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医师成长过程中的「盲点」

张宝旬 太象书院 2022-12-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我为大家继续分享《我学中医的十九个坑》系列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都可以避免我遇到的这些坑。


16


中医师成长过程中的「盲点」



「辩证施治、天天看病」,大多数中医师的工作都基于这种模式。在我以往的临床工作中,也一直是这种模式。


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经历比较特殊,除了临床,我把中医「产学研」的相关工作几乎都做了一遍:学了中医后又学西医,临床多年后又读了硕士,做了科研,做了教学以及自媒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中医工作中的一些「盲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教学一定不能脱离临床


中医的工作比较特殊,临床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授课老师要临床经验丰富;其次,学生越早接触临床越好,学习中也要接触临床;最后,一切都要基于临床。


我们讲课有个特点,有些讲不通的地方会自然形成一种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如果落实到临床时是不行的。


如果只是讲课,有的时候可能会把自己蒙蔽住,只是自发的形成了一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经不经得起实践,是不一定的。


因此,我们要重复经过多次「临床——实践——理论教学」的流程,才能够真正把中医做好。


要走「科研式」临床模式


我们都知道要「读经典、干临床」,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大家要有意识地开展「科研式」临床,要善于总结,善于从科研角度来对待临床工作


什么意思呢?比如针对一个病种的处方,如果没有必要,就尽量不要变动,毕竟是稳定的处方。


但是目前仅仅针对发烧的问题, 88个中医师可能开出88种不同的方子,虽然也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不这样做。
有的中医师可以用88个方子治疗,但是有的中医师可以用一个方子加加减减,就能把事情全部解决


虽然这是医师的个人风格问题,但是从科研角度、从帮助更多人的角度来看,中医需要探讨临床工作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见病要讨论稳定方,只有稳定方才能给科研提供基础,单纯的中医临床模式没法完成科研环节


科研要基于临床、服务于临床


现在很多临床科研都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但是中医需要被证明是科学的吗?我认为不需要,因为疗效摆在那里。


但是目前科研界就是有这种风气,我认为科研要和临床相连,科研要服务于临床。


学院派是很重要的,一名中医师和另一名中医师之间的沟通靠什么?就是靠科研。一个人能实现疗效不重要,所有的医生都实现才重要


中医不是个人谋利的工具,而是天下的「公器」。研发藿香正气水的那位医生,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我一直非常尊重他,他太了不起了!
一个人给这个世界增加了一种有益于千千万人的事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人死如灯灭,即使获利再多,也比不过这样的荣耀!


市场要尊重临床


现在的市场很多时候提出一个概念就开始炒作,这是极其不尊重临床的。


从短期来看,中医的名声还在,也可能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但是从长期看,这对中医的品牌是有损伤的。


中医是有疗效的,不基于疗效去做中医的推广,这就是危害中医之处「有一说二、夸大其词」很容易把中医搞坏,因为中医素来都是「有二说一」


即使有把握的事情说话都要留有余地,请问哪位医生可以拍着胸脯承诺百分之百把患者治好?这是极其不严肃的事情。


在中医工作中,做事情只从本位主义」出发是有问题的。不管是做临床、做科研、做市场、搞教学,我认为大家都要从自己的角度转化到产业链的角度去思考,才会对中医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往期内容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教材知识与临床技能差距有多大?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实践的极端重要性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不盲从任何理论体系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要善于使用西医手段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学习中医要“从一而终”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医学习要有宽容性和兼容性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不可所见即所得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道统”中医 vs “儒统”中医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国人“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如何认知中医现实和理想的差异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推广中医的核心要抓住疗效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医师成长的几个特定阶段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医师徒传承的秘密是什么?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鲸吞”思路  vs ”蚕食”思路张宝旬丨我学中医遇到的坑——中医学习要重视传统文化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