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柳树农园”柳刚:有机蔬菜CSA农园的精细化管理

2017-12-25 Mika 食通社KnowYourFood


农友故事集

Farmers' Story

认识食物的生产者,了解你的盘中餐


本期主角

姓名

柳刚

年龄

65后

农场名称

小柳树农园

农场面积:50亩

位置:北京顺义李桥

教育背景:大专

务农历史:2013年正式成为全职农夫

务农口号:循序自然,为植物创造自然和谐的生长环境

特色产品:美味的时令蔬菜

联系方式:xiaoliushufarm@outlook.com

微信公号:littlewillowfarm

-   这是食通社第020篇推送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60n8btr3&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1月,CCTV7《饭碗里的供给侧》采访了柳刚和小柳树农园。



“小柳树农园”柳刚:有机蔬菜CSA农园的精细化管理


口述 | 小柳树农园柳刚

撰文整理 | Mika

图片 | 柳刚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提供


食通社

作者

Mika

旅居北京的台湾人,茹素,关心食农、环保、健康、女性与动物福利等议题。


关于小柳树农园的小故事:

 

食通社作者Mika某次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做志愿者,接待处的摊位恰好在小柳树农园旁边,看到柳刚手里拿着一把小刀,把刚从地里收获的水果玉米分给现场的人吃,一名大妈吃了惊呼不已:“怎么这么甜!”立刻又拉了自己的邻居来尝。再有一次,Mika买了小柳树的菠菜回家简单烹饪,被家人大赞,追问是谁家的菜,为何那么甜,“他肯定在土里加了什么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就想要来“揭秘”:柳哥究竟在土壤里加了什么东西,下了什么功夫,才有如此美味又安全的蔬菜?


本文文字整理自柳刚的两场分享。一次是2017年9月24日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和北京设计周在什刹海联合举办的分享会,一次是2017年12月12日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在中山举办的返乡青年大会。


北京六零后柳刚长期在日企工作,虽然稳定,但还是想找一份没有“玻璃天花板”、不怕失业、能干到80岁的事业。于是在自学了几年农业后,在2013年在北京顺义租地,创立了“小柳树农园”。农场面积不算大,50多亩,管理非常精细,根据季节制定生产计划,每季维持20至30种不同种类的蔬菜瓜果,并且运用物理与生物方法确保土壤健康、抑制病虫害。小柳树农园坚持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蜡、防腐剂等化学投入品,秉持尊重自然、循序自然的理念,努力创建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在柳刚与农场工人精心勤奋的打理之下,农园四年来出品稳定、品种丰富、食材美味,积累了很多“粉丝”和高级餐厅客户,而且“一直没有赔钱”,堪称新农人生产中的成功典范。


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简单的调味就是一盘好吃的沙拉,和面用自己砌得砖窑给朋友们烤个pizza。柳哥说不会做美食的农夫不是好农夫。选用自种的食材制作美食是他的追求。

 

事实上,小柳树农园一直被消费者和同行誉为“技术流”代表。柳刚也认为自己的农园属于“技能型集约农业”——即侧重生态种植的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生产率。其最重要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四点来探讨:


1

多品种种植周年计划表


每年,柳刚都会提前制作下一年度的多品种生产计划表。这么做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型、经营型的农场,最重要的任务是追求稳定供货,每周必须提供至少十种菜,以确保客户餐桌上的多样性。其次是对于生态农场来说,若只种植一两种作物,在不能施用农药的前提下,一旦遇到病虫害很可能全军覆没,多样化种植也是抵御风险的重要方法。


为了较为精确地制定、实施生产计划,柳刚将农场的50多亩地分为30个不同地块,每块区域都编上代号。以单个50米长的冷棚为例,柳刚将其分为12个区,各个区域按照气候及轮作体系栽培不同的蔬菜,通常一个棚会有四到六种蔬菜。同时,柳刚还将各个月份希望供应的蔬菜分类、列表,事先制定周密的播种计划,以保证每个月有丰富的蔬菜品种提供给客户。


