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这么多风景变名胜,真心得感谢他们!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5月19日作为“中国旅游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文化旅游的瑰宝

选择5月19日,不仅是徐霞客的崇高地位,也兼顾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无论东西南北中,都适宜出门旅游

很多地方和徐霞客有关,被他“加持”过,比如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腾冲

徐霞客描述腾冲北海湿地:“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如草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能起。”
山川湖海,辽阔天地。广袤中国众多“风景”,和古人因为有了关联,而成了“名胜”。今天我们有这么多“旅游目的地”,得感谢他们。

在尚未流行沙漠行、冰川行时,今人的风景名胜乃至名胜格局,大多源于古人游踪、旅迹与评说。名胜是古人造就的,我们只是追随其后尘。风景是如何炼成名胜的?一切皆因人文的力量。


01


岳阳楼:范仲淹未登楼先写记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过,作《岳阳楼记》时,范仲淹还未登上岳阳楼

岳阳楼本是三国东吴鲁肃在洞庭湖练兵时修建的一座阅兵台,原名“阅兵楼”。唐开元年间,宰相张说被贬到岳阳,在旧址上修起岳阳楼。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也被贬到此地。他欲重修岳阳楼,但不愿动用官库,也不想征敛于民。于是,发了一个告示,称凡有别人欠了多年而又不愿意偿还的债务,可由官府代为催讨,但要献出来资助官府。于是,债主纷纷跑来告发,欠债者不得不争相献资。如此,滕子京得了近一万缗的钱。有了钱,加上两年时间,他造起了一座雄丽的岳阳楼

▲ 登高岳阳楼。
完工后,滕子京将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连带一幅《洞庭晚秋图》,一并寄给身在今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请他为楼撰文。范仲淹身在千里之外,放下政务专程前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幸好,到邓州之前,他曾多次来往于苏杭,游览过太湖;也曾任知饶州,流连于鄱阳湖上,饱览过湖光山色。回想过往旅行,遥想千里之外的洞庭胜景,在超凡的记忆与想象中,欣然提笔,一篇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就此问世

据说,滕子京在接到范仲淹回寄的文章后,诧为“传奇”。因宏大气魄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岳阳楼记》领跑历代记游文章,岳阳楼也一跃列入中国四大名楼

横屏观看


▲ 岳阳楼与洞庭湖胜景。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一座没有《岳阳楼记》的岳阳楼,会是怎样的情形。“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谓范仲淹为它精心打造的广告词
是岳阳楼生了《岳阳楼记》,还是《岳阳楼记》生了岳阳楼?是岳阳楼令范仲淹名垂千古,还是范仲淹令岳阳楼凤凰涅槃

02


庐山:成名指数呈几何级上扬

风景,名胜,两个词常常连用。如仔细推敲,风景侧重原生态名胜则侧重人文胜迹,差别在于人。中国地理跨度大,天然造就无数山水美景。但美景炼成名胜却不容易,其中牵涉文化背景、人物的知名度、有序的传承……这些无不与古人的足迹,即风景的历史有关
古人出行,有帝王巡游之旅、佛道修行之旅、士宦之旅、求学之旅,诞生不同的旅行胜迹。帝王巡游封禅,立泰岳之尊;佛道修行云游,建幽谷之寺观;文人宦游江河,留下摩崖石刻。

一群游览泰山的游客在摩崖石刻旁合影留念。摄影/侯贺良

如果不同种类的旅行相互叠加,那么该地的成名指数便会呈几何级上扬,比如庐山。
庐山的身份证上,有许多古人的旅行标签。第一个标签属于那个活了800岁的彭祖。他热爱游览天下名山大川,到了庐山,遍游山上洞府,在石台钓起来两尾极大的鲤鱼。鲤鱼摇身变成两条龙,驮着彭祖飞上了天。这下,彭祖成了神仙。能造就神仙的庐山,能不别样吗?

庐山不只出了这位神仙,还包括骑青牛的老子、骑白驴的方辅匡俗、西周的三位武士等。前两者留下了成仙之前的修炼之庐,也留下了庐山的名号。

宋代《读碑窠石图》。一骑骡人正观看立在荒原上的古碑。

步秦始皇的后尘,汉武帝极其热爱巡游。他求取长生仙丹,自然不会错过这座神仙产地。汉武帝兴致勃勃地登临了庐山大汉阳峰,瞻仰大禹治水留下的古迹,还特意到匡俗成道成仙的地方立了祠堂,封其为“南极大明公”。从此,庐山名声大振,赢来通往名胜的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与宗教有关。东晋太元年间,50岁的高僧慧远法师来到庐山,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定居下来。慧远在东林寺开辟“西方净土”,创净土宗,“四海之宾闻风而悦,望风遥集,外国众僧,东向稽首,献心庐岳”。由此,庐山成为南方佛教中心,慕名前来的人非常多。
▲ 宋代《虎溪三笑图》。隐士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一同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不知不觉间,三人越过慧远自我禁足之虎溪,因之相视大笑。

