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牧牛图》揭秘修行之法

修行圈 2021-04-16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禅宗《牧牛图》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募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由得山童尽力迁。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驯服第五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需牵。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方草绿茸茸。

饥食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注释:


禅宗牧牛图又名普明禅师牧牛图,又名禅宗十牛图,在佛教里流传很广,近人如台湾的圣严法师和耕耘居士皆有注释或演讲。本人亦试图以自己浅见作些注解以图抛砖引玉。

 

作者普明禅师不知何年代人,修行者都很少关心自己的名份,著书立说无非为续佛慧命普度众生而已。观此图之构思皆出自真修实悟,从自性般若流露所出。

 

中国佛教禅宗自唐朝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正式开始过上农禅并重的生活。禅师在开示说法中少不了以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训诫弟子精进修行。以牧牛来譬喻禅修方法并非偶然现象。

 

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凡夫未修行(修行是指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前不知守法,不知持戒,胡作非为,造诸恶业。如狂牛野性难调难伏,被色身贪欲驱使侵犯别人的庄稼。


《法华经》把大菩萨的境界喻为大白牛,这里把沉沦五欲的凡夫喻为头角狰狞的黑牛。佛经中把善业叫做白业,把恶业叫做黑业。在禅修境界上凡夫闭目所见内心一团漆黑,即是被五蕴黑云所障,若能证见自性无相光明即为破五蕴浮云(不过境界深浅有别,不可得少为足)。或者有人要问,最初的黑牛从何进来?也就是说众生从何而来,人类是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个问题我想在大乘经典《法华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或者看《圆觉经》也有所启发。众生本来皆具足圆满光明的佛性,如王子住在王宫里整天享受丰盛的物质生活,可能那天感觉这样太无聊了,于是就离开王宫外出游历,最后竟迷失归家的道路,也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王子身份,沦落为丐帮弟子!父王(诸佛)看其挺可怜乃派遣两位得力亲信(菩萨)与王子一起共事,争取他的信任(四摄六度的修法),然后慢慢导归王宫,等待时机成熟最后才告诉他的真相:原来“我”就是王宫的主人,一切财宝是自己本来具足的。


所以,凡夫不管是否修行,我们都要顺其自然,时节因缘到了他自己就会发心去修行。不想修行的人因为还喜欢做乞丐,做乞丐还没有做够。哪一天不想过乞丐的生活了自然会去寻找修行的道路。佛法是给有需要修行求解脱的人说的,不是卖膏药在大街上叫卖。真心求佛法的人会遇上真正的佛法!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募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由得山童尽力迁。

 

注释:

 

这一图是说开始发心修行志求解脱。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可见修行得力者很少。这不但由于凡夫贪嗔痴习气重的原因,更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没有明师指导,其次是没有好的修行环境,五浊恶世处处有障碍,染尘易就,道业难成,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牧童喻如发心志求解脱者。黑牛喻如妄想习气,在禅宗里面相当于内心漆黑一团的凡夫境界。芒绳喻如修行者所用的方法,在现时禅宗的参究法中可喻为正念疑情,若在净土宗可以喻为一句六字洪名,在密宗可喻为持咒观想等,在数息法中喻为数息,在不净观中喻为观身不净。无非是以一念制万念。

 

参禅用功出门第一步,先把定方向不错,此方向者即是万缘放下。一般人不知宗门下所说放下所指为何物,以喻明之:如人身心欲睡歇般放下的状态是也。达摩祖师语录中亦名息业养神。密宗行者中也有叫大休息法门。此是精神力量之源泉,是自在解脱之彼岸,是佛性之宝藏,亦是如意犘尼宝珠之体用。名称虽多所指的意思都一样。

 

其次是提起正念,所谓正念者,不念有无善恶、不著昏沉散乱之境界,即休歇妄想分别思量是也。此提起者,是用心眼作主观照不思量境界,换言之,就是观照内歇向上一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步亦趋用去。当知提起是放下的继续,并非与放下自相矛盾。在《圆觉经》中亦名随顺觉性。所谓发疑情,以一念代万念,其实都是在休歇放下的基础上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放下提起用的都是不思量工夫,用时便用无文字。

 

一般人睡眠时亦能休歇少量妄想分别,但不能大休大歇,以其仍然执著无始以来妄想习气而不自觉知故。而且,一般人不是以观照之力作主休歇,而是在尘劳疲倦后不得已而休歇,醒来得到少量精神气力之后又继续造业,终日在昏沉散乱中打滚。

 

为什么修禅者能以禅定代替睡眠甚至以禅悦取代世间饮食呢?原因就是禅定其实是一种深沉的休歇,比睡入昏沉更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力量。然休歇一法所证亦有浅有深,佛经中说,如三兽渡河同到彼岸(喻如三乘行者),但涉水有浅有深。因此,有大悟一悟永悟者,有小悟得而退失者,有三十年方打得成一片者。总的来说,只要以平常心用功,把用功当作家常便饭不可或缺,这样就可以入道而不易退转。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注释:

 

用功到此地步,已经静多动少,粗相狂乱心息灭,梦眠安乐,身心轻软,日常生活中不会随便生气,也不太在乎别人说是说非,自得其乐。因妄想休歇,身心调顺,也很少生病,一般的小病都会自愈。

 

从图中可以看到黑牛的牛头已经变成白色的了,如得慧风吹散五蕴浮云。也即是除去初层的眼翳。天边现出明月,但仍然有白云遮蔽,光明没有尽显。到此境界已经尝到禅修的法喜,明白“我心如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诗)的真实意境。可以说开了点小悟,见证少分自性清净光明。信心增长,担心失去境界,勤加精进不敢懈怠。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注释:

 