每个季节都要有细致的种植安排,才能确保全年任何时候都有20多个品种的产出,给消费者和餐厅足够多的选择。

 

例如小油菜在北京的无农药的产季是4-7月,那么2月就可以开始陆续分批播种;而西红柿等茄果类的产季是6-10月,那么2月及3月会分批育苗。分批次种植可以分散病虫害的风险,确保出产季每周都有稳定、持续的供应。柳刚总结说,对于都市周边的CAS农场,只要把农场每个季节想种的作物列出表来,就能梳理出什么时间该播种什么蔬菜品种,这样既可以确保每个季节能生产足够种类的蔬菜,也能给农场工人明确的指令,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作物的间作套作。


试种不同的品种需要插牌来区分标注。

 

看起来是不是挺容易的?但因为种植品种繁多,农夫需要掌握每个品种的特点,所以实际操作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观察和经验,并且及时从挫折和错误中琢磨反思、吸取教训。柳刚提到,北京的春季以油料科的菜为主,这类作物的特点是“如果气温低于5度的时间超过700个小时,菜就会抽薹”。那么万一遭遇倒春寒的话,按照计划2月播种,可能等不到4月上市,菜就抽薹没法卖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柳刚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盖布保温”,二是“育苗”。农场将苗种一个个种在专门的容器里,放置于室温5度的冷棚,并在地里铺上电暖,将温度提高,让作物生长30天,待3月温度升高再移植到地里,就可以避免抽薹的发生。


记录、掌握好温度,是蔬菜种植的关键。

 

另外一个问题是,4月份的北京棚里温度可达30度。若施水、施肥,作物会快速成长,原先预计收获期为4到6月,但随着温度及水份上升,作物会快速成长。一旦蔬菜体型太大,客人无法接受,对农场来说,实际收获期只有2-3周。针对这个问题,柳刚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分次播种”,这样既能保证作物在4到6月间稳定供货,也能保持让顾客满意的品相。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座农场要持续经营、稳定供货,必须仰赖精密的生产计划,而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则有赖农人对于农场环境、设施、温度、湿度、日照,以及作物生长特性等诸多面向的掌握,一点也马虎不得呢!


精细的安排让小柳树每周都有20多种蔬菜可以配送。柳刚把每周菜品用中、日、英文在Excel列出,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定菜客户。


2

土壤的健康管理


柳刚说做生态农业有个顺序,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土壤的健康”,土壤一旦健康了,作物的根才能扎得深。而健康的土壤光使用堆肥是不够的,还需要“太阳养生”。

 

什么是“太阳养生”?简单地说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起垄后将种熟的、含碳多的堆肥放在土壤里,浇灌大量的水渗到土里。


第二步:铺上塑料布捂住土壤。


柳刚自己制作的“太阳养生法”示意图。


这么做会带来两个效果:一是土壤里的水白天会蒸腾,晚上会下沉,上下整土能让肥料更加均匀;二是土壤“积温”达到一千摄氏度时(测量中心土壤里五公分的温度,白天应该达到50摄氏度,连续20天即达到千度),土壤内会产生丰富的“纳豆菌”、“放线菌”,而表面的草籽也会被消灭殆尽。

 

源自日本的“太阳养生法”听上去很休闲随意,内涵却是严谨的科学原理。首先,堆肥中碳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经过阳光照射,发酵后会分解成单糖,在土壤里进一步产生酒精,进而腐蚀种子(如草籽)与病虫害。其次,厌氧发酵的同时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参见下列化学公式),被塑料布盖住的气体会把硬实的土壤基盘膨胀开,如此一来,定植的时候植物就能将根扎得很深,吸收的营养更能平衡。


C6H12O6(葡萄糖,碳水化合物)C2H6O1、C2H6O1(酒精)

发酵过程中少掉的两个碳和四个氧形成C02(二氧化碳)


那么“太阳养生”的堆肥原料究竟从哪里来呢?

