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中国各年龄段成年人幸福指数和家庭生活
专栏简介
自2019年12月起,CJS隆重推出热点文章专栏【掷地有声】,特邀作者以语音的形式为大家介绍其研究背景、所用数据、论点、研究结果、相关的调查/田野趣事等,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资料。
第十五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徐嘉树介绍她和柳皑然老师的文章“Family life and Chinese adults’ happi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这篇论文刊于CJS 2021年第4期专刊“The Subjective World of Chinese People: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pp. 514-534。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徐嘉树、柳皑然
照片由作者提供
-文字版-
各位CJS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徐嘉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柳皑然博士合作的论文“中国各年龄段成年人的幸福指数和家庭生活”。这篇论文发表在CJS的第7卷第4期。
研究背景&中国的社会情境
我们知道,幸福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而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我们聚焦在成年人这个群体身上,想要了解家庭生活的不同方面与中国成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常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会提升人的幸福感,首先想到的很可能会是物质方面的经济收入和财富。这些经济资源让人有条件购买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以及人们想要的其他商品。除此之外,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非物质方面也很有可能影响人的幸福感。比如,从婚姻状态来看,结婚的人通常感到更加幸福;从生育孩子来看,为人父母也可能幸福指数更高,尽管养育子女有很多辛苦的付出,但同时也会给父母带来回报和满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上学读书、结婚生子,又开启下一代的生命历程。
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中国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就、婚姻恋爱等方方面面都十分关心,甚至会为了成年子女大龄未婚而感到担忧和焦虑。
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在今天分享的这篇研究中使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比较全面地考察了这些家庭生活内容和中国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现有文献中是相对少见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关注到人们的幸福感这个议题以来,学者们开展了很丰富的实证研究,不过大多数研究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对中国的讨论很少。
我们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入手来看中国人的幸福感。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经历很多重要的事件,比如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等等,这些生命事件本身就和个人的生命历程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同一件事如果发生的时机不同,给人的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那么他有没有谈恋爱、想不想结婚可能对于他的父母来说并不是当下最关心的事情,但是随着这个孩子长到25岁,父母可能就会觉得他的婚姻大事应该要提上日程了,如果孩子30多岁已经“立业”却还没有“成家”的话,中国的父母就会开始比较担心了,他们很可能会感到来自社会和身边亲友的无形压力,也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忧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结合生命历程来讨论家庭生活和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pixabay
数据 & 分析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是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最新数据,这项调查问每个人“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从最低的0分到最高的10分来打分。在我们使用的成年人样本里,所有的(受访者)将近三万人给自己打出的平均分是7.5分。
我们注意到,人们回答的幸福感分值随着年龄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会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类似英文字母“U”形的曲线关系(图1)。
图1. 年龄与自评的幸福指数
来源:Xu and Liu (2021)
这当中,40岁到50岁之间的人自评的幸福指数是最低的。那么,我们把所有的成年人按照30岁、45岁、60岁这三个临界值大致分成四组,分别看一看各组年龄人群的家庭生活与幸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先,是大家最熟悉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不是家庭收入越多,人们就感到越幸福呢?我们看到,对30岁以上的人来说,的确是有这样的关系的,并且年龄分组越大的成年人,家庭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越强(图2)。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家庭收入和自己有多幸福似乎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过,如果能住在自己或者家人拥有产权的住房里,他们会感到更幸福。
图2. 不同年龄段家庭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
来源:Xu and Liu (2021)
那么,和经济条件不相关的家庭生活事件或者是状态又和成年人的幸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从结婚和生育孩子这两个事件来看。对于四个不同年龄分组的成年人来说,有配偶的已婚人士都比没有伴侣的人要更加幸福,对三、四十岁的人来说尤其突出(图3)。不过,有没有孩子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我们发现,只有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没有子女的老年人比他们的同龄人幸福指数更低(图4)。其实,有没有子女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分类,正如我们刚刚提到,中国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代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料不仅是在未成年阶段,而且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依然会为子女操心很多。
图3. 不同年龄段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
来源:Xu and Liu (2021)
图4. 不同年龄段未生育子女与幸福感的关系
来源:Xu and Liu (2021)
如果进一步看子女成年后的家庭生活,会和父母的幸福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在2020年底做的一个线上调查发现,有高达八成的中国人认为父母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和婚恋都很重要(图5)。我们使用CFPS 2018年的全国调查数据也看到,对于55岁到59岁的人来说,他们25岁以上的成年子女如果能够完成至少大专程度的学历,他们就会感到更幸福。而从成年子女的婚姻状态来看,如果他们在25岁以上仍然未婚的话,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一些不开心,尤其是对60岁到64岁这个年龄段的父母。
图5. 父母的意见对子女的教育和婚恋关系的影响(样本量:8192)
来源:Xu and Liu (2021)
可见在中国,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和他们的成年子女的“人生大事”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的这篇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当前中国社会中,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成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大家呈现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图景。
图片来源:pixabay
更多探讨
尽管使用的是一期截面数据,我们从年龄和生命历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幸福感。如果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到CJS官方网站上下载这篇open access的论文全文。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对中国人的幸福感思考了很多。我们看到家庭生活的一些客观状态与不同年龄组的成年人的幸福感之间存在正向或负向的关系,同时也想到,人们是否幸福可以说是很主观的感受,那么个人的观念、态度在这当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子女的教育成就或者是成家立业会在多大程度上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幸福?这可能是因人而异的。可以设想,主观幸福感很有可能受到个人态度和观念的影响,而个人的态度和观念则有可能调节我们观察的这些家庭生活的客观状态与成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未来也可能继续这方面的拓展,同时也很期待有对此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开展更加丰富的研究。最后,感谢大家收听我们的研究介绍,祝各位CJS的读者朋友们生活幸福,再见!
参考文献:
Jiashu Xu and Airan Liu (2021) Family life and Chinese adults' happi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7(4): 514-534.
本期专刊已OA, 欢迎登录CJS官网下载原文
可戳最下方“阅读原文”直达
新媒体编辑:王璐莹排版:林雪慧
【掷地有声】栏目往期文章:
【掷地有声】能力重要还是关系重要?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中国公众对绩效原则的认同和感知
【掷地有声】探访程序员实习生的职业生活
【掷地有声】当网络相亲遇上985/211:学历在择偶中重要吗?
【掷地有声】漂在他乡,你的“心”定下来了吗?
欢迎关注和投稿
CJS注重理论研究、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的平衡,关注中国社会的本土问题,以本土和国际双重视角审视和解读中国在历史变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公平、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组织与治理、社会福利与政策,以及城镇化、移民、家庭、性别、环境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3号楼209室,200444
电话:021-66135221
Email:CJS@oa.shu.edu.cn
官网: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chs
投稿链接: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jso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