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昔年 | 国之瑰宝,疫苗之神不幸夭折

新三届2 2021-04-24


原题


缅怀疫苗之神汤飞凡
 


他被称为中国百年不遇的“国之瑰宝”、中国的疫苗之王、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者。他的医学贡献拯救了无数的中国人,让中国比世界早16年消灭了天花病毒,让中国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黄热病疫苗以及世界第一支斑疹伤寒疫苗。他对沙眼病原的多年研究,让中国的沙眼发病率从95%大幅度降至不足10%。
 
非常痛惜的是,当国际科技界准备给他颁发大奖时,殊不知,他已离世许多年了。1958年,就在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第二年,他死于一场“拔白旗”的运动。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清朝咸丰以后,连年战乱、灾荒。汤氏祖辈多是读书人,不善理财,故而家道中落。其父汤麓泉是位乡绅,为维持家计设塾馆教书。汤飞凡是他的次子,幼名瑞昭。汤飞凡幼年常听父老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透进了他幼小心灵。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


1921年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被推荇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先后担作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1935年赴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进修;1937年回国,被任命为中央防疫处处长;1950年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汤飞凡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他是中国第一代病毒学家,最早研究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汤飞凡和秦瑟利用砂棒滤器、普通离心机等简单设备,用物理方法证明了病毒是可过滤的、能离心沉淀的、能自我复制的、有生命的颗粒,是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他们还研制成第一代微孔滤膜(火棉胶膜),并用它测定出各种病毒的大小。
 
20世纪30年代,他在上海和中国眼科专家周城浒合作,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自我试验,以可靠的材料为依据,发表了《沙眼杆菌与沙眼之研究》的论文,否定了当时由日本学者野口矢提出的“沙眼杄菌”的发现。
 
1938年,汤飞凡带领工作人员成功地回收利用废琼脂,采用乙醚处理牛痘苗杂菌,改良马丁氏白喉毒素培养基。1943年,指导研究人员用自己分离的中国菌种,生产中国首批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有关人员赶制出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后来改进生产方法,制出大批优质牛痘疫苗,推动了全国规模的普种牛痘运动。
 
1948年,汤飞凡当选为国际微生物学会常任理事。
 
1950年,汤飞凡兼任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等职。
 
1950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他带领一个突击小组,赶制出中国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后来,为防止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他承担对黄热病疫苗的研制工作,领导易有年等解决了病毒毒力变异问题,并制成中国自己的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为1960年天花病在中国国内绝迹做出了贡献。

1951年,汤飞凡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草案)。中国从此才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

1954年以后,汤飞凡致力于对沙眼病原体的研究。此项研究,从19世纪末以来,即有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但都未能得到证明。1955年,他和助手黄元酮一起,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链霉素抑菌的方法,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他将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的眼里,结果引起典型的沙眼症状与病变,随后又从自己眼里分离出这株病毒。1956年,他发表分离沙眼病毒成功的报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承认,被誉为“汤氏病毒”,并推动了对鹦鹉热和鼠蹊淋巴肉芽肿病原的研究。由于有了病原体可供系统研究,微生物学界才正式确定沙眼与鹦鹉热和鼠蹊淋巴肉芽肿的病原体,同属于介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从而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又新增添一个衣原体目,沙眼病原体被命名为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后,汤飞凡将研究重点转向当时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的麻诊和脊髓灰质炎。1954年J.F.恩德斯(J.H.Enders)发表了用组织细胞培养分离麻疹病毒成功的报告。汤飞凡认为这是病毒方法学的一个突破,必须尽快掌握它。1955年,他就领导闻仲权开始建立了人胚和猴肾细胞的组织培养。1958年,在他的指导下吴绍元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诊病毒M9。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不但使麻疹病毒分离成功,而且为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
 
汤飞凡和谢少文、张乃初、陶善敏合著《细菌学》(商务印书馆,1953),供助产士学校作教本;又和白施恩、谢少文合著《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由中央原卫生部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初审作为试用护士学校教本。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年9月30日,在所谓“拔白旗”的运动中受辱,自缢身亡。1979年,原卫生部为其平反昭雪。
 
汤飞凡是“19世纪英国谚语里的‘人类的朋友’”,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位顽强的战士。”(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权威李约瑟爵士评)

汤飞凡教授是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专家名录》评)

汤飞凡是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微生物学家之一。(《中国当代科学家传》评)



图文选自网络

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肺炎专题

“吹哨人”李文亮:真相比平反更重要
管轶教授:新冠病毒中意外躺枪的病毒学家
张作风点评武汉疫情: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彭俐:我举报,病毒超级传播者
疫情信息披露谁延误?
疾控专家武汉市长各有说法
疫情响应环节何处失灵?
当事各方回应疾控论文争议
专家教你“口罩省着用”;手套比口罩更重要
美国肺科专家对武汉肺炎的专业分析
防疫专家:在武汉疫情中如何保持安全
龚晓庄:“非典”时期穿梭在两岸三地
侯杰:我们战胜了疫情,并未战胜SARS
礼露:那年,我从非典中死里逃生
王岐山是如何领军战胜北京非典疫情的?

 钟南山忆吴仪: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胡舒立:17年前的冠状病毒是怎么发现的?
胡舒立:遏制武汉肺炎,公众可以做什么?
白岩松八问钟南山
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有何区别?
对话秦传安:疾病与人类文明
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肺炎
如何预防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除夕夜,部队和地方医疗队驰援武汉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