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耿光、梅兰芳、孟小冬

马甲君要努力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原创文章作者,为「梨園雜志」公众号主编之好友@马甲君要努力 ,该文章首发于新浪微博,今得到授权,将在近几天分期发布推送。《冯耿光、梅兰芳、孟小冬》为系列文《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之外一篇,在大量民国报刊资料的佐证下,对于梅孟关系及若干历史公案,有着与世面上所流行之八卦传闻完全不同的解读分析,力荐阅读!


 笔者最近看了无数民国期间的笔记、信件,对冯、梅、孟的关系有些跟过去世面上八卦传闻的不同看法,姑且记之。随着资料涌现,很可能全是错误看法,也未可知。

 

 现在很多人分析梅孟离婚秉持的观点都是:

 

 1、孟小冬听信了梅兰芳许诺,梅党党魁冯六爷作证的两头大许诺,结果梅的大伯母去世,没有让她进门;

 

 2、冯宅持枪凶杀案,是孟小冬的倾慕者报复梅搞出的,梅对孟感情转冷,觉得孟多事;

 

 3、梅不许孟唱戏,孟热爱唱戏,觉得人生被禁锢了,所以1928年跟梅闹变扭自己跑去天津唱了十天戏,导致梅孟感情有了隔阂(这事还经常被拿来体现孟敢爱敢恨的个性)

 

 以下想根据最近看到的资料,八卦一下冯、梅、孟之前的关系

 

1

梅孟结合的背景

 

 孟小冬1907年生,比梅兰芳小13岁,当年也刚好是冯梅相识的年份。孟小冬出身三代梨园世家,祖父、父亲、叔叔都是名优。孟12岁上台,14岁在上海正式搭班驻台,到18岁进北平前,已经是跑过汉口、济南、天津各大码头的老江湖了,说她和她的家庭在梅孟婚前不知道王明华和福芝芳的存在,不知道冯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不可能。

 

 孟小冬1925年从上海来到北京,嫁梅之前,算是刚刚来到北京新鲜漂亮年轻的新秀坤生(冬皇的大名是30年代媒体人沙大风起的),跟梅作为伶界大王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民国以男女同台有伤风化的名义,到1930年初才解禁男女同台演戏,在此之前坤伶和男人同台的机会只有堂会和行业义演之类的义务戏,孟小冬刚进京不久据说就有一群太太团捧,她和梅相识在堂会戏,能让她和梅合演,应该说既有梅党龙凤颠倒的恶趣味,也有孟背后的势力想借梅抬高孟身价的因素。

 

 梅孟绯闻最开始公布是在1926年8月的北洋画报。之后的自己否认自己,再肯定,在否认也基本都在北洋画报。北洋画报是什么背景呢?北洋画报的创始人和老板叫冯武越,是冯总裁的亲侄子,张学良的法语秘书。冯武越的妻子是张学良的赵四小姐的大姐。

 

 可以说梅孟从公布绯闻到反复炒作都是在梅党的口舌北洋画报。梅党拿梅跟名坤伶炒绯闻是有历史的…前有10年代炒作第一坤旦刘喜奎和梅,后有20年代被梅党一手炒起来的第一坤生孟小冬…孟小冬嫁梅后,也根本没有像现在传记小说里写的什么嫁人之后不再抛头露面,她基本上每月定期在北洋画报都会刊登照片和消息,而且一半以上都拿她和梅的关系做标题。外面传的很广的一张梅和孟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我在那里做鹅影”的照片,经常被作为梅孟早期恩爱证据的照片,就是当年刊登在北洋画报上的。现在看到的很多孟年轻时的时装照片、男装照、梅孟的鹅影图,都是北洋画报发的…炒作意味非常明显。说到这里我要感叹一下梅党的手段,到今天梅孟这点八卦还能让一群言情小说家、女性文学作者拿出来瞎写卖钱,说到底都是90年前梅党的运作。

 

▲北洋画报定期炒作的梅孟

▲北洋画报打造的男装孟小冬

▲孟小冬男装和冯武越的儿子、冯总裁的侄孙在北洋画报的合影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梅兰芳和孟小冬左右题字的“秀恩爱”鹅影图

 

 以上可以看出,梅孟的结合,梅党掺和其中,是很可信的,甚至说显而易见的。

 

 但是梅党不等于六爷,冯总裁在梅孟事件里的位置,又要单表。

 

 梅兰芳和孟小冬相识,一说是1925年8月为了给北京某公司总裁冯公度母亲庆生,有人抬举孟,所以安排了孟和梅唱一出《四郎探母》。梅孟第一次见面对戏,是在东四九条的冯总裁家。为什么在冯宅呢,因为梅下戏之后常驻冯宅(这个梅绍武在纪录片里回忆过,按新艳秋和冯总当年邻居的回忆,他们当年都以为九条是梅宅,因为梅的车永远在门口)。1928年梅给冯总写信,信的前几行是孟小冬写的,梅在信里管孟叫“杨先生”,说“以上是杨先生写的”,这里的杨先生外号的出处很可能是四郎探母这出戏。

