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金看京戏:“只能看,不会唱”

谷苇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偶尔和巴金先生聊天,谈起了京剧。


 “年轻的时候,看过不少京戏。那时,在北京。”他想起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

 

 1933年秋天,应新婚的沈从文之邀,巴金去北京旅行。先是住在府右街达子营沈寓。后来,靳以在三座门大街十四号租了房子,要巴金住过去,和他一起编新诞生的《文学季刊》。

 

 就在与靳以同住“三座门”的时候,巴金看了不少京戏。说起来,都是京剧界的“一代宗师”的好戏。“杨小楼、郝寿臣的戏,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戏,差不多都是那个时候看的。”巴金说,“靳以是戏迷,自己也喜欢唱。唱“黑头’(花脸),很喜欢郝寿臣。所以看了不少杨小楼、郝寿臣的生净对儿戏。”


杨小楼、郝寿臣之《连环套》

 

 “杨、郝合演的《连环套》红极一时,您看上了没有?”我想起袁世海在他的回忆录《艺海无涯》里说到的,他在富连成科班时期“扒台帘”看“郝爷”戏的故事。

 

 “看过的。”老人显然很得意。

 

 “那么,侯喜瑞的戏看过吗?”

 

 “也看过。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老了。”巴老记得很清楚。

 

 “侯老的戏,我在六十年代初也看过。那时,当然更老了,他已经不公演,只是在上海为文艺界作内部演出。真是一抬腿、一招手都是满堂采。那年大概七十多岁吧,在北京戏校做老师啦。可惜我已经记不清那天他演的是出什么戏,反正是一出很短的‘折子戏’。”

 

 想起巴老《随想录》中有一篇文章中说起过周信芳,想起他们之间的友情,不由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您和京剧艺术家们有往来吗?比如四大名旦,特别是梅兰芳……”


梅兰芳

梅兰芳之《洛神》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喜欢看他们的戏。私人之间,没有什么往来。不过,我有一次,倒是与梅兰芳起拍过照的。”巴老的话,使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张照片,是文艺界好几个人的合影,其中有他与梅先生。

 

 “您少年时期,在家乡四川的时候,跟着大人看过川剧,也看过不少京戏,家里也有人喜欢唱戏。那么,您呢?”

 

 “我只能看,不会唱。不像靳以,能唱‘铜锤’,还能来几下架子花的身段……”想起他的朋友,巴金的语气总显得感情深深的。“不过,我自己喜欢的也是黑头、老生。”


 “在北京看戏,常去的戏院是哪几家?”

 

 “啊,差不多都去过。广和楼、吉祥园,还有哈尔飞。”


广和楼旧影


 “哈尔飞后来改造为西单剧场了。您还去过吗?”

 

 “五十年代以后,虽然去过不少次北京,但都是来去匆匆,多半是开会。很少再有机会像青年时代那样看京戏了。”老人只是回忆过去的岁月,却没有通常的感慨。

 

 谈了不少关于京剧的事情,可就是没有谈到“样板戏”。因为,我记得老人在“样板戏”一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对于“样板戏”)“不论是演员或者是听众,你喜欢唱几句,你有你的自由。但是我也要提高警惕,我真害怕1966年的惨剧重上舞台。”

 

(1992年5月27日)

 

(《名人采访录》)


- 历史推荐 -


从京剧《大探二》说起:“情节全属无中生有”

“我说,中国人不会看戏”(1926年)

陈大悲:“捧角家”是戏曲艺术之贼

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1930年《戏剧月刊》征文揭晓第二)

叶庸方二三事:促成四大名旦合灌《四五花洞》

“四大名旦”专名词成功之由来(蓄灌《四五花洞》唱片趣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