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刷工出身的他,如何影响整个美国?来看顶级斜杠青年的自我修养

许禄 上官文露读书会 2022-08-08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许禄| 主播:孙宏博


在今天这个内卷严重,同时又选择多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斜杠青年”。某个求职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每十个上班族中,就有四个人同时干着两份工作。不过“斜杠”的意思并不是单只做兼职,有一个术语叫“多相潜能者”,用于解释斜杠青年可能还更为合适。


多相潜能,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兴趣和追求,在多个领域具备专业能力,同时还能够做跨界整合。这听起来实在是属于少数人的专利,远非常人所能及的。但在一本人物传记《富兰克林传》里,我发现了一套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很有实操性的成长策略。


说起富兰克林,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大部分人眼里,他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全才。就历史地位而言,富兰克林是唯一一位没有担任过美国总统却被印在美元纸币上的人,而且还是一百美元的纸币;就成就和经历来说,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都读过他借用风筝收集闪电的故事,也在关于美国独立的历史中见过他的名字。


丨富兰克林


但相对于很多天才型的伟人来说,富兰克林的经历对于普通人更有一种借鉴意义。因为他的成就基本都来自于他的勤奋与谋划。他白手起家,十七岁刚踏入社会时,就只是一个一无所有、衣衫褴褛的少年,只能在印刷厂里做杂工。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谋划,在四十二岁那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在科学家和政治家的身份之外,富兰克林在他八十四年的人生中,其实还有非常多其他的社会身份。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发明家、出版家、外交官、作家和商务策划师,并且在每个领域都卓有成效。


富兰克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如何可以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正如《富兰克林传》作者艾萨克森所说,“富兰克林最伟大的发明还是他自己,这也是其一生中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理解了富兰克林的成功史,我们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了美国中产阶级精神的源头,也了解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不断地去发明他自己。



  / Part 01 

初入职场,他是如何寻找机会的?


富兰克林身上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懂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自己。


1706年,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父亲是从英格兰移民到波士顿的,以制造蜡烛和肥皂维持生计。因为家中孩子很多,经济困难,富兰克林十岁时就辍学了,在父亲的店里打工,但他很不情愿。他喜欢的是读书,同时也对波士顿城里的各种工匠手艺非常感兴趣。


十二岁时,他开始在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里当学徒,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虽说学徒可以学到和获得的都非常缓慢而有限,但富兰克林却特别懂得如何选择方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还有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他选择对了入行的口子,印刷业对当时的他来说最合适不过,门槛低,又符合自己的兴趣方向。他曾在自传中回忆道:“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几乎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到了买书上。”实际上,书籍改变了富兰克林的一生,不只是塑造了他的学识,更成为了他起家的生意。那会儿他就已经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他主动结识书店的学徒朋友,向他们借书,用一个晚上读完,早上再还回去,就这样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意地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他训练的办法很值得大家来借鉴。遇到喜欢的文章,富兰克林会认真地做笔记,然后过几天,他会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观点复述出来,再与原文进行比对。他还会打乱笔记的顺序,用自己的逻辑把材料重新组合起来。通过这样的训练,他有时会发现自己竟然能够改进原文的语言和形式,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也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他的写作能力。



在哥哥詹姆斯那里学徒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顺心,詹姆斯经常会嫌弃甚至打骂他。但即使在这种处境之下,富兰克林也能为自己开拓出机会。詹姆斯创办的报纸《新英格兰报》经常会发一些激进的文章,在当时很受欢迎,富兰克林便悄悄地自己写文章,并化名为一个乡村寡妇,偷偷给报纸投稿,讽刺波士顿社会的清教徒模式,这个系列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专栏。最后当詹姆斯得知作者竟然是自己的弟弟时,他感到既愤怒又尴尬。