 

 梅孟第二次见面,看到的记载是1926年5月4日王克敏的堂会上。王克敏是谁呢,王克敏是冯总的大亲友,世交,冯总裁到中国银行当总裁,就是王克敏推荐,接的王克敏的位子。这回唱的是游龙戏凤。

 

 1926年8月28日,《北洋画报》首次披露了署名傲翁者有关梅、孟婚恋的小道消息,云:“听说现在小冬已采纳我的劝告,决心找个丈夫,这未来的新郎,不是个什么阔老,也不是什么督军省长之类,却是那鼎鼎大名的梅兰芳,梅兰芳现在年纪才过三十,不能算是老,然而‘阔’的一字,他可很够得上呢!”还同时刊登了“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的戏装照片和“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的旗装照片各一张。这是所有媒体对梅孟的第一次八卦,我个人觉得主意更像是齐如山手笔(这个后续说),但是冯总裁是知道也支持的。

 

 到了1927年正月24日,梅孟真正结婚,结婚地点是东四九条冯府,主婚是六爷,洞房在冯宅。孟小冬婚后基本被养在冯宅,每天跟冯的姨太太冯三(冯三是诨名,还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青楼里的名号陈绿云,一个应该是冯后来给她起的名字叫施碧颀)和冯姨太太的妹妹冯四(冯给她起名字叫施利聆,孟小冬跟冯四认了干姐妹)在一起,根据《梅兰芳往来书信集》里梅给冯的信,有一封信的执笔完全是孟小冬(当然不知道是孟代笔,梅说话;还是本身那封信就是孟小冬自己直接写给六爷的)连许姬传1930年左右在上海见孟也是孟小冬陪着冯三看许票戏,然后在上海冯宅又碰到孟,我个人估计那时应该是梅去美国期间。


▲梅兰芳和孟小冬给冯总裁合写的家信,从“以上是杨先生”开始是梅执笔,前面是孟。

▲孟小冬给冯总裁的亲笔信

▲梅、孟给冯写信的合写内含“冬、東”为蘭的落款

 

 孟小冬1927年初嫁梅时,冯梅相识20年,社会上稍微了解梨园的一般人都知道梅大爷后面有个冯六爷,在这之前各种影射冯梅关系的小说笔者都看过五本了。孟小冬自己出身梨园世家,在当年又算“老江湖”(登台8年,各地巡演6年)说她和她的梨园行名伶家人不知道冯梅关系,可能性极低。

 

 孟小冬对冯耿光的态度,个人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对冯做为梅党领袖甚至是梅家幕后当家人的承认和依靠,因此她和她的家人认可了不由婚轿明媒正娶进梅宅,而是在冯总裁主婚的情况下在冯宅摆宴,洞房花烛。从目前发表的一手书信资料看,孟小冬起码到1928年夏天还跟冯的内眷一起生活,能用俏皮话给冯写信,而且言语间很有讨上位者开心的语气(六爷:我们同您有好多年不见了,这是我们心里的觉得,并不是实在,其实是过了才几十个钟头。您一路上可好吗?我们想您同老太太一路之上定是平风浪静,平安到沪了。我们现在要报告您几句不爱听的话,若是报告出来呢,您可就爱听了。……这第一封信就写了四个钟头。我们要到炕州府去了。

 

2

1927年的冯宅枪击案


 继续来说李伶伶、蔡登山、章诒和等嘴里造成梅孟第一次感情危机的1927年9月的冯宅枪击案:

 

 看坦途一篇和北洋画报连载三期的1927.9.14冯宅枪击案,根据化名为李志刚的抢劫犯口音衣着信息,查实抢劫犯是天津一个抽大烟落得一身债的纨绔刘省三,跟对方家也确认了,劫匪知道冯梅都有钱,所以在梅宅和冯宅都踩了点,劫持人质索要五万大洋,头天冯坐梅的轿车去梅宅,还碰到过两个穿白衣丧服的女人拦车


▲《坦途》对冯宅枪击案凶手稽查结果的报道

▲《北洋画报》冯宅枪击案凶手稽查结果的报道

▲《北洋画报》报道的冯宅惨案

 

 综合目前的信息,笔者个人认为李志刚枪击案跟孟小冬没什么关系,要真是按《新山海经》和之类的黑幕小说和《绮情楼杂记》说是之前包养她的大吏子寻衅闹事要分手费,梅有可能因为眷恋新妻而继续容忍她,跟她拖到1931年才分手;但要如果是因为她惹出这么大的祸事,冯总裁还能继续把她养在家里直到她跟梅离婚,孟还能跟冯三、冯四打成一片,认识冯母,甚至冯的侄子侄孙都熟,冯家这一家人全家心也太大了。招惹前情夫持枪来要分手费,就算是冯家自己的姨太太,都可以把她休出家了,何况是梅的外宅。综合以上,笔者对冯宅枪击案的凶手和孟小冬有关表示很大怀疑。

