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六章: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附注释)

修行圈 2020-01-07

《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

邱陵


我国古代道家对内丹学极其秘惜,都是非常慎重地挑选弟子,并经过严格考验后,方才心传口授,一般不记录成文;凡著成文字的,也大多比名喻象、藏头露尾、隐约其词,非常晦涩难懂。被尊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中就说:“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思虑。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可见古人对这门学问是多么的虔诚和珍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现象也逐渐改变。在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众多内丹学典籍中,理论通达、方法详明而又切实可行的,当以《黄元吉文集》为最优秀杰出。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或成都)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今汇编为《黄元吉文集》。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可惜搜求不到。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中派修真要旨》中说:“道家玄宗,以南北东西四派最大,原无中派之立宗,然就其修丹诀法之异同而言,则又有判分中派之必要。中派亦可归于北宗……然细考之,究亦有可分者在,故按分宗判教之理而为之立中派焉,使学人知有所循途取法焉。”黄元吉所传的丹法,“彻始彻终以‘守中’一着为诀法”,因此被归入中派。陈撄宁对黄元吉的丹法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字图南,宋大宗赐号希夷先生)、邵雍(字尧夫,谥康节)一脉心传,称之为隐仙派,引以为黄元吉的私淑弟子,并把他的学说整理为《口诀钩玄录》以介绍。在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六五”至“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中也以十四页的篇幅详细介绍黄元吉的内丹诀法,并最后总结说:“‘阅丹经甚多,惟此无半点虚语’,用同样的话概括黄裳著作的特点,可能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目录


第一章 玄关一窍

回光返照

玄关现象

一觉而动

玄关真际

玄关常在

玄关开后

第二章 玄牝之门

何谓玄化和玄牝之门

玄牝之门现象

出玄入牝之处

玄牝相交

调息与听息

治息与元气

第三章 真意

何谓真意

戊已成圭

真意用法

真意与真觉

真意与真息、真气

第四章 明心见性

明心死性真谛

本来面目

炼性养性

性命双修

第五章 精气神

炼已之功

炼精

炼气

炼神

神融气化

三件功夫

第六章 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

坎离真义

坎离交而产药

乾坤交而结丹

醍醐灌顶

凝神泥丸

第七章 河车(周天)

运转河车之时

河车之路

《易经》屯蒙法则

起火之法

以柔以默以静

卯酉沐浴

第八章 采炼火候

外药、大药和圣胎

文火武火

进火采药之法

玄关采药

活子活午火候

大药发生效验

第九竞 其他秘传真决

久坐必有禅

两眼神光之运用

戒贪看外光

不惑于异景

人身紧要之处

集神于玄窍

丹田地步

上下丹田配合

动处炼性,爵处炼命

观妙观窍

集义生气,虚无生阳

觉照之心

守中之旨

内动阳生

女功一则

第十章 结论

全功论述

丹经隐语破释

邵子月窟天根诗解


往期节章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一章:玄关一窍(附注释)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二章:玄牝之门(附注释)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三章:真意(附注释)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四章:明心见性(附注释)

《黄元吉静功修炼》第五章:精气神(附注释)


第六章

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


一、坎离真义

(原文)

自乾坤破为坎离,已非旧物矣,离外阳而内阴,坎外阴而内阳。外者为假,内者为真。且离中所有者精神,坎宫所有者气血,坎虚而成实,离有而成无。


自涌泉以至气海皆届阳,阳则为坎。自泥九以至玄关皆属阴,阴则为离。是水火之气为坎离,非以心肾为坎离也明矣!


要知离非属心也,凡凝耳韵、含眼光、成香味触法皆是神火主事,故曰属离。坎非为肾也,一身血肉团子无非是精,凡精所有无非是气,精气所在即是属坎。


[注释]


此古人运用《周易》八封以解释人身先后天之分别及阴阳、水火、神气交合之理。坎离交媾代表气功的一次重要进程。


先天卦即伏羲八卦,乾为三个阳爻,坤为三个阴爻。乾在上(南),为天为阳。坤在下(北),为地为阴。一旦先天落于后天,其卦即为文王八卦,离坎代替了乾坤的方位,乾之中爻入于坤,纯阳之乾遂变为外阴而内阳之坎,即,属水;坤之中爻入于乾,纯阴之坤遂变为外阳而内阴之离,属火。这样,学者要复还乾坤本来面目,即返本还原,就要采坎中之真阳以补离中真阴,就得实现坎离交媾。


黄元吉氏认为,坎离在人身上的位置是:自涌泉至气海为坎。涌泉在足心陷中,气海即指下丹田。


自泥丸至玄关为离。泥丸在头顶百会穴内,玄关则在两眼之间。他并以神火主事之处和精气所在之地而分离坎。


二、坎离交而产药

(原文)

