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乎你的真相【缘起因果· 下】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推荐视频 仅在腾讯视频观看就1500万!!!

2016-12-10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03532ao46d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虽然十二缘起尚未讲完,但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不断的接近真相。通过前面所了解的无明、行和因识这发生在过去时的前两个半缘起,我们基本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改变自己的业行,进而控制自己将来的去处。而通过了解果识、名色、六入、触和受这四个半缘起,尤其是第六缘起“触”和第七缘起“受”的发生原理和过程,我们对控制我们的身心业行、进而改变命运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因为这个发生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既然我们对每一个当下的事物产生苦乐的感受,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行为,是依赖于前一个心识经验体,通过六根来感受六境所获得的,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由此所产生的新的心识,也必将左右下一个心识的发生,进而再产生之后的业行,然后再发生新的心识和业行,不断连续下去。


其实这正是生死轮回轮转不息的方式,但这也恰恰提醒我们,既然当前的心识永远依赖于前一个心识的存在,并作用于后一个心识,那么这个深沉的心识也必然全部承载了我们以往生命中的一切所作所为,不仅将过去所有的业行因果表现为我们现在的身心形态,并且也会将这所有的业行因果投射于未来,让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终结。这看起来正象一个圆圈上的一个点,你说它是起点还是终点?


“欲知前世因,今生享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元代知名学者刘谧在《三教平心论》中的这句偈语,至今为人所耳熟能详。对应现实生活,这句话的简单翻译就是: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将来,看一看你目前的行为。所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大门,其实已经在向我们敞开,那就是去觉悟当下的自己。

当我们从这一个当下开始培养觉知、体察无常、放下情绪、谨慎因果时,生死之轮就开始发生改变,我们会逐步发现原来这每一个当下本就清净圆满。当我们开始去改变这每一个点的时候,所改变的将是我们的整个生命圆圈。


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有人会从内心深处认可这个道理,这两个态度同样是业行,也都会产生下一个心识,结果也会导致两种生命圆圈的诞生。

你,将如何把握你的当下?

第八缘起“爱”,是指一个生命因为觉受到苦乐等分别,而产生贪恋执着。“爱”以正在宴乐的人们为代表。这表现出人们趋乐避苦,以及不愿意减少舍受的欲求。虽然自打娘胎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爱恋执着,比如从小时候的执着玩具,到长大以后执着事业和爱情,但在十二缘起里“爱”所强调的,主要是能滋养业能,以牵引未来生的爱业。而第九缘起“取”,则是对爱的一种更强烈的染着,在图格中由正在采摘树上水果的人来表示。正好像一首歌的歌词一样:“爱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日记本里页页执着,记载着你的好,象上瘾的毒药,它反复骗着我。”在生命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发生爱和取,将过去生的无明业因造成的今生果报,再次转化为未来生的因果潜能。


第十缘起“有”,则是由爱、取所产生的充分成熟业力,发生在今生的最后一刻,能够召感未来生的果报。“有”在图中由交媾的男女表现,象征由爱著和执取所滋养的业因已经全部转化为潜在的业力,随时能召感下一生的果报。简单的说,“有”意味着不可更改的结果。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一个人寿命终尽时,由“爱”和“取”所产生的“有”,对于未来生的果报有着特别强大的影响力,几乎无法再改变,不过回过头让我们想一想,既然我们当前的生命就好像这个生命圆圈上的一个行进点,而这个生命圆圈的特性是无始无终,那么我们理所当然的可以把我们当下发生的这个生命点,既定义为起点,也定义为终点。那么必定的,十二缘起也都毫无疑问的可以发生在你的每一个当下。

当下,去学会改变每一个当下,从当代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的生命体本就处于每时每刻分散聚合的运动变化之中,幻生幻灭。只不过我们习惯性的把它执着为一个粗大的、可以稳定存在的连续体。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之前的一个当下,现在的当下正处于分散之后的重新聚合;相对于之后的每一个当下,我们的生命又正处于从聚合走向分散。经历每一个当下,我们确实已经经历了一次生死,已经经历了一遍十二缘起的轮回。所以去学会改变每一个当下,当我们放下了这一个当下的贪爱执着、进而改变了我们的业行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发生灿烂的变化。


