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戏挑错:《宇宙锋》台词不合理,《义责王魁》剧情有漏洞

刘心化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宇宙锋》是梅兰芳大师下功夫最深,演得最好的名剧,其中“金殿装疯”一场更达到了全剧的高潮。赵女冒着生命危险,装疯上金殿,大骂昏庸好色,任用奸佞的秦二世,这其中有一段很精彩的念白和表演。

 

 当赵女大摇大摆以小生的身段步态走上金殿时,秦二世责备她:“那一女子,见了寡人,为何不跪?”赵女回答说:“有道是,这大人不下位,我生员末,喏喏喏,是不跪的哟!”


 念这一段道白时,有复杂的身段和做派,念“这大人不下位”时,用手指一下秦二世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念“我生员末”,“喏喏喏”是用右手轻轻地拍着抬起的右腿,跟着用食指在鼻孔下面抹一下再念“是不跪的哟!”从“不”字起左手拉着右手的袖子,起步走一个小圈子,最后右手仍保持向后指着,在小锣“呔的一声中亮相,梅先生这一段的表演真是精妙极了,每演到此处,必有满堂彩声,的确是念白、身段、表情、做派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梅兰芳之《宇宙锋》


 显然,梅先生是模仿舞台上的小生、方巾丑在描绘穷秀才的酸相的演法,借用于赵女这样一个不畏昏君强权的古代女子的身上。真是格外精彩。但问题就在这句念白中了。


 试问开科取士始于何朝何代?秦朝时并无科举制度,何来“生员”之称呢?显然这里的念白是不妥的,如果今天我们演出《雷雨》台词中忽然说到“造反派”或“红卫兵”,那么观众必会哄堂大笑,觉得荒唐之至了啊,但《宇宙锋》一剧在舞台演出至少已有一两百年,大家也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似的,大约年代久了,一般人也弄不清科举始于何时之故吧。


 笔者多年感到此词不妥,今天特提出供大家思考。


梅兰芳之《宇宙锋》


 近来看了《中国京剧音配像精华》中的《义责王魁》一折。这是周信芳先生晚年排的一出新戏,当年周大师同名小生黄正勤等合作,今天由周的传人小王桂卿配像,基本上能再现周大师当年的风貌。


周信芳之《义责王魁》


 但看着看着就感到此剧编得不妥,有较大的漏洞——王魁为何还有一个老家人,历来“王魁负桂英”的故事都是说王魁穷愁潦倒,冻饿在街头,被好心的妓女焦桂英相救带回院中调养。这说明王魁同《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类似,已穷困不堪,倒卧待毙,并非像郑元和、王金龙那样的世家子弟,怎么还会有老家人王忠呢?


 退一万步说,他有一个老家人,那么这位忠心耿耿,像《三娘教子》中的老薛保似的老家人,在王魁冻饿交迫时到哪里去了呢?他会让他的主人王魁冻饿在外吗?由此可见《义责王魁》这出剧编得太不合理,经不起分析。


(《戏迷陶醉录》)


- 历史推荐 -


京剧的武戏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吵?

谈京剧《四郎探母》用辙之整洁

梅兰芳最后一出未来得及上演的新戏

说《汾河湾》《武家坡》剧本中的漏洞

汪曾祺:“样板戏无功可录,罪莫大焉”

吴祖光:中国戏曲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

因金少山之《断密涧》而谈到剧中人王伯党之愚忠

张古愚:“杨派”已成绝响,杨小楼死不瞑目(1938年)

汪曾祺:“京剧的机体已经老化,不是得了伤风感冒而已”

石挥谈影片《生死恨》:应加拍梅兰芳的幕后生活

闲话票友:“尤其是旦行的票友们,要特别慎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