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演戏:“如今演戏太马虎了!不论什么角色,能叫座就算红”

红叶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偶然间同戏界朋友谈起戏来,他们自己首先承认:如今演戏太马虎了!不论什么角色,能叫座就算红,配角能“钻锅”,就算硬里子。


 一些年岁较老的角色对于敷衍还肯大声疾呼,有一天陈墨香先生说:“《十三妹》早年是踩跷的,现在《十三妹》也随着年头转,由三寸金莲改变了大脚片子。不仅如此,《十三妹》还没有什么!不信你看《梅龙镇》的李凤姐,也不用跷工。凤姐穿的是短衫彩裤,露出一双大脚片子,没有裙子遮掩,实在难看。可是现在唱《梅龙镇》、《十三妹》的角色,哪一个还踩跷。说不定过些年,连跷工也都废止了,如同‘耍牙’一样,现在哪还有人提起?”


余玉琴之《十三妹》

荀慧生之《梅龙镇》

 

 我听到过一篇洋洋大论,觉得非常地对,因为目前的戏是随着主角转,主角肯怎么样,旁人谁肯说话。像戏台上小过节,往往没有注意到。


 例如有许多戏,内行的术语“马去了半截”,实在将原来编戏的本意整个一笔抹去,如《空城计》不带“斩马谡”,《虹霓关》不带“洞房”,《探母》只唱“坐宫”,像这一类的情形很多,甚而减去场子,令听戏的人都莫名其妙。


 一个如此,群起效之,于是让人一塌糊涂看下去,皮黄戏到如此程度上,不是退化还是什么?!现在虽然不是向主角们提出正式的请求,可是十二分希望能把一出戏唱得完完整整,不要让人看不到首尾。


 不管老戏也好,翻的戏也好,应当首尾连贯一气。譬如《坐楼》不杀惜,《翠屏山》不杀山,就把戏意弄得有头无尾。各戏班的主角能够把这种情形顾到,我想一定能使观众满意。


谭鑫培、田桂凤、余玉琴、余春芳之《翠屏山》

 

 由以上各点想起来,伶人应当注重唱戏的尺寸,无论怎样变更是不会错的。

 这一次老人班程继先、时慧宝、郭春山出来,程的《群英会》周瑜,很受人欢迎,他演戏特长就是在“尺寸”上用力,一丝不苟的做!即或去《红鸾禧》莫稽、《得意缘》卢昆杰,虽然牙都掉了,一样照十几岁小生去做,如此才能算“技艺”,才能流传不朽。


(《立言画刊》1939年第57期)


- 历史推荐 -


说票友:找配角难,给人充当配角也难

看戏挑错:《宇宙锋》台词不合理,《义责王魁》剧情有漏洞

石挥谈影片《生死恨》:应加拍梅兰芳的幕后生活

杨家将的故事是怎样一点一点演变成今天这样的?

洪雪飞谈昆曲演唱:怎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还是货真价实的“伶界大王”吗?

齐如山说词曲:“戏园子里的戏词,是专讲大家爱听,不管雅不雅”

所谓票房与票友:“不懂戏的人,还是不要去学什么戏”

姜凤山:京胡姓“京”,它是为京剧而生的

杨家将的故事是怎样一点一点演变成今天这样的?

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胡蝶演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