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整三个月的雨,让我领教了什么是“看天吃饭”

扣子 食通社Foodthink
2024-08-29

今年南方的降雨让人揪心,我们不仅在新闻中看到各地受灾的情况,也陆续收到农友减产的坏消息。食通社的老朋友扣子身在福建,因春季以来的连续降雨导致自家的洋葱和小麦几乎绝收,因此感慨“天就是农夫最⼤的前提”,只不过现代人总是容易遗忘这一前提。


气候变化之下,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农民,只能在“天”的影响之外在“谋尽人事”,保存希望。近期降雨暂停,正是重新整理土地,收拾信心之时,食通社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农友们送去问候。


麦子黄了,但“黄”之所指不是丰收。


还记得2017年,我初到台湾宜兰的深沟村,动了进村种⽥的⼼思,问别⼈“⼤概能有多少收成”,得到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要看天”。


作为⼀个新⼿⼩⽩,我想知道:如果惯⾏农法的产量是⼀千⽄,那么不⽤化肥农药⼤概能收多少⽄?有没有保底产量?


当时我以为,答话的⼈只是⽤“看天”来搪塞。


⽆知者⽆畏,“看天”没能吓住我,到底还是租了⽥。我在台湾的两年⻛调⾬顺,收成都不错,甚⾄⾼于同样不⽤化肥农药的种植⽼⼿。直到来恶⼈⾕,⽼天爷教育了我,回过头来开始明⽩“看天”的意思。


1

洋葱:“成功的”失败


5⽉31⽇收洋葱,全部收成如图。我这是⼜“成功地”失败了⼀次。⽤上“成功”⼆字,不是⾃欺欺⼈:是成功地证明了,恶⼈⾕是可以种洋葱的。


全⽅位⾃给⾃⾜,最好是想吃的都能⾃⼰种出来。但有些品种仅从理论上就知道种不活,⽐如苹果(苹果开花结果需要寒冷休眠,本地⽆⾜量冷冻累积),有的要通过实践让⾃⼰死⼼,⽐如树⾖与核桃。洋葱就属于尚待验证的,本地有的卖,但没⼈种。看到台湾南端的屏东特产就是洋葱,那⾥⽐福建热多了,让我觉得“这个可以有”。


去年⼗⼀⽉⽹购⼩苗两百棵,种在适合洋葱的沙地上。种苗成活率不错,我对⾃给⾃⾜很有信⼼。待我回家过年再返回,春来洋葱苗⻓势也不错,常常掐⼀点肥美的叶⼦当⼤葱吃,与真⼤葱⽆⼆,味道⾜以乱真。


随后就迎来了恶⼈⾕的⾄暗时刻。今年的⾬⽔格外勤,三⽉起进⼊漫⻓⾬季,直到现在,全天⽆⾬的⽇⼦⼀个巴掌数得过,就连出太阳的⽇⼦都屈指可数。


洋葱怕涝,虽然那块地排⽔良好,但是架不住天上⼀直往下倒⽔,⼟壤含⽔率⾼得堪⽐⽔⽥。眼看着地⾥的洋葱,⻓着⻓着就烂,在绵绵不绝的⾬中隐于⽆形。当然,还是有坚持活下来的“葱坚强”,只是远未收回买苗的三⼗⼏块成本。


今年洋葱可怜的收成(左),和最大和最小洋葱的合影(右)。


2

颗粒⽆收的冬⼩⻨


另⼀样失败的是冬⼩⻨,也是恶⼈⾕最重要的越冬作物。


我种⼩⻨的想法也来⾃台湾,台湾⽐这⾥更热,但有不少⼈种冬⼩⻨。2022年5⽉,我在⻢路边看到过⼀株孤零零的⻨⼦,上前捏⼀捏,居然有硬硬的⻨粒。当地朋友分析,可能是过往饲料⻋上掉落的⻨粒,也可能是⽼⿏药中的诱饵遇⽔发芽。不管怎样,都说明⼩⻨能在这⾥秀穗结实。


第⼀次试种⼩⻨是2022年末,12⽉2⽇,降温前夕。在这⾥种⻨⼦不能按时令节⽓,只能看天,最⾼⽓温降⾄15度以下,就可以下种了,不然⻨种出芽后⽴即⻓疯。


当年种下的尚不是真正的⻨种,⽽是⽤来⽣⻨芽、做⻨芽糖的⻨粒。严格地说只是⼀次试种,但是收成不错,收到⼆⼗⼏⽄。于是我信⼼满满,2023年早早托⼈买了⻨种,整⽥备墒,认认真真种⻨⼦。


2023年的降温⽐2022年来得⼜晚了⼀点,12⽉11⽇下种。这⼀次认真准备,⻨种出芽很好,春节时⼈在⼭东⽼家,看到邻居发的照⽚,⼩⼩激动了⼀阵。年后归来,到家已晚,第⼀件事是打着灯看⻨苗。满地绿油油的,哪⾥是⻨苗,都是⾯粉⾃给⾃⾜的梦想啊。


长势喜人的冬小麦,邻居拍摄,能看到很明显的霜。

曾经青葱的小麦。


满园⻨苗在我殷殷切切的注视⾥返⻘、分蘖、抽穗。拍到第⼀枝⻨穗的时候,我忍不住发朋友圈炫耀,已经开始做梦,⼀个关于⾦⻩⻨浪的收获的梦,似乎看到了馒头、⾯包、披萨…正在列队⾛来的碳⽔部队。


