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今昔《霸王别姬》:梅畹华不愧“大王”矣

红叶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霸王别姬》一剧,为梅杨合作成功剧之一,愚观梅杨斯戏不下数十次,每聆辄兴“叹观止矣”之感。梅之虞姬扮相,雍容华贵,出场即不同凡响。吾人并非总谓老角好,实因下一忠实评量。梅确乎超出数十百倍以上,虽效法者众,然不是扮相不佳即嗓音太差,或不够虞姬之“角”的条件,于是愈显出梅畹华不愧“大王”矣。


梅兰芳之《霸王别姬》


 杨小楼之霸王,在民十三之前正在恰合身份时代,民十三后渐因体力不支成为“老霸王”。而杨演此戏之长处,即全神贯注做到“慷慨悲歌”地步,不失为“叱咤呜咽”,“如此酒来”四字便觉满腔悲愤,“力拔山兮”四句时,浑然一气,写出《别姬》一剧“悲壮”二字,故于观梅杨此剧后感喟万端。今梅隐杨死,此剧不可复闻矣。


梅兰芳、杨小楼之《霸王别姬》

 

 金少山未北来之前,对金去“霸王”之想象甚为殷切。金既抵京后,则以杨在不动此霸王一戏。其后观与陆素娟合作,而金只嗓大外,别无可取。近聆与吴素秋合作,则将霸王变成“窦尔墩”矣。此剧余为少山计,应始终藏拙,虽有时非本人主张出演,亦应少唱为宜,不然予人印象太坏。霸王一角迥非村野之气,悲壮是悲壮,村野是村野也。

 

 今日饰霸王者甚多,如刘连荣、周瑞安、苏连汉、袁世海均非去霸王之全材。刘连荣太暮气拘板;周瑞安毛手毛脚;苏连汉则成配角,不足一论;袁世海与李世芳合作此戏有年,无如花样巧腔太多,气度不足。他如叶盛茂、刘宗杨则等焉下之。最近李万春与李砚秀合作一次,但以年龄气派论则形如小霸王也。


金少山、陆素娟之《霸王别姬》

 

 虞姬一角,仅魏莲芳、李世芳纯宗梅派路。方法尽同,但一经品评,与梅相较则有大巫小巫之分。


 坤伶中皆以此戏号召,而能看得过去者仅有二人,一为雪艳琴,一为新艳秋。陆素娟虽以梅派标榜,班底全用梅剧团,实际上则仅有其躯壳而已。


 甚至演此戏之男女伶人,笑话百出,可惜将一出名剧弄得一团糟,究竟戏是否进步,观众万不易欺骗,与其看《别姬》的名角每况愈下,还不如看小科班较有兴趣矣。


(《立言画刊》1941年第156期)


- 历史推荐 -


京剧应该亲世俗、趋时尚、多戏说

谈旦角表演:如只演“行当”不讲人物,就成了“一道汤”

《奇双会》二事:赵宠问夫人的名字究竟合不合理?

《玉堂春》一剧之唱做:“耐人寻味,真百听而不厌也”

五十年代在武汉看程砚秋先生演出《锁麟囊》

梅兰芳谈旦角表演及《穆桂英挂帅》形象塑造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门外谈戏曲:“中国的戏曲,先天上受了古装的限制”

傅斯年:“就技术而论,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

《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应自称“山人”还是“老夫”?

熊佛西谈梅兰芳:“好随便翻新,又不肯研究翻新的方法与原则”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