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俞振飞、叶盛兰《贩马记》对台风波

苏少卿 梨園雜志 2022-05-01
苏少卿

苏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字相辰,艺名寄生。自幼喜爱京剧,曾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种的文章。苏少卿对全国名伶名票在艺术上的得与失,大都进行过评论,实为伶人知音。他主编过《戏剧半月刊》、《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长期主持广播京剧讲座,为传扬京剧艺术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勤奋耕耘。


 昆曲与吹腔截然不同,而皆以横笛和音。昆曲无过门,吹腔则有过门,吹腔唱法字眼近于昆曲。盖昆曲之绪余,如《贩马记》是也。有人谓贩马记为昆曲,乃不加审辨之误,从前昆腔班无此戏,昆曲家之固执者,绝不习此,严守雅俗之界域故也,《贩马记》掺人昆腔班出演此二十年前仙霓社事也。朱传茗扮桂枝,顾传玠扮赵宠,郑传鉴扮李奇,一时称盛。


朱传茗与名票顾祯祥之《贩马记》



 俞振飞家学渊源,擅昆曲巾生,为清曲家中魁首,初不习乱弹,《贩马记》一戏,彼故不屑为之,乃有志改习平剧,始渐演之,扮褒城县官赵宠,以昆曲名家,改唱吹腔易如反掌,继受其师程继仙指点,陪程砚秋诸名旦合演,又加以揣摩变化,时日既久遂以专擅赵宠享大名,凡演此戏目扮桂枝之名伶名票,无振飞之赵宠,则索然少欢,振飞亦以此戏为拿手杰作,非遇名手,不轻出演,暗中似有目无余子只此一家之意焉。


俞振飞、黄桂秋之《贩马记》


 最近彼与黄桂秋合作于黄金戏院,而叶盛兰、李世芳诸人,忽由北而南,以迅疾姿态将出演天蟾,而第一日即以《贩马记》打泡闻。有神经过敏者,以为盛兰与振飞有同门之谊,今如此急不及待,显然无逊让之德,而有威胁之心,且迹近比赛褒城县之优劣,幸天蟾因暑热延期,否则双方之写状三拉,早屡演而不一演,各呈浑身解数以争强斗胜矣,作此说者亦不无理由。然吾闻袁世海之言曰:天蟾此次脚色甚多,而无龙首如梅兰芳、程砚秋其人者,众人大半皆师兄弟,资望在伯仲之间,大轴及压轴之戏码,无固定人选,每日戏码须轻重平均,无大出入,且系群戏,因种种困难,第一天戏码即大费周折,此事请许多人参加意见,甚至梅兰芳博士以世芳师傅资格亦代为筹划,经数十人研究两三小时之久,才定为第一天大轴贴《贩马记》众意佥同,方成定案,并非有意与振飞比赛也。天蟾开演,原定八月九日,后鉴于天气热过百度,各戏院生意均受影响,乃改迟五日,于十四开始,而黄金方面黄俞诸人,已赶在前面将《贩马记》演出,《贩马记》好比新娘子,赵宠好比新官人,其初夜权总算未被叶盛兰抢去,及盛兰十四出演,已是二刀货,并非头炉香,在振飞亦可以弹冠庆幸,心平气和矣,此笑谈博双方一嘘。


叶盛兰、张君秋之《贩马记》


 依我平议,振飞演此戏可称一绝,此江南人所公认。而盛兰亦小生专工,尝数陪名角扮赵宠,非现钻锅之雏鸡可比,或另有其别开生面之佳点。今盛兰既肯相让,而将演出矣,自然形成竞争之势,夫艺事有竞争然后有进步,吾料二人从此必将用私功,动脑筋,调嗓子,练表情,以求制胜之道,因而不敢于秋高马肥之夜,恣意陪着夫人安然睡觉,可断言也,或闲时更以夫人为桂枝,而抚摩之,熨帖之,又佯做恼怒之,并不惜屈膝跪伏之,以增进戏情之摹拟、唱白之改进,亦意中事也。因此双方之嗓音、扮相、身段、表情种种,将各有格外之收获。岂非今后观众之福哉!至二人此剧之优劣,须待观后再谈焉可也。


(《秋海棠》1946年第11期)


- 阅读链接 -


谭富英的率性与认真

张君秋:何顺信的京胡艺术

郁达夫与京剧的因缘

黄正勤谈马连良、俞振飞

伶人访问记:叶盛兰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