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危机主要不是唱戏的危机,而是看戏的危机”

马明捷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京剧危机主要不是唱戏的危机,而是看戏的危机”》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3月25日,作者马明捷,原题为《经营需有道》。

 

 什么是京剧危机?舞台上没人唱戏,舞台下没人看戏,就是京剧危机。



 二十世纪将尽,二十一世纪即临,京剧形势如何?从1990年纪念徽班进京始,隔几年热闹一阵,比如京剧艺术节,各种赛事,纪念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周信芳等等。热闹过去,立即沉寂,平日里还是舞台上很少有人唱戏,舞台下很少有人看戏。


 京剧危机主要不是唱戏的危机,而是看戏的危机,也就是观众的危机。京剧观众是很难侍候的,他们最大的毛病是喜新厌旧。多好的戏、多大的角儿也不能老看,百看不厌不过是个形容词,事实上是谁也做不到的。梅兰芳也不敢老在北京唱,他老人家当年也得往来于南北各大城市,才唱出个梅大师。

 在旧中国,各大城市的戏园老板是很会侍候观众的,上海、天津及东北各城市的剧场班底制便是一种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演出机制。各园子都有配套的班底,传统戏、连台本戏调剂着唱,怕观众看厌,老板们老早就从其他地方把角儿邀到了。对京剧观众来说,看戏和看角儿是一码事,因为戏都在角儿身上,有什么角儿,就有什么戏,角儿到哪儿唱戏不过带着几个实在离不开的傍角的,其余便由剧场的班底配合演出。观众还没看够这个角儿,下一位又快来到了,观众心满意足,角儿名利双收,老板财源茂盛,京剧自然兴旺。有人说这种体制不能出新戏,其实不然,程砚秋的《锁麟囊》当年就是由上海的班底配合演出的。老剧作家翁偶虹也曾在上海当驻班编剧,戏园子老板很懂抓剧目创作。


程砚秋之《锁麟囊》


 现在的剧团,有些一年到头在一个城市待着,别说没那么多戏,就是真有本事,观众也早没新鲜感了。谁都知道多走几个码头好,但是,走得动吗?精简再精简,压缩再压缩,六十至九十人算少的。桌、椅、板凳、箱子、柜子全带着,武行、上下手、龙套全跟着,人吃马喂,一天得多少耗费?天天满堂也挣不回成本来。这么一算,还是在家耗着吧。


 京剧观众确实在减少,但是,还没到没人看的地步。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河北、山东的许多地方,甚至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真有了好角儿、好戏,还是有人看的。


 面向二十一世纪,首先要改革当前的管理体制和演出机制,特别应对当年的剧场班底制要加以继承和发展,这是一种极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之道,假如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一家养着班底的剧场,表演艺术家们,岂不都可以活起来了吗?全国各地的观众、戏迷不就经常有戏看了吗?台上有人唱戏,台下有人看戏,京剧兴旺、发达也就有希望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3月25日)


- 阅读链接 -


中国剧中旧有的优点

振兴京剧要培养人才

流派的僵化与京剧危机

旧剧场面有改良必要

怎样来挽救旧剧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