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演员如何“喊嗓儿”

欧阳中石 梨園雜志 2022-05-01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欧阳中石博学多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造诣。他还是一位京剧艺术家、研究者,是“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曾长期协助奚啸伯先生工作,对“奚派”艺术的完善有着重要的贡献,此外举凡京剧的历史渊源、音韵、各派艺术特色及表演实践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创获颇丰。


 戏曲演员非常讲究“喊嗓儿”,京剧当然也不例外。喊“嗓儿”始于什么年代,现已无从查考,但这种看起来很原始的训练方法,却成为各种戏曲都十分认可的训练方法,其中必有其相当的科学性。

 

 嗓音练习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喊嗓儿”,最佳时间是早晨,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喊。把嗓音练习说成是“喊”,的确很形象,不管什么剧种的演员,练嗓的办法好像是一样的,这就是找个地方“喊”。


 过去北京这儿学戏的一般是到城墙边上去喊,或是到有水的地方去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先生的嗓音比较窄,所以就更注重嗓音的练习。奚先生喊嗓儿一般是出安定门,顺着城墙走13个城垛子,再走回来。每走一个城垛子,就停下喊一阵子。为什么呢,城墙边上有回声,站在城墙下面喊,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有的人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喊,因为有水的地方一般比较宽阔,站在水边还可以感觉到水音儿。不管是在城墙边或是在水边儿,都是为了听自己的回音,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喊嗓,是为了使声音达远。



《南天门》奚啸伯饰曹福 侯玉兰饰曹玉莲

 

 喊嗓儿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找自己的发声点。发声点找对了,声音的亮度就有了,嗓子也不累了。如果找不对,自己就会觉得不合适,而且还觉得很累,不只是累,声音还不响。歌唱用嗓与我们日常说话用嗓是不一样的,但说到“用”字,就有一个科学的问题,而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有人曾说演员的发声可以跟电车售票员学,这有一定的道理。售票员是很会用嗓子的,他们一天到晚报站名,疏导乘客,声音大得很,其实就是在喊,但他们喊出来的声音虽然挺亮,却不费力。当然这里说的不费力是相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要去喊一天那可不得了。那他们不累吗?当然很累,可是累归累,嗓子就是不哑,今天喊完了,休息—个晚上,明天照样上车去喊。是他们的嗓子特别“禁用”呢?还是有什么窍门?应该说是有窍门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窍门。售票员的嗓子从器官上看和我们的嗓子没什么两样,之所以不哑、“禁用”,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发音的窍门,他们肯定不是直着嗓子一味地喊,而是有张有弛地用巧劲儿。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大嗓门说话,你让他小声点儿他会觉得别扭,习惯成自然了。

 

 戏曲演员的嗓子也与众不同,稍微留意一下,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演员说话时有非常好的共鸣音,不但音质好听、圆润,而且有力度,这就是长年练习的结果。可见用嗓、发声确实有科学道理。

 

 喊“嗓儿'’首先要喊“啊”和“衣”,一个是开口音,一个是闭口音,这是两个基础音,不管哪个行当都要先喊这两个音儿。喊“啊”的时候,是要找胸腔的共鸣,喊“衣”的时候,是要找脑后音儿的共鸣。


马连良指导学生吊嗓

 

 喊嗓儿并不是一味地扯着脖子喊,除了有高音和低音的轮回练习外,还要与唱念结合起来。喊嗓子的目的是打开喉咙,让发音器官处于自然的松弛状态,使咽喉处形成一条通道,气流通过时不受任何阻碍,长此下去,会使咽部的肌肉变得坚韧有力,富有弹性,声音经过这里时产生共鸣,不但会改变音量,而且会使音质、音色都有很明显的改进。

 

 早晨喊“嗓儿”回来,接着就要唱,唱完了还要念白,要大声地念大段的白口,用念自来规范自己的发声,掌握字音。京剧讲究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要把字念对了。像尖团字、上口字,听老师念是一回事,要自己会念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演员对于字的念法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一到了台上,声音放大了,就念得不到位,或者念得含含糊糊,观众听了就觉得似是而非。也有的演员嗓子很冲,力度也有,念得也对,头几句听着很好,可时间一长,嗓子就有些嘶哑,这都是因为功夫不到家。所以说练声是有一套讲究的,无论是喊,还是唱或念,都是为了使嗓子听使唤,耐用,最终目的就是发音清楚、声音悦耳。

 

 余叔岩先生特别注意对于嗓子的训练和利用。据王庾生先生回忆,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余叔岩总是第一个起床,并且负责叫醒一起练功的同伴,遇到风雪交加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起来,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敲窗户,连催促带鼓励,直到大家都起来为止。从他的家到喊嗓子的地方有十几里路,每逢下雪,他总是拿着一把笤帚走在最前面为大家开路。有时天气太冷,他就和大家先跑步、耍大刀花,练出汗来以后再喊嗓子。


余叔岩吊嗓照片


 余叔岩先生喊嗓子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与众不同。他不是简单地喊“衣”和“啊”,而是请对音韵学有研究的老票友王品一先生陪同训练,而且每天都要按照十三道辙口的顺序来喊。在喊嗓儿之前,先由王先生把每个字的发声部位和口型讲解清楚,再小声地念几遍,直到把声韵都念对了,再渐渐地放大声音,—个字一个字地练习。与其他人相比,余叔岩学得最用心,每一辙口的基本字,都要反复训练,直到满意为止。他还常常把《失街亭》的引子作为练习字音的基本素材,每天都要念上几遍,逐字逐句地琢磨其中的韵味。由于他在嗓音训练方面下了苦功,又得到了行家的指点,所以他不但练出了一条韵味醇厚的好嗓子,还能够准确掌握演唱和字音的关系,自如地控制声音,加上他对于剧情和人物的理解比别人也要深一层,又能创造性地设计唱腔,遂成为谭派的优秀代表人物并自成一家。


(《京剧艺术漫谈》)


阅读链接



张君秋:我怎样保护和使用嗓子

梅兰芳谈怎样保护嗓子

齐如山:学京剧之入门方法

京剧演员的业余爱好

京剧后台有哪些术语?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