几乎与佛教同步,道教在庐山崛起。有之前的神仙做铺垫,道教名家如张道陵、葛洪、陆修静等都深爱这座大山。他们云游到此,兴建道观,悟道修行。到唐朝,老子李耳被追认为皇室先祖,庐山被封为“九天使者”,众多高人来此修道,连宰相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也加入这一队伍。世人均知诗人李白五次登上庐山,其实他将自己的妻子宗氏也送到庐山当了道士

由此一来,庐山声名连续翻红。爱好自然山水和崇尚隐逸之风的士大夫也不甘示弱,他们又创造了庐山通向名胜的第三次高峰:建立书院

▲ 白鹿洞书院。
庐山的教育形象发端于白鹿洞,那是唐代李涉、李渤兄弟俩的读书处。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白鹿洞名气渐大,许多淡泊之士纷纷来此隐居讲学,“庐山儒风渐盛”。到南宋,大儒朱熹重塑教育名山形象,修建书院、征求图书,亲自编写教材,邀请社会上像陆九渊这样的知名学者前往讲学。彼时,各种学术活动、教学活动络绎不绝,加上倾慕朱熹和庐山的学徒极多,白鹿洞书院非常兴盛,公元1260年仅一次普通的学术讲座,就聚集有数百名听讲的学生。
隐居之庐、佛教祖庭、道教洞天、求学名山,庐山如同全能冠军,集合古人各个“派别”的旅行成果

▲ 庐山每年都有大量游客追慕名人的昔日风采。供图/TPG

在众多往来者的旅行成果中,最佳的名胜传播媒体,当属诗文当一切有形之物随风消逝后,唯有诗文历久弥新,使名胜成为经典略搜一下有关庐山的诗作,有隐居在此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在大林寺赞叹过“匡庐奇秀甲天下”,苏东坡在西林寺墙壁上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据统计,在庐山的旅游资源中,涉及古人踪迹的有200,古人吟咏诗文高达4000多篇

是谁造就了一座自然之山以名胜的概念,以致今天我们还趋之若鹜?是历代的古人之旅

03


寒山寺:一人一行,名胜兴焉

曾有专家学者做过一个调查,让以汉语言文学、社会学专业学生与旅游从业人员为主体的被调查者,推荐与文学有关的景点。结果,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与苏州寒山寺名列前茅。
寒山寺初建于南朝梁时,本是寂寂无名的寺院,因唐初诗僧寒山在此居住,有了现在的名字。但真正让这里家喻户晓的,要归功于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只用了六种意象,便将读者带到了一个霜夜寒沁的夜晚,恰逢夜半,远远钟声入船,旅愁难眠的人,听来更觉惆怅。当时的张继到京城赶考,名落孙山,无奈停泊在旅途之中。这首诗,写的是一种羁旅的离愁,并不为寺、为桥而作。只因为他正好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边。

▲ 枫桥夜泊碑。

张继绝不会想到,一首即兴之作会带来如此巨大反应:后世比他名声更大的才子们,如白居易、杜牧、文征明、唐伯虎等,都成为他的粉丝,纷纷写诗与其争奇斗妍,却没能超越他;如今,寒山寺三绝——张继的诗、夜半入船的钟声和清代学者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都与他直接相关;因为诗作早被传到日本,三尺小童皆能背诵,所以每年都有很多日本人飘洋过海,只为一听寒山寺的悠悠钟声。张继让这座本不知名的小寺,意外收获了隽永的意境与流传千载的盛名

明代钟惺在为《蜀中名胜记》写序时说:“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曰事、曰诗、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山水本不能成为名胜,有了行旅赋兴的人才成了名胜。寒山寺名传天下,便是得到了这一个“眼”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因个人旅行之作而使山水或寺观一举成名,寒山寺不是孤例。比如王羲之与众人雅集,留下《兰亭序》,兰亭海内扬名;李白7次游安徽敬亭山,写下《独坐敬亭山》,这座山名声鹊起;欧阳修写了《醉翁亭记》,它成为安徽琅琊山“八名”胜景之一……这也是风景中的名人效应吧。

04


爱晚亭、阅江楼……美丽的附会

清乾隆年间,长沙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建起一座小亭,供朋友赏景论学。不久,时任湖广总督的毕沅看到岳麓山层林尽染,想起杜牧《山行》一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遂为小亭取名为“爱晚亭”

其实,杜牧一生宦游过很多地方,先后游于江西南昌、安徽宣州与池州以及江苏扬州等地,也曾四次在秋高气爽之时路经金陵。虽然他到过涔阳(今湖南澧县),拜访正在做刺史的堂兄杜悰,可《山行》是否就写在岳麓山上,没人知晓。世人甚至不敢肯定这首诗是否作于湖南。

即使枫林红遍季节已过,雪树银花的冬日亭景依然让游客慕名而来。摄影/蒋志舟

如今,爱晚亭被列入中国四大名亭。当游客们在此与杜牧的诗意共鸣,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名胜源自一个美丽的附会
还有一个名胜乌龙,来自明太祖朱元璋。

