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降日的礼物|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佛」视频及中文稿



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



殊胜佛陀天降日

今天是11月10日(藏历九月二十二),佛陀上天为母说法后返回人间的纪念日。值此殊胜日子,我们为大家献上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关于「佛」的开示视频及中文稿PDF下载。


此开示是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去年11月11日首届「悉达多节庆」期间,应弟子请求所讲,仁波切除了谈到历史上的佛陀,更是提醒大家:究竟的皈依对象是内在之佛,我们应当通过外在之佛来提醒自己忆念内在之佛。


藏传佛教认为,天降日是佛教最大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殊胜吉祥的日子,于此日所造善恶之业将增上十亿倍,因此,请大家在今天忆念佛陀的殊胜功德,持广大发心,多修善行,并发愿:“祈愿佛、佛的教法和佛的追随者,兴盛、增长,久驻世间。”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028p2vf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悉达多庆典开示:佛

宗萨钦哲仁波切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地点:印度 菩提迦耶


中文翻译:西游译文



根据《贤劫经》的说法,就在此处,将会有千佛出现。据信在很多劫以前,有一个邪恶无德的统治君王在此砍下了一百万菩萨的头。当时,那些菩萨非但没有怨恨、恐惧和瞋怒,反而全都各自发了一个愿。其中有一千位菩萨发愿要在菩提迦耶金刚座这里成佛,其他成百上千的菩萨发愿要成为这些如来的追随者,另外许多菩萨则发愿要护持这些如来的教法。根据《贤劫经》,迄今,此地已经受到以燃灯佛为首的四位如来之加持。


在燃灯佛住世的时候,据信这里有一个非常贫穷的男孩,他也希望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是非常珍贵崇高的证悟心念,一个人必须具有福德,才能真正发愿步入菩萨道。由于他如此贫穷,既没有任何东西可资供养,也没有任何累积福德的方法。在他四处寻找供物的时候,发现一个美丽的女孩正在卖花。他走向这个女孩,询问是否可以给他一朵花。女孩说:“花可不是免费的,你必须得付出点什么。”于是男孩提出,为女孩做一天家事之类的劳务作为交换。一天结束时,男孩就向女孩索取他需要的那朵花。女孩本来就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这个男孩如此迫切地需要花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交换。于是问他:“你要这花做什么?”男孩回答说:“我要去见燃灯佛。我想供养这花给他,并且求受菩提心戒。”这个女孩有点厚脸皮,她说:“如果是这样,只有你发愿在接下来的五百世都做我的丈夫,我才把花卖给你。”男孩大感困惑,说:“不,要知道,我去见燃灯佛,是为了出离轮回生活,而你现在却要我做你的丈夫,还不仅一世,而是五百世!”总之,最后这男孩只能让步,他们一起去见了燃灯佛,并且据信两人都受了菩萨戒。数劫之后,男孩转世,成为我们现在所知的悉达多,而女孩则转世成耶输陀罗。当悉达多终于战胜轮回、烦恼、染污和业的所有束缚时,他便称为第四尊佛,也就是我们所知的释迦牟尼佛。从历史的、通常的、外在的角度而言,他示现为净饭王和摩耶夫人之子。


我被指派了一个任务,要和你们谈一谈佛,这不是个容易的任务。伟大的月称班智达曾说:“鸟儿能飞入高空,不断翱翔,但最后也只能认输,终究必须降落地面。”同样,像我们这等凡俗众生,我们可以谈论佛、讨论佛,用我们的各种方法度量、判断、分析佛的功德,但是不一会儿,我们就不得不屈服于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逻辑、语言,可以用来描述佛;而且,我们的心续也不足以真正听闻佛的功德。但是无论如何,我被指派了在这里谈论佛的任务,我必须将此视为一个累积福德的机会。在四佛曾经战胜轮回、获得证悟的这棵菩提树下,这也是未来更多菩萨将会证得如来果位的同一地点,我能被赋予这个谈论佛的机会,这本身就必定是因为我在过去世曾经积累了些许福德。



