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剧的评价:“拥护派”和“反对派”都各走极端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现在一般人对于平剧的评价,可以分为绝对的二派:一派是拥护派,绝对拥护旧剧,并且抱定一种「古人终比今人好」的宗旨,很严格的要保持其原有的规则格律,不能使人把它破坏一丝一毫;另外一派是反对派,这派人以为平剧就根本没有价值,非把它推翻不可。前一派主张的人,大概以保守复古的老头儿居多,而后者大概是一般血气方刚的青年。
梅兰芳、王少亭之《打渔杀家》剧照
按一般青年所以要喊出打倒旧剧的论调,当然也有他们相当的理由,归纳起来,大概不外乎说平剧字句太粗野,情节太浅陋,意识近乎陈腐,而表演不能像真……几点,但是以我看来,这几点都没有抓到它实在的短处,平剧固然有许多地方词句粗野,但是这是可以改良的,不可因噎废食,只为了词句粗野一点小原因,就不管其他的优点,把它摈弃了,何况词句优雅者也有很多,不能一笔抹杀的,至于说它情节简陋,意识陈腐的,其眼光尤其偏狭了, 因为平剧是清代的产物,自有它时代的背景,当时的是这样的陈腐时代,平剧怎样能够脱离了当时的环境而能凭空产生呢?
但是演进到现代,仍旧是这样的「古色古香」,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这也是属于剧本方面,可以加以改革的(但也要分别而论,平剧中意识超卓的也不在少数),最后说到平剧表演不能像真了,这在一般人以为平剧中最大的缺点,大多数抓住了这点作为攻击之点,实在这更是一件不必要的辩论,平剧虽不能像真,而能写意,自有它引人入胜之处,而为各国戏剧所不及的,何况要完全像真也是件不可能的事,如若发兵几万,真山真水在舞台上是不能办到的事,再退一步讲,即使能够办到了,但是有什么好处呢?充其量也不过如眼前的真马上台,绕场一周罢了。
由西方舶来之话剧
至于拥护派的论调,则说国剧是抽象的,红面、黑面是表示其剧中人的身分,在他本人没有表演之前,人们预先就对他有一个印象,知道他是何等人物。又说平剧原有剧本,皆属忠孝节义、义礼廉耻之类(这也是抓着了一部分而发的牢骚),使人见之肃然起敬,能使淫盗不起。这派人大都是绝端爱护平剧的,因其爱护心太切,以致如此固执,不容人家改它只字半句,不知这种偏爱太深,反而阻止了它随时代而前进,误了它的将来,好似富贵人家的爱他子女,养尊处优。不习劳苦,反而误了他的一生。
以上两派各走极端,一以现在观点来衡量平剧,所以斥其一文不值,一则以守古的眼光来看,尊之为唯一至上的戏剧。而我对平剧也不评价太低如反对派,也不论价太高如拥护派,以我看来,平剧固不免有欠通之处,但也有它精粹所在。
马连良之《遇龙馆》
欠通之处,诚如反对派以言剧情浅陋、意识陈腐;精粹之处,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写意法之表演。写意法既经济简便,又生动美观,如《打渔杀家》中以打桨算是行舟,把船上工作作得美妙无比,又如双手并推便算关门等,都有典型存在,绝非「像真派」所能及其万一,而音节的美妙,声韵的谐畅,做表的神化,投止的中节,更非其他欧美戏剧所能比喻。
但是平剧中太无意识的剧本也实在很多,如《王道士捉妖》等,实在不知所云何物,非但不能补助教育之不足,反而颠倒史实,宣传迷信,在这方面实在是个很大的缺憾,以后我希望编剧家要多编些激发人心、悲壮慷慨的戏本,使得平剧成为一种十全十美的戏剧。
(《半月戏剧》第1卷第4期)
- 历史推荐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