通过了解“诸行无常”的道理,我们已经知道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要去学习忏悔以往的无明恶行,“忏”表示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明愚痴所造的恶,而“悔”则强调今后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千万不要沉溺在“这是我的宿业因果,对此我也无可奈何”之类的宿命论中。宿命论的本质是认为一切不可更改,是错误的邪见。

有些人认为学佛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了造福来世,和今生无关。对于这个问题,前十个缘起的过程已经非常清晰的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无论信佛与否,我们都在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每一个当下,进而塑造从下一个当下生起的未来。因为佛法对所有生命过程的认识是如此清晰透彻,对于指导我们从被动的处于六道中无边轮转的痛苦状态,到解脱轮回获得究竟的安乐境地,给出了一整套清晰、完备、可靠的道路和方法。学佛修行能够带给我们的利益,不可思议。

让我们先回到十二缘起里,稍后再接着讨论如何解脱轮回。


当我们暂时对于解脱轮回尚且力量不足的时候,第十缘起“有”,这个在人临终时能召感未来生果报的潜在业力就会起作用,导致第十一缘起“生”的发生。“生”指的就是新的生命,在图格中由妇人产子表现。在十二缘起中,“生”指的是受孕的那一刹那,而不是指脱离母胎的时候。有了“生”,自然产生了标志着衰变毁坏的第十二个缘起“老死”,图中由肩负重担的老人代表。十二缘起由盲眼老人开始,回归到负重的老人,让人确实感觉到我们的生命过程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迷茫和沉重。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这个因果轮回的过程:由于不了解事相和合无常的本来面目,我们陷入强大而恒常的自我执着,进而“被鼓动”起三项烦恼:贪爱、嗔恚和愚痴。第一圈中由三种动物所代表的这三项烦恼,成为生死之轮的发动机,让我们沉溺于第二圈黑白半圆所象征的善恶业海中。我们的每一个或善或恶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结果,也就是“业行”从这里开始推动我们在六道,也就是第三圈中的永恒轮回。轮回依着十二缘起的原理不断造作,即第一缘起“无明”激发了第二缘起“行”。“行”终止后产生于意识的习气叫做因识,果识是因识所导致的投生,这两者的发生间隔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因识和果识统称为“识”,这是第三缘起。新生命时期的开始叫做“名色”,是第四缘起。名色会发展成第五缘起“六入”,这是胚胎的发育。当身体形成之后,就发展出第六缘起“触”,由“触”而产生第七缘起“受”,由“受”产生第八缘起“爱”。由“爱”产生第九缘起“取”,由“取”发展成第十缘起“有”,也就是下一个生命开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由“有”产生第十一缘起“生”,下一个生命即从生开始。“生”再继续形成第十二缘起“老死”。


十二缘起的过程还可以用三生来补充说明。无明、行和因识,这前两个半缘起发生于过去生,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这七个半缘起属于今生,生和老死这最后两个缘起则发生于下一生。

.

.

.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息。

——《涅槃经》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关乎你的真相【缘起因果· 上】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推荐视频 仅在腾讯视频观看就1500万!!!


关乎你的真相【认识无常】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推荐视频 别告诉我你还没看过!


关乎你的真相【生命轮回 · 上】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推荐视频 仅在腾讯视频观看就1500万!!!


关乎你的真相【生命轮回 · 下】圆明文化传播集团推荐视频 仅在腾讯视频观看就1500万!!!


此生的使命:逃离大幻境!圆明集团强烈推荐影片:《从当下出发》


六道轮回之天道 | 附上震撼百万人的影片:《从当下出发》


六道轮回之阿修罗道 | 附上震撼百万人的影片:《从当下出发》

願以此功德 遍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明 · 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

 圆明.全球反堕胎功德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 千万人签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