醒校长、教师的教育初心着手。支教者们采用了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的“同课异构实境研修”模式,为城乡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浸润式跟岗研修体系,免费接待各地乡村教师来青岛学习。
——优化教育生态:把需要顶层设计的事情做好
教育生态的优化是一个更为系统的过程,不能简单依靠强心针。支教岛发挥自身的公益属性和资源优势,介入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的顶层设计,在为当地减少培训支出的同时,着力发挥名师和名校长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育生态的优化。
从全国整体支教格局来看,“输血”任务基本完成,“造血”课题提上日程,支教与扶贫、扶志和扶智的联系越发深刻。支教岛明确提出要“通过培‘种子’、造‘模子’、探‘路子’等多种方式,振兴乡村教育;在此基础上,成立‘乡村教育振兴研究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教育振兴模式及乡村教育理论体系,深度优化落后地区的教育生态。”
——促进教育公平:乘着新时代的东风砥砺奋进
从历史的角度看,支教岛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晏阳初、陶行知等人的平民教育实践。教育公平是新时代社会公平的基石,办好基础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来源:民进山东省委会、民进青岛市委会
—END—
小伙伴们请注意啦:由于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或『在看』、没有把我们『星标』,可能使您无法及时看到民进网文章更新。
不想错过咱民进的精彩故事,看完文章顺手点『赞』或『在看』,把民进网设为『星标』,就可以及时与我们见面啦~
点击了解更多民进扶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