究竟的皈依对象是内在之佛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佛”:有内在的佛,以及外在的佛。内在的佛就是在我们内心、与我们同在的佛。实际上,“同在”一词很有欺骗性。我们就是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觉知。在我们意识的要素中,甚至烦恼情绪的成分中,很大一部分是觉知。它是一种认知,而那纯净无染的认知即是佛。


要知道,你甚至不必是个佛教徒才能成为这样的佛。“佛教徒”只是一个词汇,是人类以一种狭隘局限的方式给自己贴的标签。为了便于沟通、便于识别自他,于是我们有了所谓“佛教徒”的这类概念。


但是,包括我们在菩提迦耶这个地方、坐在这棵菩提树下的时候,在你听我讲话、在我开口说话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一种持续的认知,有一种觉知存在着。


你可能感到昏沉,可能犯困,可能在走神,可能烦躁不安;或者,你可能备受鼓舞,非常振奋,非常虔诚。无论是哪种情况,你必然是有觉知的,你具有觉知。若是没有这种觉知,你就无异于无生命的石头木块。你所拥有的这种觉知,至为珍贵,它就是内在之佛!


然而,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福德、能力或勇气,能接受这内在之佛。我们非常习惯虐待自己;我们不但不将自己看得神圣,反而具持迷妄、局限的心,不珍惜自己。我们忘记这本俱的自性,我们忘记自己的这个本初善,反而去追逐念头,去追逐希望和恐惧,追逐各种各样的纠缠束缚。遭受念头、情绪、染污的缠缚后,我们造作出更多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导致更多的情绪、更多的染污、更多的行为、更多行为的后果等等,愈演愈烈。或许我们有时会体验到幸福快乐,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充满焦虑恐惧,我们备受各种痛苦的折磨。


再次重申: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和知识,能够观照自心并对自己进行省思。如同早上卡维非常美妙的说法:“思维你的身体。”思维你的身体,好好想想你的身体,甚至包括貌似凡俗的思维:你所有的脚趾都完好吗?你的手指都还健在吗?你有几根手指?你的身体结构如何?包括骨骼、形状、颜色等,就连这个,我们都缺乏觉知。我们不具正念,我们不作思维。总体而言,这个世界欠缺思维。


即使当我们真正思维、真正自省时,却往往参照着某种物质化标准,亦即佛教术语所说的“世间法”。我们考虑的是:自己是否美貌?是否富裕?穿着是否得体?因此我们失去了与内在之佛的联系,亦即忘记了这内在之佛。


我必须一再强调:这内在之佛是究竟的皈依对象,是究竟的供养对象。就像我们今天正在对佛献供,这内在之佛是我们恭敬、礼拜、忏罪的对象。这内在之佛也是俱生的见证人,我们能够在祂面前忏罪、生起善念、回向功德;我们能够在这内在之佛的面前,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





通过外在之佛提醒自己忆念内在之佛



但是,如我反复所说,要觅得这内在之佛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如此习惯于向外观看。我们总是向外寻求答案,我们总是在寻找一个救世主。我们喜欢相信有个救世主或神明能解决这些问题,解决我们经历的焦虑和种种问题。我们想要相信这个救世主存在于外面的某处,无论祂是男是女,只要我们祈祷恳求,就会得到祂的响应。为此,我们确实有一位所谓历史上的、代表性的佛,佛教名相称之为“化身佛”。那是受限于时间的佛——例如,那是出现于2500年前,而不是一周前的佛。那是受限于地域的佛——例如,释迦牟尼佛,这位净饭王和摩诃摩耶之子,这位释迦族的王子,他降生于蓝毗尼,在看到生、老、病、死之后,完全失去对世间生活的兴趣,尽管那是王子的生活,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他就连最珍爱的妻儿都舍弃了。最终,他在这附近的某处经历诸多苦行之后,好不容易获得了证悟。


