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之死:道德绑架与公共理性
01
2019年10月22日上午,甘肃省兰州市发生一起女医生遭患者袭击身亡的不幸案件。
紧接着,命案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开。蝴蝶的翅膀开始轻轻扇动,22日晚上,老婆在手机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她是一名小医生,出于职业和职场的长期熏染,毫无意外,她对这起案件立刻给予极大的关注,并毫不迟疑地表示出了强烈的愤慨。
在连声谴责了那位行凶的患者之后,她终于看到了我那张“无动于衷”的面孔。她当即不满起来,愤愤地说:一个人命啊!一个女医生就这样被捅死了!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见她情绪正激动,我赶紧放下手中的书,说道:太遗憾了,又一起医患纠纷引发的命案。无论怎样的矛盾,都不该行凶杀人!
02
然而,老婆似乎仍然对我的表态不满意:仅仅是遗憾?这个患者真该死!怎么现在的患者都这样啊,真是的。我们医生,多不容易啊,这以后谁还敢给人看病……
眼见她还要继续碎碎念下去,我嘴欠幽幽来了一句:事情的前因后果警方调查了吗?那名患者为什么要行凶杀人,动机是什么,作案目标是随机的还是特定的?
这句话刚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果然,老婆听到我的问话,立马情绪又激动了起来:什么前因后果,什么动机目标,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条人命都没了,还调查什么!杀人就是杀人!!杀人难道还有理了?你胡说八道什么!
我只好硬着头皮跟她解释:额,是这样的。站在法律人的立场,总是要弄清楚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嘛!一个案件发生了,总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发生,对不对?不弄清楚事实,而仅仅因为犯罪嫌疑人和死者的某一个身份,就先入为主地做成判断,这太主观,也太武断了……
我还想继续掰扯几句,迎面看见了老婆愤怒的眼神,她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你,你们学法律的简直没有人性!不跟你说了!
说完,她恨恨地转身,头也不回地去了卧室。我看着她的背影,想要继续辩驳几句,又怕引起家庭战争,只好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继续翻书。
03
我很是觉得奇怪,老婆平时不这样啊,挺明白事理一人,怎么遇到同行的事儿就这么不淡定了呢?
后来想了一下,也就想通了。这大约就是同行之间的那种感同身受吧。作为医生,每天都与各种患者打交道,有好说话的,有特别不讲理甚至动辄歇斯底里的。老婆有时下班回来,也会因为遭遇了某个奇葩的病患对我大吐苦水。
但理解归理解,理性归理性。
我们当然应该谴责暴力,当然应该为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而默哀,但这并意味着,可以在没有调查清楚全部的案件事实之前,对案件本身提前做成一种判断,形成一个基于义愤(道德、情感)的结论。
本于事实,理性判断,拒绝被道德或者情感绑架——这不是“没有人性”,不是冷漠麻木,恰恰相反,这是面向公共生活所应具有的基本的公共理性。对于一个法律人尤其是法官而言,面对一起司法案件,不被任何一方的情绪或者社会议论、社会道德所裹挟、绑架,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对一般公众而言,当然可以去表达自己的好恶,在表达之前和表达之后,不能一叶障目,丧失基本的公共理性,不应让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偏见而非事实的基础上。
您说呢?
—END—
—END—
扫码关注 社科文摘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