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北外滩,如何“蝶变”?
评论君说
规划、开发、建设好北外滩,是上海的一件大事。
编者按:谋划推进北外滩开发建设要着眼全球视野,始终对标打造上海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目标要求。“乘风破浪正当时,快马加鞭自奋蹄”,即日起,澎湃评论部将推出“快马加鞭北外滩”系列观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集结各方智慧为北外滩开发建设出谋划策,同时也欢迎各方专家来论提出建言建议,联系邮箱:30770809@qq.com。
“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世界级会客厅”“全球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型示范区”……6月21日,与陆家嘴、外滩共同构成上海发展“黄金三角”的北外滩开展全球宣介,向世界介绍这一约4平方公里土地的发展蓝图。
4月2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时指出,要着眼上海长远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北外滩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
北外滩,是黄浦江水岸的中心节点,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地段。在空间上,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三足鼎立,构成“黄金三角”,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极具吸引力的开发价值。近年来,北外滩的开发建设让社会关注、令世人瞩目,这片土地、这块区域正在发生“蝶变”,越来越展现出新面貌、新格局。
规划、开发、建设好北外滩,是上海的一件大事。要按照新时代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要求,立足全局、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强化发展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更关键的是,要实现产、城与人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真正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从基本遵循看,要实现产、城、人的融合
产业因城市而聚集,城市因产业而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展开。上海尤其如此。作为中心城区、黄金地段连片深度开发区域,北外滩的开发建设更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体现高能级,打造新时代上海城市发展新标杆。
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实际,以区域内正在推进的金融、航运、商务、文旅等高端业态为基础,尤其是依托历史形成的航运业功能性机构与服务类企业的集聚,更好引领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高层次发展。还要突出特色,把珍贵的滨江岸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把每寸土地、每平方米建筑研究好、设计好,把每幢商务楼宇规划化、建设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更要着力创新,聚焦科技前沿、产业顶端,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生态、逆势飞扬,打造一批经济发展新亮点,特别要更加主动布局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生产、生活、管理、服务等领域智能化深度应用。
无论是产业集聚、发展,还是城市更新、成长,其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美好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表达的正是这个道理。更不要说,北外滩这块区域内还有不少旧里、弄堂、街坊,居民们生活多有不便,想改造、盼旧改是他们的夙愿。北外滩开发建设必须与旧改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充分运用“阳光动迁”政策,一地块一方案,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体现,也是融合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
既然产、城、人三者的融合发展,是北外滩规划开发建设的基本遵循,那就要综合考虑生产与生活、经济与人居,协同谋划空间、产业、人流与环境,整体推进街区、社区、园区与商业商务区、公共活动区,及地上、地面、地下与水岸等。这样的融合发展是内涵式的、高品质的,它展现出来的是功能的承载、拓展与放大,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实践。
从现实要求看,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北外滩所属的虹口区,素有“文化虹口”之称,是海派文化发源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北外滩更是上海近代公共文化事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底色。规划开发建设好北外滩,必须“敬畏历史”,对重要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要激发创新创造创意活力,充分挖掘并用好用足这些文化资源,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历史是需要传承的。在北外滩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历史建筑、文化地标。从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大厦俯视,分布于苏州河畔、黄浦江边的古典建筑群,犹如一道靓丽风景线尽收眼底,有外白渡桥、浦江饭店、上海大厦、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还有享有“远东第一大厅”美誉的百年历史建筑邮政总局大楼等。这些地标与其他西式建筑、特色街区,绵延起伏、错落有致,与隔江对岸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交相辉映,见证了上海的传统与现代,既承载历史,也启迪未来。
如果说在“白纸上做文章”相对容易,那么北外滩的开发改造就没那么简单,它有底色、有基因,必须融合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好旧区改造、新区建设与历史风貌保护。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价值精华就在4000多幢老建筑,如果这些老建筑消失了,上海的文脉就切断了,历史风貌就没有了,城市特色也就没有了。”李强书记在调研北外滩时也指出,要“实现新旧融合、文商融合、居职融合、水绿融合”“以深厚文化底蕴彰显区域魅力”。为此,在北外滩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必须整体谋划,创新模式、细化举措,防止大拆大建,要通过修复“再生”,为那些有价值的文化地标、历史建筑赋予新功能、新使命;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商业、旅游、娱乐等融为一体,切实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为上海建设人文之城添砖加瓦。
从发展定位看,要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在当今时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互动、文明互鉴是大势所趋。中国建设现代化,必须更好与世界融合,并在融合的进程中推动世界秩序变革。适应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北外滩的开发建设,要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品质,按照打造顶级“世界会客厅”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彰显开放度、提升显示度,建设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新地标。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其指向是要让北外滩的开发建设承载起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使命,根本是驱动上海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和资源配置功能,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产业、高端要素的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的能力。尤其是,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北外滩有历史、有积淀、有基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是以航运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陆家嘴、洋山保税港、临港新城、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形成了功能错位、发展互补的局面。而且,北外滩已确定了“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目标,即把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这顺应了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东移亚洲、中国的大趋势,通过“世界级”、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定位、规划与建设、治理。放眼世界,很多历史悠久的国际大都市都有一条承载着岁月变迁的河流,比如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维也纳多瑙河等。上海的发展得益于苏州河、黄浦江,一江一河,是这座城市的根与魂,推动了发展、涵养了文化、孕育了文明。北外滩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其水岸优势可与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水岸区域相媲美。北外滩的开发建设就必须展现开放特质,扩大开放的广度、深度,在产、城与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中,融入世界元素,有国际范儿。要更好践行“复合紧凑、开放共享、包容互促、创新智慧”的规划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建设“窄马路”“小街区”,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顶级发展区、高品位生活区。
要言之,北外滩的开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这种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提升产业与经济的密度,增加文化与历史的厚度,增强发展的开放度、包容度与管理的精细度,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也就是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纪念于蓝:一生走了太多路的时代女性风雨人生,人民代表
每临大考有静气
炒股追剧罚交通执勤,用硬惩罚管住公职人员“摸鱼”
端午假期,安全在心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