 

3

之前几乎被默认的孟小冬1928年天津的赌气开唱


 过去章诒和、李伶伶等名人解说梅孟关系,都爱讲28年孟小冬看到梅带着福芝芳到天津玩,一气之下背着梅跑去天津唱了十天戏,以此说孟刚烈的事———“其实孟小冬何尝不委屈,但她偏偏没有婉柔的性子,如果她好言好语地解释几句,如果她梨花带雨地哭上一场,谁又能忍心苛责她呢?毕竟她也是事情的受害者之一。可孟小冬不是福芝芳,她不愿隐忍。面对这赤裸裸的挑衅,她气急之下与雪艳琴去了天津,她们搭伙唱戏,公然挑衅梅兰芳。这就像捅了个马蜂窝似的,舆论轰动,各种谣言纷传,大街小巷到处有人议论。要知道,梅兰芳已经是伶界大王了,他的妻子抛头露面、唱戏挣钱,是不合时宜、丢面子的事情。梅兰芳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她会这样针锋相对,他也恼了,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幸好当时孟小冬的母亲从中斡旋,好歹让两人重归于好。”

 

 但是,重点来了!看这次书信集爆出的梅孟1928年阴历7月20日给冯总裁合写的信,不仅汇报了福芝芳在天津的行程,还详细写了孟小冬一周之后去天津唱十天的事,演完还要跟冯汇报反响,完全不存在孟一气之下跑去天津抛头露面。———“她在津演唱时后(候)以(已)定准了于本月(阴历七月)廿六、七、八三天《探母》公主是雪艳琴的,二天《捉放曹》是郝寿臣的,三天《失街亭》等唱完了,情形如何再告诉您。”

 

 后人写的孟小冬脾气上来自己跑天津唱了十天戏跟梅裂痕加大也是自己脑内的,书信集里白纸黑字梅写信跟冯提前汇报了孟去天津唱戏的事,时间、共演和剧目完全吻合。

 

4

访美带不带孟小冬


 在筹划访美的梅党往来书信中,有一条八卦,可以说明梅党(并不是指冯总)为什么愿意撮合梅孟:1929年准备访美时,齐如山给冯总写信,想让冯同意梅带孟小冬去,在信里很亲切的叫孟小冬“阿冬”,并说自己的主意是可以让他俩一起拍电影炒作龙凤颠倒,一定可以卖个大价钱。这个和过去谣言里齐如山带头撮合梅孟倒是吻合了。就不知道最后到底是冯不同意,还是如传闻被福芝芳搅和了

 

 书信集里从配角谁去开始、怎么排戏、新添行头,培训礼仪这些都搞得非常详细,下了大功夫。带孟这事齐如山非常积极,不仅信里刻薄的说福坏话,齐的女儿回忆齐如山连跟孟小冬有关的随行礼物都做了,我比较偏向冯没同意。如果行头办了电影合同签了,以冯对赴美钱上的精打细算,不觉得福有能力临时用孩子要挟阻碍孟,而且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是梅葆玥,怀上应该是1929年12月左右,时间上也不吻合。

 

 话说六爷对小梅所有事情的所有细节扣的非常细呀,看了书信我才知道冯完全不是只管出钱的金主,他连配角场面要教怎么上厕所用刀叉这些细节都想到了都要管的,齐当时完全是冒进式的一定要把梅送出去,准备很粗糙,而且故意少算需要的钱,齐有个私心是想借梅出国为未来和梅一起创建的戏剧学院募款。访美的事孟小冬算插曲,后面谈冯梅齐关系时再继续细说。

 

 总之事实就是,梅访美没带孟小冬,1930.1月启程,7月初回来;回来以后8月初伯母去世,不让孟小冬戴孝;1931年7月分手。1930.7到1931.7月,从11月底到2月初,从4月初到7月,梅都在上海和广州跑码头,冯全程陪了,在广州两人有逛名刹的合影,然后从广州到上海唱了杜府堂会,期间几天众名伶大部分是杜月笙安排住宿,而梅是每天和冯一起住胡伯平在浦东的宅子,还被人揶揄了。之后梅跟着冯在上海待到7月(其实冯总1928年8月底启程离开北京,随中行搬去上海,梅1928年10月下旬就由冯安排去了冯总老家广州跑码头,一直到1月初,梅带了孟,但是冯也从上海去找梅汇合,并且看荀慧生日记,冯跟梅一起回到北京过的年)


5

梅孟的分手


 梅唱完杜府堂会,回北京和孟分手。

 