释迦牟尼,这位历史上的佛,这位象征性、代表性的佛,我们可以把他视为名义上的领袖,视为楷模;我们把他当作一位可以实际向其礼敬、供养的对象。


可以说,随着时间流逝,这尊代表性的佛也需要顺应时代而更新。例如,阿育王时期是没有佛像的,为了代表佛,就连代表释迦牟尼佛的象征物也是用空的法座、床榻或旁边有鹿和法轮的法座来代表佛的证悟、涅槃及降生。很久以后,佛像、佛塔、菩提树等象征性的代表物,才变得重要。有何不可呢?无论什么,但凡有助于忆念方才说到的这个内在之佛,无论是什么,只要能藉此忆持人类的本初善,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能唤起我们诸如慈悲心、菩提心等等的证悟功德,我们都必须运用!


就算不是那样,哪怕佛像让你感到安慰、欢喜,哪怕佛像只是给你某种短暂的慰藉,这也是佛教徒所说的“佛的加持”,那是你福德的显现。尼赫鲁曾说:“佛像坚毅沉静的特质,抚慰我并给予我力量,帮助我度过了许多低迷消沉的时期。”由此可见,对我们这等迷妄众生而言,一位象征性的佛或佛的代表物,非常重要。一位伟大的中国僧人曾经不远千里而来,当他抵达菩提迦耶这里,当他来到这大觉寺内、见到这菩提树的时候,他是如此感动,以至于坐在菩提树前,七天七夜,泪流难止。如果这象征性的佛、外在之佛或是佛的代表物,能给予人这样的启发和激励,从而令其生起菩提心、慈悲心和仁慈行为,我们就应当视其为一种加持,我们就应当认为这值得庆祝。



佛陀是印度献给这世界最伟大的礼物



我要对我所有的印度朋友表示随喜和感谢。出于他们的爱心和奉献,才有了这次这个纪念佛陀的庆典,纪念他们自己的其中一员——一个印度人。


我知道印度这片土地养育了非常多的伟人,但是出于我自己十分局限狭隘的观点,我认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无人能与悉达多相提并论。他的遗产、他的教法、他的道途,无人能及。


我经常对我的许多印度朋友说,悉达多——或说是佛陀——可能是印度对这世界最伟大的出口品,是印度献给这世界最伟大的礼物。穆罕默德、耶稣基督,他们是外国人;湿婆、梵天、毗湿奴,祂们不是人类,祂们是神。但佛陀是一个印度人,如果他今天还在这里走动,他会拿着一本印度护照。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忆念佛陀,这非常重要,而印度人尤其应该忆念这位最伟大的印度人。


大家听过有多少中国皇帝或日本天皇接受了瑜伽?我会说没多少。有多少中国或缅甸的帝王、王后唱宝莱坞歌曲?我知道宝莱坞非常有影响力,但是有多少呢?没多少。而佛法、佛教却曾真正远播四方。曾有那么多古代中国、日本的伟大帝王曾经躬身礼佛。没有多少人能让这些帝王礼敬,他们不轻易向他人躬身礼拜,但有这么多的帝王,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地,都曾向悉达多躬身礼敬。藏族人我很了解,他们确实是嗜血、野蛮又好战。但为什么藏族人现在连拍只蚊子都会三思而行?都是因为这个印度人教导了非暴力。很多世纪以来,藏族人对非暴力一无所知,直到佛陀的教言传到藏地为止。如果有人去过日本,可能知道那些美妙惊人、宏伟庄严的禅宗寺庙和园林。虽说日本距离印度几乎有六千英哩远,可是多少世纪以来,日本人躬身礼敬悉达多,并且确实在心中履行悉达多的价值观。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等,都是如此。


