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舞台的规则:服装、道具、剧词均不计朝代

张古愚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梅兰芳的《宇宙锋》,在“责父”时,赵艳蓉有这么一句词:“你位列三台,连三纲五常都不懂了么?”这是老词。梅过去也一直这么念。梅兰芳迁居上海后,叶恭绰常去作客,与梅先生切磋艺术,也很欣赏梅的这出《宇宙锋》,不过对赵艳蓉的这句台词提出了异议,认为有问题,理由是秦二世当国年代,还没有“三纲五常”这种说法,并建议改为“你位列三台,连这羞恶之心都无有了么”。梅兰芳对叶恭绰的建议敢不从命,从此不再念“三纲五常’,而代之以“羞恶之心”,一直到暮年。

 

 抗战前,我有时也去马思南路梅公馆走动,在一次交谈中,我向梅先生提出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羞恶之心”这句词远不如“三纲五常”符合情理;当然我也得向梅先生陈说我的理由,这就是在京剧舞台上有三不计朝代:一是服装,二是道具,三是剧词。



梅兰芳之《宇宙锋》

 

 从京剧的服装说,就那么几个衣箱,里面装的,从殷商的《渭水河》,一直到满清的“八大拿”戏,一律通用,台下的观众看了一二百年,了解而理解,没有意见。再说道具,古时候没有桌、椅、床,只有几、案、榻,人们是席地而坐,还睡在席上,所以才有“寝不安席”之说;可是在《渭水河》里,舞台上便已经摆上了桌、椅、床了,文王还睡在床上,.做了一个飞熊入幕的梦。观众呢,也没有意见,看得挺好。如果真是依据历史真实,让刷中人席地而坐,便复杂了,观众反倒看不懂了,以为是在演日本戏了。



木板年画《渭水河》

 

 还有,那时纸墨笔砚还未发明,舞台上也还是这个原则,不计朝代,提笔就写,没有谁去用竹片刻字。剧词也是这样,不计朝代,目的是让观众一听就明白,就理解。像《霸王别姬》,原来虞姬念有两句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改成了“沙场壮士轻生死,惨绝人寰待尔人”,因为前两句是唐人的诗,计较朝代,当然是不能用在楚汉相争里的。可照这样说,虞姬念的“正不知鹿死谁手”这词也得改;因为“鹿死谁手”这句话(后来成了成语)是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勒说的,在他之前的虞姬如何说得出呢?可改什么词呢?改什么词在这里也不如这句“鹿死谁手”念得那么合乎情理,那么有气氛,这就是不计朝代的好处。


梅兰芳之《霸王别姬》


 《宇宙锋》中,赵艳蓉说“三纲五常”,虽然时间不对,可这个话在中国传了一两千年,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都明白的,以赵艳蓉当时的处境说出,是完全符合她的口吻的,人情合理,观众也能深刻理解这一点;换上“羞恶之心”,那个分量就明显地差得多了。

 

 京剧不是一切都求真实的艺术,“三不计”,是我们的好传统,那些不懂这其中道理的外行话,还是少听为妙。

 

 (《艺坛》第二卷)


- 历史推荐 -


细说京剧《春秋配》的情节与版本

余叔岩婚礼中之花花絮絮(1935年)

票友分三派:存古派、研究派与折中派

闲话票友:“尤其是旦行的票友们,要特别慎重”

说马连良:“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戏剧艺术家”

“周信芳只有一个,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说天气变化与唱戏:冻不死的花旦,热不死的花脸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真正懂得中国艺术的人,对国剧和梅兰芳自有公正的考量”(答客问)

说言菊朋唱片:壮年之唱平正过于余叔岩,晚年的东西真要不得

谈萧伯纳对戏曲锣鼓的指摘:“我觉得梅兰芳这个回答太蠢了!”

关于锣鼓的笔战:梅兰芳答萧所说“昆曲中亦有不用锣鼓者”到底对不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