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石板巷陌
微醺的岁月,醉人的暖风
……
《中国古镇》66 青岩镇 坚壁石城
青岩,因用青灰岩石所建成而得名,这也是青岩的一大特色。有人说,走进青岩镇,就像走进一个“石头艺术世界”。青岩的建筑,依山而建,布局疏密合理,建筑上的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传说和浓郁的文化韵味,令人叹为观止。
北门,又称玄武门。始建于明朝天启年。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98年),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之一。
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曾六次攻城不破,大败而去,青岩城因此留下攻不破的美誉,如今南门(定广门)城楼上还留有几门大炮为证。
龙泉寺,是青岩古镇重要的一座佛教寺庙,香火非常旺盛。不仅当地村民日常参拜,甚至很多外来游客也来礼佛。
龙泉寺始建明朝万历年间,龙泉寺是青岩最大的一座寺庙。清咸丰四年(1854年),贵筑县团练使赵国澍(畏三)曾重修青岩城,用巨型方石垒砌城墙,把青岩建成了今天的石城,据青岩龙泉寺的庙碑记载,该寺住持老和尚曾参与监工。
青岩以贵州第一文状元赵以炯而出名,赵家一门三进士。赵以炯,在光绪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第一甲,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他先后担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后又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会试统考官,官至最大任广西提督学政。
故居院门前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彰显了主人一生的志愿。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风格是歇山式,共九条屋脊,因此又称九脊顶,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颇有一派书香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岩古镇还有一道特色美食和状元息息相关。
它就是青岩猪脚,别称“状元蹄”。相传青岩人(赵以炯)为了赶考,母亲给他做了卤猪脚在路上吃,后来此人金榜题名,于是青岩猪脚就有了“状元蹄”的称谓。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也昭示当地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在历史上,在青岩这么一个边陲古镇,牌坊就有八座。
牌坊是青岩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今五座已荡然无存,还有3座保存完好:赵彩章百岁坊(101岁)、赵理伦百岁坊(102岁)、定广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
在古人看来,人活到活到100岁被称为上寿,能被皇帝恩准修建百岁坊,故民间又称上寿坊。“赵理伦百寿坊”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对护柱下山狮,这种造型全国罕见,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对“赵理伦百寿坊”的八只石狮子倍加赞叹,誉之为“石雕杰作”。
万寿宫,“八仙过海”
最早由移居青岩的八户人家集资而建,称八家祠。建筑格局为单进院落式格局,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组成。正门上的9个彩色浮雕是道家的9个神仙像。其中一个是太上老君和八仙,门口古老雕刻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非常有军旅文化特色。
青岩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书香气息,更有美味人间的特色民宿小吃,是需要花时间去深入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