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真假之故,欲穷生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之阳,必先向色身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炼之而先天一气来归,玄化之门兆象矣!此坎中一阳、离中-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即积内财也。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前言本来人,即内伴侣也。虚危一穴即内地也。欲炼神丹,四者岂可不备乎?内之法、财、侣、地吾已道破,外之法、财、侣、地诸子谅已知之,吾不再赘。


有此坎离真阴真阳一鼓而出,及至水刚火柔,鼎虚药实,自然天地一点真阳之气不自内、不自外出来。此即所谓真铅也,又即所谓先天乾金也。夫以凡铅而言,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真铅。以先天真铅而论,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属后天有气有质之物。从此想来,此个真铅真阳,不自坎生,不自离有,原从不内不外虚无窟里由坎离水火二物煅锻而来者也。吾今道破,以兔学人误认坎中阳气为吾人炼丹之本。


[注释]


坎离交然后真阳现,即坎离交而产药。其法为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之息。古人云,一自敛息,即是坎离真交。而调外呼吸则靠真意主宰之。我此时须回光返照下田,并以真息下入阴乔,阴乔即是虚危穴,即是会阴穴,提起会阴之动气,上入黄庭中,又以真息引起绛官之阴精,下会丹田,久之阴精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阳,凡气化为真阴,莲蓬勃勃,真气冲冲,此即坎离交媾之景。


由此可见,坎中一阳、离中一阴交合后可生真阳,称为内财;向自家身中寻出一个妙窍,即指玄关窍,为内法;看到本来面目(本来人)即内伴侣;虚危一穴即内地。四者总称为"内法、财、侣、地"。至于"外法、财、侣、地",法指功法;财为维持练功者生活及练功之费用;侣指道侣;地指练功之所。


三、乾坤交而结丹

(原文)

丹道言铅言汞,究是何物?不妨明辨之。要知此个物事,不外阴阳两端。以汞配铅即如以女配男,交媾之后化生元气出来,又将元气合阴气入中宫,然后成丹。在先天离是纯阳之乾,坎是纯阴之坤。因气机一动,乾之中爻走入坤宫,坤之中爻走入乾窍,乾遂虚而为离,坤遂实而成坎。故乾虽阳而有阴,坤虽阴而有阳,即非先天纯阴纯阳太极浑沦之旧,然犹不失其正也。久之神则生精,气则化血,而质气之性、气数之命从事出矣!盖以有思虑知觉之心,气血形体之身,不似乾坤原物。至人以法追摄离中一点已汞,汞为心液,液虽属阴,却从离火中出,带有火性,下入坎宫,熏坎宫一点阴血,血为坎水,水虽属阳,却从坎水中生,实为寒体。古人谓火入水乡,神入气里,犹冰凝之遇火,如炭火之热釜,自然温暖生出阴乔一脉动气来。虽然火入水中犹釜底加炭,热气薰蒸上腾,即真铅生也。自此以神运之而上升泥丸(主宰之而已),犹烤酒瓶中热气被火而升于天锅,则成露珠滴入瓮中,此即吾教曰真汞,又曰:"忙将北海初潮水,灌济东山老树根。"其实气化为液而已,复行归炉温养,液又化气,循环不已,一升-降直将气血之躯阴气剥尽,凡身化为金身,浊体变成纯体,仍运我太极虚无之法身焉。


学人得阳生,只算一边功夫,安望结胎成圣?惟将此阳气引之上升,复合周身之阴精,更与泥丸、绛宫之神髓、灵液交合为一,此正谓"东家女(木汞也),西舍郎(金铅也),夫妻配合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薰薰醉一场。"此乾坤交而结丹,前只是坎离交而产药。有此真铅真汞一合,才可还丹。铅即水中所生之金,汞即火中所生之木。前只算凡铅凡汞,到此才算真铅真汞。学人照此用功,运神不运气,庶不至误事焉。


[注释]


从坎离交媾而至乾坤交媾,须经取坎离,即取坎中真阳补离中真阴,复还乾坤本来面目。法为抽铅添汞,即以汞投铅,以铅制汞,使真铅真汞会合而结丹。


铅汞不过是代号,犹如人身中乾坤、坎离,总之是神气、水火、性命、阴阳而已。我须常存夫妇相配之念,以神入气,以火入水乡,即是夫妇相配,则真阳出,亦即真铅产。人身上半为天为阳,下半为地为阴,非有神火烹煎,氤氲之气何由发生?坎中所生阳气上至泥丸,即是阳气制阴精,以阳铅配阴汞,亦夫妻相配而产药。药郎气化所生灵液,又名甘露神水,再引之入丹田温烹,乾坤覆合,又化为气,即是先天乾元一气。