而且,不只是在遥远的过去,佛陀的话语至今依然在许多国家、民族和文化中广受推崇。就在十年前,其中有些地方甚至从未听说过佛。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德国人、美国人,为什么他们会放下赚钱的工作或生意,成为佛弟子?有些人甚至奉献一生,成为出家众。为何佛陀在这些遥远的国度会获得如此尊崇?为什么直到今天佛陀依然备受尊敬?包括知识分子、科学家、思想家,各行各业的人都尊敬他。这完全不是因为佛陀获得了某种神奇的天启。而是因为在菩提迦耶这里,经过多年苦行和修持之后,佛陀终于获得证悟。换句话说,他终于领悟了究竟的真理。但他并未与某个外在神祇交谈;他所了悟的真理,不是什么超凡的神谕。他发现的真理是如此简单,离我们如此之近,就像睫毛,我们反而看不见。这真理一直在我们心中。




四圣谛



这就是他的了悟:例如,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一切与我执有关的情绪都是痛苦;一切现象都无本俱的自性;证悟或说涅槃,超越极端。


我想,重要的是去了解:是什么引导着悉达多——这位化身佛、这位象征性的佛——去探寻这样的真理?如前所说,当他在王宫里的时候,他的生活并不艰苦。他那时是个王子,一切都很顺遂。他有关爱他、照顾他的家庭。当时没有战争,没有宗教纠纷。他并非出于绝望,才不得不去寻找答案。他走出王宫,看见老、病、死,这令他深思无常。他意识到,这些无常的现实是不可避免的;他意识到,我们全都受制于无常。于是,他开始提出那些令人赞叹的问题:“我们都会死吗?如果会死,死的到底是谁?”“死亡就是终点吗?我们还会继续吗?”


“到底什么是死?我们说的死是指什么?”诸如此类,他勇于提出这些疑问,他有勇气和智慧提出这些疑问。而且,对他来说,找到真相是如此重要,令他不惜割舍、放弃所有财产。他四处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在这棵菩提树下,就在此处,他终于了解、证得或说觉悟了实相。实相就是: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无论什么,包括我们的蕴聚、身体、感受、意识、住所、朋友、家人、心情、价值观、传统、文化,就连我们的生命,都受制于无常。这是各位必须实证的,也是他所领悟的第一个真谛。


然后,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所有的焦虑痛苦?所有的苦都来自于情绪,来自于希望和恐惧。任何一种情绪,甚至那些喜乐、慈爱、关怀、启发性的情绪亦然,只要这些情绪与我执有关,迟早都会以某种方式令我们受苦。因为情绪总是被二元评判的分别心、希惧心所染污。只要你受限于二元分别心,就总是免不了去做比较。只要有参照、有比较,你就会一直遭受希望之苦和恐惧之苦。这就是悉达多领悟到的。


然后,他还悟得:我们投射出的一切——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嗅到的一切,基本上就是我们感知的一切——皆非其本来面貌。基本上,事物的显现,不同于事物的本然。事物可能看起来坚实、恒常地存在着,事物可能看起来富有逻辑地存在着,事物可能看起来具有连贯性地存在着,事物可能看起来具有功用,事物可能貌似持续存在着,但这些都是显相。究竟而言,事物的显相并非其实际面貌。见到这个实相时,与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同的是,虽然他们也可能悟到类似的真理,但是唯有佛陀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教导我们如何跳脱这些陷阱、远离这种染污并从这种束缚中解脱。佛陀的这套系统性方法,以及对这方法的无数诠释,就是现在所谓的“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


了知实相之后,佛陀首先说的是:他发现了光明、无为、甚深、寂静的真理,但是这个真理不可言诠,凡俗众生没有能力理解、消化这样的真理。因此他宣布,自己将默然留在森林中。据信是帝释天和梵天向佛陀顶礼,请佛说法,请佛采用各种方便,将有情众生引领至正确的方向,引向真理。由此,佛陀开始教授系统化的修行之道,例如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在证悟之后所传授的第一项教法。佛陀前往瓦拉纳西,在叫作鹿野苑的这个地方,教导说:无论有情众生看起来多么无明、多么不完美、多么迷妄,这些迷妄、染污都可以去除,这些情绪或烦恼的灭止是可能的,因为情绪、染污、二元分别心并非人类的究竟本性,这些是暂时的尘垢,或可说是暂时性的遮蔽。换句话说,因为苦和苦因并非人类的本初天性,所以苦的止息和苦因的止息是可能的。