1723年,十七岁的富兰克林和哥哥的矛盾越来越深,他也已经掌握了印刷和写作的本领,于是决定偷偷离开波士顿,来到费城,成为了一名印刷工助理。他的生活和事业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举目无亲的费城,富兰克林一步步摸爬滚打着。首先,他特别看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道德完善计划,逼着自己去践行。


富兰克林首先列出了他认为理想的十三项美德,分别是节制、沉默、有序、意志坚定、节俭、勤奋、真诚、正直、中庸、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很明显,富兰克林希望的品德不是那些英雄主义或宗教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实用的、民主的道德,充满了他所倡导的那种实用主义色彩。


他觉得同时锻炼这十三项美德非常困难,所以决定循序渐进,一个接一个地来。他画了一个表格,共有七列,每列代表一天。表格有十三行,每行都代表一种品德。如果违反了,就在空格中画上一个黑点。


第一周,他主要关注“节制”,避免在这项原则上犯错误,其他美德则暂且先不关注。当他明显感觉到这一美德有所加强的时候,就把注意力投向下一个美德“沉默”,同时确保“节制”那列依然没有黑点。按这样的节奏,一年之内可以完成四次循环,富兰克林就这样通过刻意的训练逐步完善自己的品德。


于此同时,富兰克林还坚守一个非常严格的日程表,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计划好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要做的事情,等到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会有意进行一种娱乐活动。他每天晚上十点上床睡觉,并在睡前总结一天所做的事情。




  / Part 02 

从穷小子到交际花,他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富兰克林也进一步意识到了社交圈子的重要性。除了工作、写作和兴趣爱好,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结交朋友上。


1727年,富兰克林成立了俱乐部“共读社”,里面的人员都是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商人和手艺人,而非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每周五聚会,探讨的话题涵盖社会、科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这项活动持续了近四十年的时间。


组织一个团体,达到内部的互相促进和良性发展,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情商。而富兰克林在这一点上,可谓下了不少工夫。他给共读社定下的基调是认真和真诚。每个新加入的成员要把手放到自己的胸口,回答四个问题:你是否曾经对某个成员不敬?你是否热爱所有人,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职业是什么?你是否觉得某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行或信仰接受惩罚?你是否热爱并追寻真理?


他用这样的方式筛选同类,降低沟通成本。最后,他确立了共读社的独特哲学,那就是实用、勤奋、求知、友好和中庸,提倡公民道德、互相帮助、自我完善和社会价值。



除此之外,一个团体进行内部沟通,常常会因为立场问题产生难以解决的冲突,从而影响整个团体的发展。富兰克林就很快意识到了争辩的坏处,所以他刻意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谦和、容易相处的人。


他在自传中曾说:“争辩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让人心生厌恶,甚至树敌。智者很少争辩。”他非常强调遵从他人或假意遵从他人的重要性,认为讨论时不应该以驳倒对方为目的,而应该通过建议或提问迂回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成年人必要的世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立场之争上面,而应高效地去寻找哪怕为数不多的契合点。


本着这样的原则,富兰克林在社交圈子里显得越来越有魅力,他很少树敌,又很善于掌控局势,逐步给自己建立并稳固了勤奋、理性、实际、友善、宽容的人设,所以他说的话很令人信服,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就这样,他慢慢地可以在印刷业这个行业里独当一面。二十二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就拥有了自己的印刷所。


在稳固了自己的行业地位之后,富兰克林逐步开始重视和建立自己在普通公众眼中的人设。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办法,就是出版他自己创作的《穷查历书》。这套历书1732年年末开始发行,成为美国第一部幽默经典。


丨《穷理查历书》

书中借淳朴幽默的普通人之口,在不经意间尖锐地拆穿了当时所谓的精英分子的虚伪,充分反映出了富兰克林与人为善、世事通达的哲学,还有他那独到的辛辣幽默。


书中穷理查有一句话,我觉得用来描述富兰克林的思想境界最合适不过,是这样说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但别让人了解你;水浅被践踏,心浅遭人欺。”就这样,富兰克林用这种方式将赚钱和提升道德这两个目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本历书一直出版了二十六年,总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给富兰克林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可见建立一个稳固的人设,可以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红利。


