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中学段观察习作教学思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往期资源,点开即看

1.【教师成长】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方法,评职等用得到!

2.【教师成长】新学期,教师必修10项教学基本功,你做到了几个?

3.【教师成长】讲好公开课的5个技巧,值得老师们收藏!

4.【教师成长】新学期,老师应知应会的“课堂教学常规48条”!(建议收藏)

5.【教师成长】统编教材小语教学识字体系地建构(一)

6.【教师成长】统编教材小语教学识字体系地建构(二)

7.【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一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8.【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二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9.【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三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0.【教师成长】统编小语四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1.【教师成长】统编小语五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12.【教师成长】统编小语六年级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

小学第二学段观察习作教学研究

 

【前言】

在第一学段充分进行童话体写话为主的表达训练基础上,学生的身心发展、词汇量、言语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果说第一学段写话教学应抓住一个“易”字,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应改弦更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习作教学应注重观察训练,尤其是起始阶段,不应该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习作;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让他们形成周围世界的表象,产生写作的激情。由此我们认为:观察习作与第二学段学生心理逻辑适配,不仅能使本学段习作教学摆脱困境,更有助于小学语文习作体系的形成。
前文我们提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关键是,生活应该是孩子们的生活,而不是成人世界的生活。若想让生活成为孩子们习作的源泉,首先应让孩子们融入生活,了解生活,感受世间万象。只有这样,生活才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同时带给学生以浓浓的情感体验。
谈到观察,说起生活体验,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更是学生学习一切的源泉。但广大一线教师总不敢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究其原因,老师们总会归咎于“学生安全问题”。真是这样的吗?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融入自然;青春语文的倡导者王君老师,前不久才和孩子们从西藏回来。这一切告诉我们:安全并不是阻挠学生走出去的关键要素,而是教师的“无为”思想。

 


【观察习作教学研究】


一、第二学段习作主要教什么
观察习作是以眼前的、特定的静物、动物、人物、景物或活动等为对象,在仔细观察、把握对象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以片段或简单的篇章,将对象比较具体、真实地表达出来的写作训练形式和写成的习作。它属于记实性习作,但不属于主流,与居于主流地位的回忆性记实习作相对应。


语文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见闻”的地位优先于“感受和想象”。而第三学段则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将记事作文置于首位。这种安排,绝非偶然,因为一切文体都是以记叙文为基础的。“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反映对象,用来表现思想、抒发情感的各种文体的总称。”记实,记录真实情况之意。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致力于写好简单的记实习作,为中学阶段写复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进行文学创作铺垫基础。“要求”中的“不拘形式”也绝不能等同于“自由表达”、“自由发挥”,它应该是对习作形式不做特别要求,教师不要过多进行形式上的指导,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内容指导上来。

学生顺利完成从想象到记实的过渡,观察习作可以搭建这样一道桥梁。它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段成篇等书面表达的基本功,更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观察生活、摄取和反映生活的基本方法,为高年级写好回忆性记实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写作是‘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而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写作的过程又分为“信息的摄入——加工——输出”三个步骤。信息的摄入,即“物”的摄取是基础,少了这个基础,“意”与“文”就成了无源之水。

身处一线课堂的教师都深深知道——回忆性记实习作教学最难的就是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无论是观察习作还是回忆性记实习作,都是以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为基础的,没有了这个基础,也就掐断了记叙文的生命——细节描写。


第二学段以观察习作为主,即在学习记实习作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直面观察对象,如实反映观察对象,可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对待生活,真实表达所见、所感的态度和习惯,不仅解决了习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写真情实感的良好文风,养成诚实不欺的处世态度和健全人格,这也是一种历练。



二、观察习作的教学策略。

1、构建完善的训练体系。
为更好发挥中学段的桥梁作用,观察习作本身也应该统筹规划,构建起清晰、完整、合理的体系。这一训练体系包括静物、动物、人物、景物和活动等的观察和叙写,并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物到人,从静到动,从单一的对象到复合的对象,从人、物到完整的活动过程,合理安排有梯度的训练次序。
此外,完善的观察习作训练体系,还应包括课外鼓励学习写好观察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
2、提供观察的驱动力。
除了语言储备,观察习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质量,而观察的质量又必须以知觉过程的持久而有目的为前提。第二学段的孩子观察的持久性和目的性虽然比第一学段的孩子有所改善,但依旧微弱。为此,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来自外部的驱动力——观察兴趣的培养。
第二学段的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莫过于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尽管到了第二学段,游戏已非学生生活的全部,但依旧是最爱。观察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观察活动与游戏活动融合起来,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娱乐,全身心投入,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提供强大的动力。而这一点,是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操场就能完成的活动。
3、给予细致的观察指导。
第二学段的学生尚未经历系统的观察训练,更未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无目的、无序、表面、片面,是常见的毛病。为此,若要提高观察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首先,教师指导需要用好指导语。在指导观察时,教师应用明确、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下达观察任务,还应以清晰的导语让学生从总到分、从上到下或从头到尾等常见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使他们练就有序观察的技能。其次,引导学生动用“六觉”观察。所谓“六觉”,指的是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心觉”(内心感受、想象、联想)六种感觉。尽可能地多觉并用,提高观察的广度、深度和习作质量。最后,运用比较法,融入思考等。这一方法由于需要通过比较,深入思考事物深层的东西,所以更适合于高年级或成人。第二学段虽可训练,但要求不能过于严苛。
4、促进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
观察习作,是观察、习作表达等诸多能力的综合训练。观察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习作质量的全部因素,相应的语言能力不可或缺。所以,观察能力与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当是观察习作教学之要义。
观察活动前激活学生的语库,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词语表达出来,即为激活学生语库。观察活动中,则应指导学生对“物”进行命名。(即对事物或活动进行清晰的理解、感受与确认。)



三、观察习作与其它习作形式

在部编教材第二学段,习作单元编排是这样的:三上的“留心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下的“大胆想象”——要求“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四上的“写事”——要求“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下的“写景”——要求“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也就是说,部编教材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在“记实类习作”方面也有所涉及。其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并不难: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写清楚即可。
第二学段涉及写人、写景、状物类的习作活动,按其习作要素和能力目标来分析,依旧离不开“细致观察”这一关键要素。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观察习作理应作为习作教学主体,并与其它习作形式优势互补,和谐共生。

感谢您的阅读!请随手点亮右下角“在看”!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