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总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各位考研的童鞋们,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重磅内容:刘珣老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整理资料。以下是内容的节选。
中介语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此前,科德与1971年提出“个人特异方言”和后来的“学习者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奈姆瑟于1971年提出“近似系统”等。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特点:
(1)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呈现一定阶段性。
(3)塞林克把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所做的不全面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中介语中存在一定偏误,但并非都是错误的,正确成分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扩大。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
产生原因:可能是第一语言影响无法消除;学习者意识到该偏误不妨碍交际;甚至可能也得到过积极的反馈,满足于已取得的进步而停滞不前;对目的语的某些方面形成偏见无法接受等。
中介语假说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把第二语言获得看做是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过程,也看做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逐渐创建目的语的过程。
童鞋们,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后台回复“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即可获得全书总结分享。添加小编微信:hanyurenpingtai,加入【国际汉语人】交流群,可以获得更多资料呢。
扫码添加【国际汉语人】公众号和交流群,及时了解最新行业信息。
投稿邮箱:guojihanyuren@163.com
福利待遇优厚!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公开招聘行政管理人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