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老师在教拼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学了那么多遍还能记错?为什么按着顺序能认对,打乱顺序就记错呢?
由于很多时候一周只有一次汉语课,这就导致了上节课学的拼音这节课全忘光的情况。即便是记住了一些,打乱顺序之后也分不清谁是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学习与复习框架。接下来,我将以《博雅汉语·初级篇》为例,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经验。
心理学认为记忆过程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记忆所学的东西,我们要尽可能在遗忘前迅速地、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重现和运用,并且复习的时间间隔也是要由短而长。
第一阶段:识记-机械跟读。
在这个阶段,我会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将声母、韵母、声调集中教授给学生,强化汉语拼音在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印象。
第二阶段:保持-机械训练。
在这个阶段,因为处在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期间,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在白板上写出声韵调表。
声母
(initial)
韵母
(vowel)
声调
(tone)
每次大概花15分钟来进行再认。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让学生跟读(我读一遍,他们读两遍);学生自己读,老师进行纠正;老师指读。
随后,我会要求学生先自己拼读生词。接着,我再带领学生一起拼读,集体纠音。我发现在这个阶段里,自读的时候他们会偷偷瞟一眼白板上的声韵母,然后再读出来。我知道他们还没有完全记熟。在这个阶段,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和拼音混个脸熟,加强记忆。
第三阶段:再认-趣味学习。上课前,我会做好卡片,标注好声母、韵母+声调,然后发给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声母的时候,当学生听我的口令时,我念“zh”,拿“zh”的学生就要快速举手,这样往复;在练习音节的时候,就变为了“找朋友”的游戏。我读出一个音节“chuáng”,拿着声母“ch”和韵母“uáng”的同学要迅速找到彼此,这样循环往复。
在游戏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反应能力、参与度、趣味度都大幅提升。而最主要的还是在游戏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第四阶段:重现-实战演练。因为每隔两周会教他们一首歌曲,而《我们不一样》在柬埔寨特别流行,于是我将拼音版的歌曲教给他们。开始我会让他们自己读拼音,我来纠音;然后我领读一遍,强化正确读法;第三步放音乐让他们跟着哼唱。一节课下来他们觉得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对汉语也越来越感兴趣。
另谈:在讲“j/q/x”和声调的教学时,结合柬埔寨当地文化是最好的。我常年在东南亚,他们都是佛教国家,所以每次在教学拼音时,j、q、x和ü相拼要去两点,我会告诉他们“j、q、x”是“pongpong”(主持),ü是“guoying”(沙弥),“guoying”遇见“pongpong”要把“hat”拿掉(在黑板上擦掉两点),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而声调教学是这样讲解的:a o e i u ü1 2 3 4 5 6把数字和韵母联系起来,告诉他们谁在前面声调就给谁。如:J + ia=jiā(问他们,i在前还是a在前?)Zh+uo=zhuō(还是重复刚才的问题)特例:"ui和iu"受规则影响,书写时应该将声调标在后者头上。这些就是我这几年教零基础学习者拼音的一些经验,在课堂上运用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仍然需要精进。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