六百年前,朱元璋结束元末战乱,一统江山。为纪念创业艰辛,表彰开国功勋,朱元璋决定在南京狮子山顶建造一座庆功楼。朱元璋对这座楼寄予非凡期望:要超过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的凌烟阁。经群臣提议、皇意圣裁,朝廷宣布,这座楼被定名为“阅江楼”

阅江楼。供图/TPG

舆论先行,朱元璋亲自率领群臣御驾狮子山上,用丰富的想象力,写下一篇《阅江楼记》,并敕命百官各做一篇文章为“天下第一楼”增色。征文比赛结束,大学士宋濂所作《阅江楼记》一举夺魁。孰料,朱元璋野心勃勃,阅江楼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动工兴建。但宋濂的文章已被收入《古文观止》,阅江楼的名声也随之传遍天下。于是,金陵名胜之中,出现了一座“空中楼阁”——慕名而来的人,只能看看计划中的楼址,眺望一下如画江山,再品一口略带潮湿的山风。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2001年,南京市政府拨款,终于完成朱元璋的心愿——52米高的阅江楼建成竣工。名楼从文字上走了下来,在前人的瞻仰行迹中有了生命。它是名胜吗?很难回答。来这里的游客,是为了一睹有600年历史的“天下第一楼”,还只是登上了一座新楼?

阅江楼与黄鹤楼同为中国名楼,成名之路却迥异。图是清代李寅的《黄鹤楼》,名声始盛于唐。唐代众多大诗人都赋诗赞美过黄鹤楼的壮丽。黄鹤楼屡废屡建,留下千年佳话。供图/QUANJING


05


天姥山、桃花潭:名胜之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每个中学生的必修功课。

李白一场飘渺的梦中行,让天姥山成就了史上文化名山的地位。《全唐诗》中提到此山的诗篇超过1500首,而提到泰山的不过百余篇。

登上天姥山山顶俯瞰,山间云雾缭绕,峰峦挺翠。虽然惬意,却会让人生出一些失落来。李白笔下,天姥山的气势超拔于五岳之上,连天接日,而我们如今登上的天姥山不过900米,未见十分峻拔,即便梦游的诗仙语多夸张,其间差距未免也太悬殊。清代大儒方苞也游过这里,说:“小丘耳,无可观者。”
浙江新昌县的天姥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摄影/吕跃兵
也许感觉相通,天姥山确实存在众多争议。1999年5月,中国李白研究会与浙江新昌县政府联合召开了一次“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向世人强调天姥山就在新昌
这个观点引来不少反对声:新昌的邻居、仙居学者声明,家乡的韦羌山才是真正的“天姥山”;天台县也表示,在毛里湾发现的“巨石”乃真正天姥山石;还有福建学者考证,闽东太姥山可能是“天姥山”变音……围绕史书记载、地理环境、地方传说,学者们各执己见
2009年,国务院公布第7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新昌县的天姥山在列,这场争论才稍显平静。之后,新昌借李白之力,大力推动旅游业,取得了极大反响。

横屏观看


▲ 浙江仙居的的神仙居景区,当地人认为韦羌山就是天姥山。
江山本无主,但名胜的争论历来都非常激烈。清人赵知希在《泾川诗话》中提到,李白的行踪就引起过不少官司。《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流传广泛,在清代之前,李白与汪伦分别的渡口——安徽泾县桃花潭便是旅游热地和交通要津。
乾隆年间,因争夺桃花潭渡口的所属权,潭水旁边的翟村的两户大姓打起官司。万姓说:虽说村庄叫“翟村”,但在古代叫“万村”。因为我们祖先叫万巨,是李白的好友,就是李白诗中的“万夫子”,且渡口一直叫“万村渡”,可见渡口是万家的。翟家人反驳: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等于万寸,所以古代叫万寸村、万寸渡,和你万家毫不相干。两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 安徽泾县桃花潭。

乡贤赵云翔感叹他们重利轻情,写了《万村渡》一诗:“万村渡口趁轻风,千尺桃潭水自东;但有汪伦皆可住,何须更问主人翁?”诗作传开,翟、万二姓感到惭愧,才停止这场争夺
为争夺名胜而激辩,一方面当然是名利的推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文之重要。任何一处山川如没有人的涉足,没有人赋予的思考、情感和行为,山还是山,水还是水,风景也不会变成名胜。或许,风景名胜,就是古人的旅行遗产

来源:《中华遗产》2013年08期

撰文  |  吴有 《跟着古人去旅行》

供图  |  图虫创意 等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特别提示:2023年增刊《明十三陵》专辑热卖中,快快点击海报抢鲜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我们不是万亿GDP城市,但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啊!

2023-05-17

原来家乡的地名这么美!跟着苏东坡,才知我浅薄

2023-01-08

这条「姑苏第一名街」,为何让北方皇帝如痴如醉?

2023-04-12

世界遗产在淮安:3200公里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处综合性遗存!

2023-03-23

河海兼运:宁波到底凭什么?

2023-05-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