  / Part 03 

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不断提升自己,建立人脉,富兰克林还特别擅长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用巧劲而非蛮力来撬动未来。


从很早开始,富兰克林就对自己事业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他后来在商业领域从事的职业都跟印刷相关,比如出版商、作家、新闻人和邮政局局长,都是这份工作的延伸,它们形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完整体系。终其一生,富兰克林都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印刷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他一直以来做事的原则。


而要想创业成功,面对残酷的竞争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就必须要有一些谋划和手段。富兰克林最开始想要经营自己的报纸的时候,就遇到了两家竞争对手。富兰克林想到的办法可以说是非常鸡贼。


首先,他匿名在其中一家报纸上发表关于另一家比较弱的报纸的讽刺文章,促使其倒闭,然后低价买下了它。同时,他还在这个系列的文中讽刺了当时的纸币发行业,促使议会通过立法来增发纸币,从而拿到了印制纸币的订单。这样一石两鸟,顺利让自己的印刷所和报纸从初创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


富兰克林还特别擅长捕捉商机。随着他生意越做越大,和剩下那家报纸的竞争也越来越趋于白热化。1739年,一位著名的牧师怀特菲尔德来费城布道,吸引了全城众多的民众去观看。富兰克林并不赞同他的理论,但是对他注重慈善很有好感。这件事看上去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他很快就发现了商机。他想办法接近怀特菲尔德,与他达成协议,成为了他的布道词和日记最早的出版商。



富兰克林在自己的报纸上发广告,售卖怀特菲尔德的布道词,过了一小段时间又说买的人太多供不应求,预付现款的人可以率先得到布道词。结果这场预售的销量达到了数千卷,给富兰克林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得怀特菲尔德声望大增。


当时很多人质疑富兰克林对怀特菲尔德的热情只是出于金钱上的考虑。富兰克林自己的想法,却从来都不止这么简单。他有一种强大的眼光和能力,可以将物质利益、公众福祉和个人激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那个清教主义盛行的年代,他始终肯定个人的努力与价值。他曾经请怀特菲尔德到家中做客,怀特菲尔德感激地称这是“看在上帝的份上”,富兰克林却纠正他说:“别弄错了,这可不是看在上帝的份上,而是看在你的份上。”


富兰克林的商业智慧还不止于此,他还发觉邮政网络对报纸的出版有很大影响,便投身邮政业,借助自己强大的人脉和口碑,打败了竞争对手,逐步成为了邮政局局长。



就这样,富兰克林用了十年的时间,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媒体集团,涵盖印刷、报纸、杂志、历书、文章、发行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努力,富兰克林在自己四十二岁那年就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从生意中退休下来,然后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科学研究和社会公益。他的种种发明曾造福无数民众,而他以共读社为基础发展出的一系列社会组织,比如图书馆、消防队、夜间巡逻队、医院、民兵和学校等,更对美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从一文不名到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富兰克林始终都对自己的人生保持着清楚的认知和谋划,他所有的成就都并非来自所谓的天才,而是靠后天踏踏实实的努力和经营。富兰克林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去塑造他自己的命运,不需要与生俱来的特权或者什么惊人的天赋,只要你有足够的勤奋与思考,人生永远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本期话题】你认为个人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简介

许禄,图书编辑,上官文露读书会签约作家。


本文主播简介

孙宏博

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入室弟子,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播讲作品《楚汉争雄》《多血的梅花》《傲慢与偏见》《局外人》等在酷我音乐、酷我畅听独家播出。



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了解更多详情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聆听上官文露解读更多精彩名著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跳转哦~)


[ 往期精彩回顾 ]

(点击图片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阅读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刻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点亮「在看」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