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创新探索本土人才培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六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06
典型做法之六:
云浮市创新探索本土人才培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云浮市组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突出“面向乡村”功能,借助开放大学体系办学优势,发挥政校协同机制的保障力量,助推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广东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云浮模式”入选全国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并在“2021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投票评选活动中排名第一。
一、探索创新“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聚力构建
“政校合作、省地共建、村镇课堂”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政校合作”。围绕建设学习型镇村目标,云浮市政府与广东开放大学合作共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充分利用开放大学“面向人人、线上线下”的灵活办学优势,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工作。
二是坚持“省地共建”。以广东开放大学为依托、以云浮开放大学为基础,确立了省市共建的办学方式。广东开放大学在理论指导、专家库建设、送教下乡、课程资源及“学分银行”落地等方面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提供重要支持;云浮开放大学在架构建设、办学思路、资源整合、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本土人才、发挥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突出“村镇课堂”。构建“学院+分院+教学点(基地)”的办学架构,在云浮市开放大学本部设立学院,在乡镇设立分院,在村设立教学点(基地),将学校组织体系延伸至镇村。目前,已建成“1个学院+18个镇村分院+4个教学点(村)”的教学平台。
二、突出“面向乡村”功能,聚力解决镇村干部
和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学历双提升”的“最后一
米”难题
一是“学校办到家门口”,解决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难的问题。学院立足云浮市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探索非学历培训模式,开展南药种植技能、黑叶荔枝土壤修复与改良培训等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有效推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二是“送教送到家门口”,解决干部学历提升问题。学院成立了一支由专家教授、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化培训队伍,其中,在库专家教授、博士教师30多名。探索创新“依托高校、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培训模式,发挥线上线下教育的作用。实施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的乡村学历提升计划,加速提升村干部学历文化水平。
三、巩固办学成果,不断深化拓展乡村振兴
教育实践
一是成为乡镇党政的“好帮手”。学院主动配合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专项工作,先后举办了全市乡村规划、金融惠农、基层微网格等18个专题培训班,受训干部和职业农民达5300多人次。
二是成为镇村干部学习的“好平台”。学院吸引乡村各类人员及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学习,2021年,云浮开放大学在校生规模首次超过三千人,办学规模效益极大提高。
三是成为培育本土人才的“好载体”。学院创立以来共组织培训约1.4万人次,其中,培育高素质农民约800名,南药培训300多人次,“粤菜师傅”培训超3000人,为云浮市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人才支持,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相关阅读
☞ 广州市把准工作主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初见成效: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一
信息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喜欢就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