然后佛说: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苦。我们经常不知道什么是苦——我们看到极为粗重剧烈的苦时,往往会意识到这些是苦;然而大多时候,我们却会把微细的苦误认为是乐,而那些无非只是苦、痛、焦虑、希惧而已。因此,作为基础,佛首先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理解苦:出生是苦,年老是苦,死亡当然是苦,留住是苦,希望是苦,恐惧是苦,比较是苦,评判是苦。基本上,我们迷妄众生一开始思考的那一刻,如果不是正在种下苦的种子,就是已经在受苦。因此,了解苦,或说了解苦的面貌为何,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修行之道。


造成苦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苦因,同样的,我们往往知道粗重层面的苦因,却不明白微细层面的苦因。微细层面的苦因不外乎就是“我执”——关于“我”的想法,珍爱自我,只想到自己。基本上,我们的一切想法和行为都是基于相信“我”的存在。不仅相信“我”的存在,而且珍视这个“我”,这就是所谓的烦恼。因此,对于什么是苦因,佛陀给予了博大精深的无量教法。


他接着教导说:对于这个苦因,确实有对治的方法,有一条法道,有解决方法。佛陀传授了超过八万四千种不同法门,以许许多多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阐述这对治之道。对不同根器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人,对那些具有不同心境、不同性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佛陀传授了无量教法,教导如何运用这对治之道来克服或摧毁苦因,使我们得以从苦中解脱。


这个广为人知的四圣谛,只是佛陀诸多教法中的一例。他还传授了许许多多的其他教法。许多时候,如果你的思维不够开阔,如果你的心胸不够开放和勇敢,你甚至会觉得佛的某些教法是自相矛盾、彼此冲突的。因为有时佛会教导人们说,有一个在累积恶业和善业的人,这个人会经历这些恶业和善业的果报;有时他又教导说,没有“我”的存在,意味着没有任何载体,因此也就没有恶业、善业这类事情,没有转生,什么都没有!佛在《般若经》中说道:就连“证悟”这个想法也无非是一个幻相;即使有比证悟更伟大的现象,那也不过像海市蜃楼,有如一场梦,是个幻相。


佛陀传授了非常多的教法,其中还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赏识的。佛说:“你是你自己的主宰,没有别人能做你的主宰。我给了你建议,我给了你我自己践行的道途,你必须分析这条法道,你必须测试它,你必须看它是否对你有用,然后才去运用这个方法。”佛还说过:“对于法道,不应当因为是佛说的就完全信从;你必须分析,你必须仔细审查,你必须具有批判性。”正是他说过:“永远不要依赖某个人。”实际上,他甚至告诫他的僧团:永远不要依赖他这位导师,而是要依赖教法和逻辑论证。


大家要明白,这些话可是在2500年前说的。相形之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遭受极权暴政之苦,我们依然屈从于不理性的信仰。即使今天,我们仍然会被全然基于信心和虔心的系统所吸引。而在这里,2500年前,佛陀就已经在鼓励逻辑论证,佛陀就已经在鼓励并强调“要依靠真理而不是依赖某人”。



发愿佛法长久驻世


我想藉这个机会讲一下释迦牟尼佛亲自撰着的几偈愿文。我非常粗略地翻译了这几偈。我认为这个发愿非常重要——佛法必须长存,佛法的长久驻世极为重要。在这个时代,我们思虑的全都是物质方面的利得,全都是称赞、利益、快乐、关注。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如此快速、大规模地想着这些东西。佛法必须驻世,佛陀的教法必须健康长久地驻世!释迦牟尼佛自己说过,他自己发过这样的愿:愿教法广传,长久驻世。