 然后说对分手的态度:看1931年底溥仪和文绣离婚一次性支付离婚费是5.5万大洋,梅1931年跟孟小冬离婚,传说支付的离婚费是4万大洋,比较之下可以看得出绝对是一笔大款项。梅孟离异原因就目前资料看只知道孟小冬登报的披孝事件,但是后续各个时间点都是谜团,比如为什么拖了一年才正式离异,为什么孟小冬1933年秋才在大公报登启示,南铁生说梅亲口说给孟的离婚费是1934年汉口走码头的包银3万大洋,梅亲口跟他说“这次来汉口两期演出的包银是三万大洋。原也算不得什么,想把它送给孟小冬,做最后的了断。只有处理完了这些事,今后对大家都好,我也好静下心来研习。和她生活在一起,总是顾虑重重,就算这回是白唱。”——其实这话说的也挺薄凉的。

 

 回过头来说,孟小冬真的如文艺女青年民国读物里那样被和梅离婚搞得看破红尘皈依佛门,身体受损么?不是的。孟小冬的私生活在民国时期也有很多八卦传闻,在今天的人物传记里没有提到,真假未为可知,姑且一看:比如跟梅分开后孟住到在认识梅前就过从甚密的婉容的养母家,男装,跟婉容养母金仲馨同起居,当年被小报八卦过,孟所谓的皈依佛门其实是跟着金仲馨一起得了个居士的名字礼佛,孟小冬有一套很漂亮的旗装照片,就是和金仲馨密切往还时拍摄的。金孟交好的事,仲馨的二儿子写过,进一步百家讲坛专讲晚清末代皇族的贾英华直接写过仲馨的大儿子让他明写仲馨和孟小冬是同性恋。还有比如京剧名票刘曾复也写过,杜的亲信跟他亲口说过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芙和孟小冬是“磨镜”,嫁给杜月笙是怜香伴。


▲刘曾复说的孟、姚

▲金仲馨儿子回忆孟小冬

▲贾英华透露的孟小冬和金仲馨

▲孟小冬和金仲馨侄女的合影

 

 从逻辑上讲,梅孟31年离婚,孟小冬33年登报三天骂梅无情无义,34年给孟分手费4万大洋,末代王妃文绣也不过5.5万,中间这两年哪去了,梅党这么xfxy的群体对登报的事一句话没回,还给出这么一大笔数目,孟没有强硬后台的可能性很小。纵观孟小冬跟梅离异后,一直到48年正式和杜月笙同居,期间登台唱戏时间很短,一直不登台还有钱吸大烟拜不收徒的余叔岩,打点通余家上下学戏,可见唱戏之外是有其他财源的。

 

 根据目前市面上的八卦传记,传言孟小冬是36或37年和杜月笙好上的,但是期间一直是情人关系,一直到47、48年正式同居,期间都是孟偶尔去上海、香港找杜住一两个月,然后杜给她一笔钱。当时杜在四房姨太太外还金屋藏娇了个上海滩名妓含香老五,给她买房长期包养,杜月笙最后去香港也把她带去了,但是据别人回忆,姚玉兰和孟小冬联合排挤含香老五,含香老五也并不想真的进杜家门,只要钱就好,杜死后嫁到了美国。

 

 另外看周佛海45年3月的日记,也爆料过孟小冬跟他从凌晨到半夜两点单独待了两小时,孟走了以后自己“一时麻醉,聊遣愁怀而已”。1945年3月,上海还没解放,杜月笙和姚玉兰在重庆,孟小冬来上海肯定不是为了见杜、姚…所以末代格格、姚玉兰、周佛海、还有荀慧生日记里跟她日夜不离,从天津随行上海,南北相随的沙大风…孟过的也是一点不寂寞。

 

 其实算了算孟小冬跟梅从27年初到31年中旬4年间,其间一半的时间梅要么去美国要么跟着冯在沪港广州,剩下的日子还有一半在大无量;跟杜真正同居是48年到51年的3年,一半的时间杜卧床不起;算起来孟真正朝夕相处跟的时间最长的反而是余祖的38年到43年整整5年?

 

 以上是冯梅孟的一些有书信集一手材料为基础的八卦,其实无论对福还是孟,我觉得梅都是有情义的,毕竟4万大洋是访美经费的四分之一,北大正教授十年的全部薪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孟对梅当时崇拜应该有,感情也是有的,但有没有爱,有多少爱则要另说。

 

 总之最近看了很多资料,让笔者看到了一个跟当今市面上各种人物传记和小言中相比,完全不同的孟小冬。姑且一记。

 

 对真实的梅和孟,他们彼此对对方来说,应该都不过是对方人生的一段插曲。


(新浪微博@马甲君要努力)



阅读链接: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一)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二)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三)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说冯耿光与梅兰芳(四)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