 

柳刚用来制作改良型堆肥的主要原料是落叶和稻谷,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农业中常用的动物粪肥或是氮肥。他认为纯植物性的肥料相比动物粪便有很多优势。目前大多数动物粪肥来自工业化养殖场,养殖过程中动物一般都会摄入抗生素、激素并在尚未分解之前就排泄出来,积累在粪便中,容易造成土壤抗生素激素污染。另外工业化养殖中,牛及猪的饲料中往往会添加硫酸铜、锌等金属物质,以追求瘦肉率。但添加的金属物质90%无法被吸收,也会被动物排出体外,从而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落叶覆盖在地表,不仅会逐步转化为有机肥料,还可以起到地膜防草保湿的作用。

 

另一方面,氮肥使用过量,一会招惹害虫聚集,也会让蔬菜有硝酸盐过量的风险。柳刚使用落叶制作堆肥(通常堆肥处理期长达半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抑制虫子、杂草,还能模拟大自然环境,给植物补充微量元素。北方的冬季禁止焚烧落叶,农场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对环境友好,也节约了种植成本,可以说是利国利民:国家满意、客户满意、自己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3

虫害管理


柳刚使用堆肥改良土壤,最大程度抑制了病虫害,目前尚未出现过线虫。但农场经营头两年曾发生令人困扰的腻虫与红蜘蛛问题。经过几年的观察与学习,柳刚归结出低成本、高效率的虫害管理方式。首先要“学会观察”,腻虫最开始通常会在荠菜花上出现,一旦发现就表示农场里的黄瓜很快也会遭殃,这时候就要喷洒乳酸菌发酵液。第二是土壤的“水分管理”,腻虫出现多是土壤干旱季节,适时保持土壤的湿润便能大大减少腻虫的发生。第三是定期喷洒自制的防护液。


柳刚用乳酸菌发酵液、小苏打等混合制作植物防护液,每周喷洒,增加植物抗病体质。

 

以下两款是柳刚常用也容易制作的防护液:


名称

乳酸菌发酵液

纳豆菌AI液

使用原料

头三遍的淘米水(0.5L), 红糖(20g), 盐(2g)

1. 酸奶(2L), 酵母(200g), 红糖(2kg), 温水(40L)

2. 各厂家纳豆(3盒), 温水(1L)

发酵方式

置于低温的地方两周,开盖有气体,试纸测试达4.2酸性即可。

液体1保温35度发酵一周*。

液体2用破壁机打碎,有氧扩大培养三日**。

液体1、2混合保温三日即可。

使用方式

稀释200倍喷洒至叶子上

稀释300-500倍,每周喷洒一次。

保质时间

周年

纳豆菌经过两到三天活力就会下降,必須随用随混。

*保温秘诀:将鱼缸用的加热棒插入桶里达30多度,一周后液体颜色变了即可。

**有氧发酵:使用鱼缸用的发氧豆放入发酵。


4

敢于打破尝试、改进流程


在柳刚看来,一些农场管理的常规做法并非不可打破,最重要的是要能符合农场的需求。比如一般认为作物收成之后,必须把所有秧子清理干净再施肥种植。但实际上,这些有机物质若堆到棚外,既污染环境也有碍观瞻,于是柳刚自前年起就尝试将这些残留的秧子就地掩埋在垄沟处,立即开始新的一轮播种栽培植。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节约人力,也有利于保持地力。

 

另外小柳树农场还使用重庆本田出品的“微耕机”。这款机器的优点在于能适应酷寒与炙热等气候环境,除了开沟、翻地,还可以除草。柳刚说地里垄与垄之间的间隔正好是80公分,与除草轮的宽度一致,将机器挂上旋耕除草轮走一遍就能除去大部分的杂草,其余再用人工清理一遍。夏天里每两到三周做一次就能很好控制草害。可见适度使用辅助机器可以让田间农活事半功倍,为农场节约人力。


柳刚使用的这款的本田微耕机,一台4000多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体力消耗。

 