几天前,当我接到这个任务,要做关于佛的开示时,我就想着要分享这个由佛撰写或说出的发愿。他说:为了利益众生,我在过去世中,忍受苦行,甚至舍弃自己的安乐;藉此善行的力量,愿佛法持久不断地炽燃。


我在过去世中,为了帮助病人而让出自己的食物,为了帮助穷苦的人而送出自己的财产;我舍弃了自己的孩子、丈夫、妻子、财物、大象和车乘,以培养珍贵无价的菩提心;我曾经礼敬并供养诸佛、缘觉、声闻众,我礼敬父母和实语仙人们;为了寻求菩提心的教法,我累劫承受难以言述的苦;藉此善行的力量,愿佛法持久不断地炽燃。


在过去诸多生世,我持守戒律,修持苦行;我修持忍辱,礼敬那些憎恨我的人,原谅那些受其情绪奴役的人;藉此善行的力量,愿佛法持久不断地炽燃。


在过去,我以不动摇的精进和专一无散的决心,致力于解脱众生;我努力勤修不散乱,成就了不可胜数的正定;为了获得智能,我出离徒劳无益的生活,独自在丛林中学习;为了利益他人,我献出自己至为珍爱的血肉、四肢等资具;我将不善的众生引向无量次第的教法,令其成熟,并用善巧方法和智慧,令受制于邪见者获得解脱;藉此善行的力量,愿佛法持久不断地炽燃。


在过去世,我慷慨布施,口说善软之语,并且行为如法,按照众生的根器行事,以此解救他人于烦恼之火,并且摧灭诸恶;藉此善行的力量,愿我的追随者长存于此世间。


过去,我曾令许多众生从邪见之河中解脱,并引导他们向正见而行;藉此善行的力量,愿我的追随者永远获得敬重。”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的发愿。


作为结语,我想说的是:一定有许多方法和途径,可以使世界和平,可以使我们个人获得和谐、富足、快乐;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在这许多方法当中,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最富启发性的方法之一,佛法是最令人喜悦的方法和途径之一,也是最无害的方法之一——不仅不伤害他人,也最无害于自己。因此,愿佛法长久驻世;尤其是在一切诸佛的发源地,长久驻世。因为这里是千佛已然出世或将要出世的地方,让佛法的种子在这片佛土上发芽、开花、结果,至为重要。不仅对于印度极其重要,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重要。在随后几天纪念佛陀的庆典中,我希望大家都能考虑发一个这样的愿:愿佛、佛的教法和佛的追随者,兴盛、增长,久驻世间。

问答

1

您很深入地谈到dharma(法),所以我想请教,这个dharma是指什么?


我猜想,梵文dharma(法)这个字的含义非常丰富,具有许多不同意思。但是当我在这里用到dharma这个字的时候,主要指与道相关的内容。很多时候,“法”是指实相,但我更多用它来表示道、技巧这方面的意涵。例如,禅修、思维、听闻、讨论、辩论;总之,是与技巧、方法有关。但是如前所说,“法”也用来指究竟真理,“法”也指某种保护的方法。

2

您讲到的正念这个概念,非常类似印度教中的很多其它传统和流派,例如克什米尔湿婆派等,您认为它们会如何融合?


我对其它传统了解不多,但我想“正念”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语。佛教中说的正念,必须涉及两个层面:一个要素是不散乱,即处于当下。我感觉,现在大部分人谈的都是这一点,包括安缦度假酒店的那种正念。但在佛教中,我们还说到“观”:不仅不散乱,还必须了解实相。因为如果不了解实相,仅仅不散乱是不够的。像是狙击手,纵然他们不散乱,但不见得了解实相。所以,在佛教所说的“正念”中,不散乱和了解实相,这两个要素是必不可少。

3

您讲到内在之佛,也说到表象的佛,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他们不同,但是他们完全不同吗?