积精累气之法不外守中(中即虚)和河车(周天)二法。守中一法即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在身前进行又谓"前行短",有采取、封固二候功夫。河车一法即阳生后乾坤交媾之候,在身后进行又谓"后行长",运动河车,栖神泥丸,是有起小周天、进退颠倒、沐浴、火足止火等四候,总之,守中得药只算半边学问,即使阳生亦,如无阴汞以配之,犹不能结丹,故须继行河车,久久运转,万炼,才能成丹。


四、醍醐灌顶

(原文)

学人欲修性命,先明铅汞。古云:"汞是我家固有之物,铅乃他家不死之方。"若但言心性,无从捉摸,古人借名为汞。此个汞非他,乃心中之灵液。


灵液即真水,真水即汞也。真阳即真气,真气即铅也。汞为精,铅为气,二者皆后天有形有象之物,只可顾而生男育女,不可为长生大药。必从此汞之下降,铅之上升,会合中宫,凝神调息,片刻间兀兀腾腾如雾如烟如潮如海,才算是真铅可为炼丹之本,所谓坎离交而得药是也。于是远起阳火阴符,逆从尾闾直上泥丸,泥丸久积阴精与我这点真铅之气配合为一,即所谓乾坤交而结丹是也。


阳气上升泥丸有何景象?觉得头目爽利非等平日之昏晕,有如风吹云散而天朗气清,另有一番气象,才算是真汞,以前之汞还是凡汞,不可以养成仙胎。铅汞会于泥丸,斯时之凡精凡气合同而化,不见有铅亦不见有汞,只是一清凉恬淡之味化为甘露神水,香甜可口,不似平日粗精浊气,则古人谓醍醐顶是。从上腭落下吞而服之,送入黄庭温养,即封固矣!此个真精一生,浑身苏软如绵,欲睡不睡,欲醒不醒,而平日动荡之身心至此浑然湛然不动不摇,自安所止,又何殆之有哉!此境非大静大定不能。若夫采取之法,即一意凝注毫不分散,古人谓不采之采甚于采是。所谓交媾者,即神入气中,气包神外,两两不分是。学人行一步自有一步之效验。


[注释]


阳气上升泥丸与阴精结合,起气化作用化为甘露神水,此即以灵父配圣母,以阳气制阴精,以阳铅配阴汞而化为灵液。我于此时须凝神泥丸片刻,务要奋起精神,扫除杂念,温养一番,霎时间甘露满口,寒泉滴滴,落我绛宫,一片清凉恬淡。我将之引入丹田,以神火温烹,灵液又化为真气,久久运转周天煅炼,愈炼愈净,久之外丹成内丹亦就。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五、凝神泥丸

(原文)

至于子进火、午退符者,是坎离交媾于曲江之下,聚火裁之而上升于乾。乾即鼎,鼎即首也。乾坤交媾于泥丸之地,聚火凝之而下降于坤。坤即炉,炉即腹也。是聚火之法为修丹要旨。昔人云,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升,金即气,气即药也;上不闭则火不凝而丹不结,丹即外之阳气以合人身之阴精。两相交合为丹,犹夫妇交会精血结为子也。总之,得药结丹,火为要矣!火即神,神即我,修道之主帅也。下闭即凝神下田,上闭即凝神上田。


世之修士多有知下田凝神之法,而泥丸一所能知凝神片晌者少矣!盖此时金气虽升泥丸,要如此气从至阴浊秽之中煅出,虽名真阳,其实夹杂欲火者多。既上泥丸,无非神火猛烹,追逐之力为之上腾其中,渣滓尚未能淘汰得净,锻炼得清,如此不凝神一刻则阳气不真,安得收归炉内而成丹?故曰:都来片晌工夫,轻清者上升于天,重浊者下降于地。故经一番洗刷,然后收归鼎炉加以神火温养,自然缉熙光明,犹太阳之洗刷于海中,然后旭日瞳瞳,越见光华可爱、净清无尘耳。此理同也。


[注释]


语云:"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凝神入乾项而成丹。"可知乾坤交媾中凝神于泥丸,乃为紧要的聚火之法。《悟真篇》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入药镜》说:"产在坤,种在乾。"均言凝神于泥丸,以促药之出炉升鼎,并促阳气与阴精在泥丸气化、净化为甘露神水的重要性。


古人云:"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抽铅添汞实是还精补脑。又云:"脑神精根宇泥丸","识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在泥丸"。由此可见,学者岂能忽视泥丸的作用?


黄元吉氏称,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则水府金生,下田元气蓬勃,氤氲鼓荡,即所谓"地涌金莲";久之此元气上升泥丸,即所谓"天垂宝盖"。

 

(第6章完)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修行圈”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以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私人微信:GWZZ25(穷老师)


修行丨穷理丨觉悟丨超然丨自在丨简单丨真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