但接着就是今年春天⽆休⽆⽌的⾬。按说⽥⾥的排⽔系统还不错,但⻨⽥硬是灌成了稻⽥:不仅根泡在⽔⾥,⽽且扬花期每天下⾬⽆法授粉,我的⻨穗瘦瘦⼩⼩⻩⻩瘪瘪。半亩⻨⽥,没有结出⼀粒饱满的⻨⼦,最后只能⽤割草机全部打掉回⽥。


⾄此,恶⼈⾕2023-2024越冬作物,⼤获全败。


小麦越长越抽抽,直至全部黄在水里。

小麦最后请人用割草机从头到根打两刀,打成三截,然后用悬耕机打田,翻进水里烂掉。


现在回头看,“看天”不是别⼈的敷衍和搪塞。天,就是农夫最⼤的前提,是根本,能决定你有的收还是没的收,是第⼀位的决定因素。⾄于农夫是不是⽤化肥农药,⼈勤⼈懒,只是第⼆位的。


天是不可抗⼒。我遇上的,⽤现在常说的词,叫“极端天⽓”。这不仅是农业的头⼀号问题,也是⼈类的头⼀号问题。


3

在台湾想象黑龙江

夏⾍不可语冰


在宜兰种⽥的时候,东北的朋友千⾥万⾥去探我。她的家乡是出产稻花⾹⼤⽶的⿊⻰江五常。她带了家乡的五常⽶,在我的农舍⾥煮饭,⼤宴宜兰农友。还在吃货聚会现场做了⼀次五常⼤⽶专题分享。


朋友特意向种稻的表哥请教,认认真真准备了课件,给台湾农友讲在东北如何种稻,从春天⼤棚⾥⼈⼯升温育秧,讲到⼗⽉收割。


在台湾割稻,最重要的是算计台⻛。收割⽇不仅要赶在台⻛之前,也要避开暴⾬,还要考虑收割后晒⾕期间的天⽓。五常⼲燥,不操⼼晒⾕,朋友说表哥操⼼的是下雪,⼀定要在下雪前收割。


“万⼀下雪了怎么办?”台湾的稻农忍不住替万⾥之外的东北稻农操⼼,“等雪化了再收吗?”在宜兰,如果不能赶在⾬前收割,那就宁肯多等⼏天,就算熟透的⾕粒掉在⽥⾥也要等,等⾬过天睛。


朋友摇摇头:“我们那⼉的雪啊,下了就不会化。”⼀语既出,全场静默,安静⼀会⼉之后⼜⼀起暴笑——台湾⼈不懂东北的冷啊。在台湾,如果天上飘雪,不管什么⼈,第⼀反应⼀定是拍照,不然落到地上就化掉啦。他们⽆法想象落地不化,等到半年后春暖花开才融的雪。


有⼀种远,不⽌于从宜兰到五常,远到让我们觉得,⼈是⽆所不能的。


天,⼀向是悬在农夫头顶的⾄⾼,千百万年⼀向如此。只是被两百多年的⼯业⽂明和现代教育改变的现代⼈,往往会⽤我们的想法去想象它,甚⾄改变它。


如我当年向宜兰农友探问产量,也⼀种现代⼯业模式的思维。


4

看天也看⼈


⼏年下来,已成“⽼农夫”的我,早已不再指望“⼈定胜天”,试图⾼⼭种稻改变地形地貌,或者⽤化肥农药扭曲⼟地和作物的互动关系。


不是说⼈就全⽆作为,⼟壤品质改良、复育微⽣物,在恶⼈⾕都是正在进⾏时,当然也包括引进外来作物。陆续有云南来的宽叶⾲、⼤叶⾹菜、酸⽊⽠、密蒙花,河南的荆芥,哈尼族红蒜,泸沽湖的⻘刺果,在这⾥落地⽣根,还有我泰⼭⼩院⾥的⾹椿和⽆花果,随我从台湾千⾥万⾥⽽来的瑞岩⾹⽶。


恶人谷的水稻。上图是坐在茶桌边看前面的瑞岩米,下图是本地贡米。两种米都是全株香,在棚下看田很疗愈。


如果有⼈探问产量,现在我也会答之:“看天。”不是故弄⽞虚,⽽是实话实说。若是问我:“还种⼩⻨吗?还种洋葱吗?”当然要种,为什么不种?


⼈在这⽚⼟地上有⾃⼰的梦想,那就跟着梦想⾛。种了,毕竟还有机会,不种,铁定什么都没有。


谋事在⼈,成事在天。种是尽⼈事,⾄于收,尽⼒在先,余则看天,各安天命。


- 这是食通社第 613 篇原创 -



食通社

作者

扣子

农夫毅行者,村庄酿酒师傅。全职吃货,兼职农夫,业余写作。

本文插图除注明外均来自作者

编辑:王昊  版式:小树


  扫码打赏,支持原创知食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点击关键词,进入更多文章合集

种子政策发酵营养野菜渔业茶叶活动招聘菜市场野生菌畜牧业食日谈分享会读书会丰年庆小农故事气候变化乡村发展合作经济城市农夫生物多样性疫情与食物虚假解决方案生态农业实习计划


北京河北上海广东广西云南河南四川江西新疆陕西香港重庆浙江江苏贵州台湾内蒙古菲律宾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泰国瑞典日本



「点赞」「转发」「在看」「留言」

扩散美味知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食通社Foodthink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