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兴京剧要培养人才

许姬传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振兴京剧要培养人才》录自《京剧艺术在天津》书中《天津十年》一文,作者许姬传(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原籍浙江,生于苏州。191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后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此文,此为最后一篇。


振兴京剧要培养人才

 

 最后,我想谈一谈京剧的前途,有些人认为“危机”,最明显的是观众减少,年轻人不愿看京剧,这是事实,这里有种种原因。

 

 我记得70年前我随父母到了上海,那时,《申报》、《新闻报》遇有北京名角谭鑫培、刘鸿声、梅兰芳、王凤卿……等来沪演出,往往以大字整版广告登载戏目,其他如电影,新世界、大世界、天韵楼……则占很小面积。假使外路来的亲友,招待他们是听京班戏、吃大菜(即西餐)。当时最高级的娱乐是看京班戏。


《申报》1913年10月19日

 

 最近我看到上海《新民晚报》,广告栏是越剧、沪剧、电影,京剧只占很小篇幅,有一天竟没有京剧广告,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喜欢听歌曲,看舞蹈,连越剧都在走下坡路,京剧的危机是缺乏好演员,而根子还在“文革”期间,江青提倡“样板戏”,扼杀传统京剧,少年人10年不看传统京剧就陌生了。

 

 另外,戏校在十年动乱中,没有正规培养学生,也是原因之一。我记得1967年在梅家见到萧盛萱,讲起教学时的笑话:“有几位‘造’字头,发明许多奇怪的练功的方法。”盛萱还比划给我看,可惜我不敢用笔记下来,因为我已榜上有名,挨斗、陪斗之人。


 京剧衰落,虽有上述种种原因,但还不至于进历史博物馆,因为从程长庚到梅兰芳人才济济,对发扬京剧,树立流派,作出了成绩。现在国际上认为代表中国戏曲是京剧,再往上朔是昆曲,我认为主管文艺部门要支持这两个剧种,这是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可以在我们这一代里听其消失、灭亡?

 

 我已久不入剧场,只在电视中看到些现象,而我的听觉减退,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总之我的感觉是既抓不住老观众,更不能吸引新观众,现在要加紧培养人才,对演员、乐队的生活要注意,使他们能够有时间钻研专业,提高水平。

 

 有人告诉我:台湾的小学里就有京剧课。我认为这种提倡方法是对的。


(《京剧艺术在天津》)


- 阅读链接 -


国剧中的“男扮女”问题

马连良“急救”张君秋

关于京剧是否应该培养“男旦”的争论

国剧退化在哪里

谈京剧流派发展:戏路不能越走越窄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