工夫有了境界,要打成一片真难!图中牧童把芒绳拴在树上,这样做并不是牧童想偷懒不牧牛了,而是狂牛的野性已经调伏得差不多了,不用那么辛苦去刻意看守他。已经渐渐习惯于无妄想境界,可以说是自然而然不故意起妄念,并不是说没有妄想,只是定力还不太深没有照见更深层的妄想。在此境界的人,住在深山静修妄念会很少,如果到城市看到各种境界,妄想就会多起来。所以历来修行者都要进入尘劳历境验心,磨砺自己定力。

 


驯服第五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需牵。

 

注释:

 

林下水边长养圣胎,饥来吃饭困即眠。这就是悟后的用功与未悟前的用功有别。到此境界所说的疑情正念同先前的理解不一样了,会理解得更深切,更加不能言语文字来表达。只要开始能入门,以后的路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

 

什么是生活即是禅?就是这样外表毫不起眼,平平常常。也不一定要隐居深山老林,市尘生活也没能障碍得自己的修行,为僧为俗,平常不二。此时自性光明较前更显,连牛腹都变白了,可以说是饥餐禅悦永忘饥!牧童连牛绳都不用了,只需顾盼一下,牛儿自觉不会去犯别人的庄稼。这个时候说什么戒律都是多余的,他本心本性中已经不会起意去犯戒。所以古时得道的禅师说“戒无持犯,亦无忏悔”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这是工夫到那地步的人说的话,没有到那地步的还是好好拴上芒绳吧,以免糟蹋别人的庄稼。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注释:

 

以前的是白天能做得主,现在连睡眠中都能做主了。不但白天醒的时候没起心动念去作非分之想,就是在梦眠之中也不会起非分之想。以前还有看到自性心月的想法,现在连心月也无心了。简直是连无也无,因此这个图中连心月也没有,正是扫除悟迹,牧童不再会为悟的得失而愁心,所以坐在那里很快乐,法喜充满。看看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露地大白牛了呢?还没有!尾巴没有转变过来,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完全空啊。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方草绿茸茸。

饥食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注释:

 

已经调伏成为大白牛了,此时人牛两无心。正是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以前有一个比丘在深山修禅定有了境界,觉得自己没有一丝毫妄念了,于是他就对外宣布自己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有一天他到城市化缘看到了境界又生起妄念,于是非常惭愧。他向佛陀忏悔时问自己是不是已经犯了大妄语罪(未证果而自称证果),佛陀说那不是大妄语,这叫做增上慢,后来比丘再精进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所以凡夫的习气种子是非常根深蒂固,修行越深入越发现自己不够清净。因此修行不要得少为足,不可中止化城。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注释:

 

在虚空里面牧牛感觉如何呢!这个物质世界对于到此境界的人来说,行住坐卧都象是在虚空中。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东方琉璃世界。正如宝志禅师十二时颂说“长在人间不在世”这才叫出世高人呢。如果有人怀疑修行者到此境界还会去同别人争名夺利的话,那就好象是一群疯狗为争夺一根骨头,当看到有人来的时候以为那个人是为了同他争夺骨头而对人汪汪吠叫。

 

图中不但看到明月了,还看到北斗星,真正知道用功的方向,在佛法上是属于已经会走路的人了,自信自肯。得无师之智。但并妄想习气还未尽。唯识宗说“阿赖耶识甚深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白云虽然能透光,但白云也是云,仍然有障碍。故还有白云关未破。到此境界能看到他方世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注释:

 

虽然能够突出金刚眼睛全体露,但并非究竟解脱。若要坐脱立亡,生死自如,乃至神通自在,还必须加倍精进。能到此境界的人在此世间欲觅个知音也是很难的,毕竟修到这地步的人太少了。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注释:

 

此大圆镜智境界也!

 

至此三千大千世界虽在目前,心无执著,看世界即非世界,看众生即非众生。菩萨于中不动道场而行度生事业,无人我众生寿者相。明末憨山大师习定期间,以米面合野菜熬粥为食,三斗米吃半年尚有余。一天,在食后经行中恍然入定。不见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有一偈涌出:“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身心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从此内外湛然,再不为声音、色相所障碍。过去的疑念,当下顿消。

 

话得说回来,修行到此是否就是终极呢?那肯定不是。佛祖示现涅槃只是善巧方便度诸众生,经云“无有涅槃佛,亦无佛涅槃”。佛法的真理是超越时空,诸佛菩萨能将一刹那转换成一大劫,将一大劫换为一刹那,在芥子中能纳入须弥山。佛法不可思议,境界也不可思议。如高峰禅师尚且认为在究竟的证量上,就算是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都还不算究竟。

 

修行的路途虽然遥远长久,但凡夫俗子发心修行,行得一步算一步,不可贪求速成,须脚踏实地,积少成多。以无量劫来妄想习气种子深厚非一朝一夕可除。或有偶尔有所悟入而退转者,只要持之以恒再三捞珠,还是可以找到摩尼宝珠的。真正修行要学会享受修行过程的当下,以平常心修行,就不会流于急功近利了。


 修行圈往期内容推荐 

  珍贵!找到了超详细的修行图解

▶  “丹道修炼内景变化顺序”图解(收藏)

▶  《修真图》是公认的修真蓝图!

▶  图解《楞严经》,破迷开悟!

▶  密不外传:河图洛书治病的奇法(收藏)

▶  千古奇书《推背图》(全文图解)

▶  修禅定的大秘诀!(缘者惜之)

▶  神秘高人泄露修行的九大秘诀

▶  别折腾了!修行的奥秘都在这里~《破相论》

▶  静心的惊天秘密(一切修行法门,均从此下手!)

 - 看完你会关注 -

 推荐学习 
点击阅读:普通人也能学懂的道医技术。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工作室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937064631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