他们实际上并非完全不同。看见佛的映射者具有内在之佛。事实上,并非人人都能看见佛的映射;这有点像是,并非人人都看见自己的脸在镜中的映射。首先,你得有意愿去看你自己的映象,镜子必须干净,你必须有时间去看它,诸如此类。但是,只要你有一张脸,如果有一面镜子并且你照镜子,你就会看见自己的脸。同样地,因为你有内在的佛,所以如果你用正确的方法,看向一面好的镜子,那么你内在的佛就会被映像出来。正确的方法是指具有虔心、愿求心、分析心、思维心。于是你就会把别人——例如悉达多——看作庄严安详的人,受他吸引,以他为师,以他为向导,向他皈依。内在之佛和外在之佛,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4

您在《弥勒所问经》那次开示中提到,弥勒比佛陀早二十五劫开始修持,但当他遇到佛陀时,却看起来如此平凡。我想知道为何有此差别,以及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经过二十五劫的修持,他应该证量更高,甚至早于佛陀证悟。但他当时却看来很普通,佛还告诉他,其他僧人完全超过他了,我无法理解这一点。


我想,在所有大乘佛经中,都有我们称之为“需要解释的教法”(不了义教法)。首先要知道, 《弥勒所问经》是一部大乘佛经。根据大乘传统,粗略而言,佛陀的每个示现都是装出来的。他生为王子,在看到老、病、死的时候,他感到如此悲伤,这全都是一种示现。换句话说,都是一种假装,以教导我们这样的众生,因为我们需要他去这样示范。在这个背景下,尽管弥勒确实比释迦牟尼佛早很多劫步入菩萨道,但弥勒在此示现为佛陀的弟子。这只是另一种教导弟子的方式。


而《弥勒所问经》要教导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中所说的:“我曾经进行极为艰苦的修持,那需要极大的安忍、极大的勇气。例如,布施自己的眼睛,布施自己的四肢,牺牲自己的儿女、王国等等。反之,弥勒在身为菩萨时,并未做这些事,他没有修这些苦行。”但这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贬低还是菩萨的弥勒。实际上,佛对我们的教诫另有深义。佛说的是:对于不具备无量勇气、力量、耐力的修行者而言,仍有一条通往证悟之道,就是经由祈愿。祈愿之道无需经历那种种的艰苦。当然,这也暗示了,如果这么做,证悟的速度可能慢些。但这全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导,是另一种形式的阐释。

5

我想了解,如何才能引导更多人进入佛陀的法道,使他们获得幸福、享受人生?


如果没记错,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后九、十世纪之间,佛教曾是印度最盛行的宗教。例如,在南印度的泰米尔,公元一、二世纪时,有两三部基于佛教而创作的泰米尔史诗。我也听说喀啦啦邦的大部分寺庙以前都是佛教寺庙,后来才改为印度教寺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佛教在印度式微?我们怎样才能重振佛教?有没有一些步骤、方法能使更多人步入这解脱与安乐之道?


我认为需要有像您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要有像组织这类活动的人。如果这些越来越多,可能会有些贡献。


我是在印度长大的,在这样一个场合,我想尽量言行得体,不想讲太多玩笑话,但是我一定要告诉你这个故事:有一次我在喀啦啦邦,当时我坐在出租车里,也是这样的穿著。那个司机忍不住问我:你属于哪一个宗教?在回答之前,我反问他:你信仰哪一个宗教?他说:我是基督徒。我的神来自耶路撒冷,你的神是从哪里来的?我回答说:我的神来自你的国家。印度人居然不知道佛陀,这真是匪夷所思!