务农这几年,通过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等平台,柳刚也接触了不少和他类似的新农人。他把新农人归类为三种类型:兴趣型、技术(模式)型与技能型。

 

  • 兴趣型是有情怀,种菜自己吃,不计较损益的人;


  • 技术型也有做农业的情怀,但会聘请技术专家或是按照别人的生产方式去做,这其中又可以依照规模大小、耗能程度与种植方式进行细分;


  • 技能型则是投资成本低、劳动力集约化,具备工具开发能力,不断进步。小柳树农园即是这类代表。这也说明投入农业生产并非一蹴可几,欲维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还有赖新农人勤奋不懈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累积经验与更新技术。


这么看来,生态农业看起来入门门槛低,但其实不仅劳动密集,绝对也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做到良好的循环发展及可持续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呢!


这些年来,精通日语的柳刚阅读学习了大量日本农业书籍,这半人多高的书,都转化成农场的生产力和美味的蔬菜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012vgycgh&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3年,北京电视台财富故事报道过柳刚这位“乐活农夫”。


想认识柳刚?他每周参加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关注市集微信公号CountryFair,就能在农夫市集上见到柳哥和其他农友啦!


扫描这里

关注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还不过瘾,想知道小柳树农园更多的技术细节,请继续关注食通社。我们将会揭秘柳哥更多省力、高效的种菜秘诀:

  • 如何自制育苗土;

  • 简单、高效的玉米播种法;

  • 辣椒苗移栽要用到的三种肥;

  • 图文并茂教你自制植物防护液。


感谢沃土可持续农业中心整理、分享。敬请期待。


- 关于农友故事集 -

农民,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食物。但他们也是最不被看见的人群,城乡隔离和漫长的产业链让食物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背后的生产者和生产信息一概被抹去,消费者无从了解。

 

而生态农业(包括严格意义的有机农业)从事者又是农民中更加“边缘”和不被公众了解的一群人。除了农业技术上需要密集的管理和劳动力、他们通常还面临着销售压力、市场的过剩或短缺、资本挤压,甚至不规范的同业竞争……在大规模、单一化种植的化学农业一统天下的时代,这些生态小农偏偏反其道而行,每个人都有各自五味杂陈的经历和体验,“种地”和人生一样充满跌宕起伏。

 

食通社希望通过“农友故事集”这个系列,将这些从事生态农业的人的经历和想法勾勒出来。无论是口述、第三者视角,还是农友自己创作,我们是想让大家了解这样的食物生产者,了解食物的来源,知道农业种植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希望可以帮助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去跟农友们交朋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材,支持他们的劳动。


- 推荐阅读 -


农友故事集 | “疯狂农夫”王鑫:草莓好吃,全靠技术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 这些文章也许你会感兴趣 -


减少雾霾的正确姿势?支持生态农业啊!

扎根在土壤、自由如飞鸟——返乡青年的新年愿景

好吃的草莓怎么来?且看疯狂农夫王鑫的田野秘籍

日本自然农法和有机农业的流派与发展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一:中洞牧场——日本山地奶农的“硬脊梁”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二:海女之乡的“奇迹之牛”和养牛人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三:日本朴门农业:不压榨人类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种子保护新出路:摆脱商业鲸吞,重燃公共价值(上)

种子保护的新出路:摆脱商业鲸吞,重燃公共价值(下)

火车明天就要到达

未来世界饕餮指南(上)

未来世界饕餮指南(下)

美式巨型养殖场“入侵”英国引争议

有机农业好在哪里?能喂饱我们吗?

新研究发现:中国有机农业每年环境效益值20亿元

慢食之后慢思:为农民代言,还是为商业资本站台?

食为何要慢?他们在Slowfood大会上给出了这些答案

加入食通社,Know Your Food !

食通社 

Know Your Food


“食通社”是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转载、投稿和联系请直接留言,或发邮件至info@foodthink.cn。


公 平 | 公 正 | 美 味 | 健 康




如果本文让你有所收获

欢迎给作者发稿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