我的很多印度朋友告诉我,印度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莎士比亚的了解甚于对龙树的了解。对我来说,这实在难以想象,因为龙树可以彻底击败一大堆像尼采、康德之类的大思想家,他只要一击就能做到。但在这里,我却听说印度人不怎么了解龙树。有时我会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


但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共同见证着,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尤其是那些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他们正转而对佛陀的教法感到兴趣。而且我必须说,我在全世界各地教学,学生包括美国人、欧洲人、中国人,我得承认,对美国等地的人讲课,不像对印度听众讲课那么紧张。每当我对印度听众讲课,每当我谈到不二、空性的内容时,印度人非常自在,就像在自家里一样;印度人能够咀嚼这些内容,能够接受这些。如果我是给没有这种背景的美国人或中国人讲空性和不二,阐明这些论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印度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你们相信象头神骑着一只小老鼠。这是很奇怪的事,一头大动物骑在一只小动物身上,但是印度人对此毫无疑问,印度人甚至不觉得这好笑,印度人觉得这完全没问题。现实中,如果一头大象坐在一只小老鼠上,老鼠会立刻被压死,但是印度人不会这样想。印度人的心灵具有这种能够吸收和领会“不二”的能力。


总之,佛教的教法来自印度,所以我认为,一旦佛教开始在印度复兴,将会是迅速猛烈、非常高效的复兴。我们需要的就只是更多的好奇心。我想,光是好奇心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我们也可以举办类似这样的庆典。

6

我的问题和您谈到的本俱佛性有关。您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我们说的“人性本善”吗?因为当我们说人有贤善本性时,也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怎么知道人性究竟如何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我会尝试给你举一个非常简短的例子。例如,你现在穿着一件衬衫,我相信你时常会清洗它。当你洗衣服时,你洗掉的是什么?


你洗掉的不是衣服,你洗掉的是尘垢。如果你洗掉的是衣服,就会把衣服扔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造成玷染的尘垢不是衣服。所以衣服和尘垢,两者是分离的。这就是佛教的观点:瞋恨、嫉妒、傲慢等等的所有负面情绪,全都像是尘垢一样,并非我们的本性。

7

这是佛教的观点。但是有些人或其他哲学却相信,人的本性可能是暴力的,与求生的本能有关之类的?


我们可以就此进行长篇大论的讨论,不过现在受限于时间,我暂且先告诉你这个典型的大乘论点:我们为什么会有暴力?之所以发生暴力,有其原因存在。


原因就是,你试图借由暴力达到某个目的。长话短说,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施以暴力吧,不是吗?如果你讨厌别人对你施以暴力,这就证明:基本上,你知道什么是苦。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苦,就能慢慢地激发自己去理解:正如你不想受苦,可能其他人也不想受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人性本质是善良的。总之,这一点需要更多的讨论。



全球免费、免邮恭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往期精彩回顾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三寶歌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 普賢王如來

即成佛果 || 文殊師利大圓滿祈願文

真正的佛行事业是让自己醒來 让一切众生也醒来

【普明蓮華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上师和弟子之间唯一的连接就是超越生死

【普明蓮華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学习佛法,是铲除你轮回的根,结束你在业力世界里的飘荡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平常心是道——把实修融于平凡的生活中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觉醒才是唯一的佛法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情不重不生娑婆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如果你说不清楚你的信仰到底是什么,你其实就活在迷信中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不管你是谁,最后都要面对你生命的底色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真正的爱就是慈悲,就是相伴,就是理解,就是知心,就是解脱!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圆明集团其它佛行事业

全球免费结缘解脱资具!!!

圆明全球莲心素食功德藏 · 缘起

圆明·全球任运光明解脱筷功德藏

心灵觉醒的环保事业——手帕君行动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事业殊胜缘起

正见音声这里听· 【圆明全球听闻解脱功德藏】

【亿万签名】正式上线|反家暴,让爱拒绝伤害!

玛尼石,能量石,转运石——圆满您一切愿望的摩尼宝

圆明•全球环保功德藏 | 以虔诚心做良品纸,爱护人类家园

【圆明全球转经轮功德藏】依莲师授记而开显之最胜佛行事业!

圆明公益 | 线上线下万人签名引起轰动…今天,你签名了吗?

观音诞辰 | 【圆明全球福运光明尊胜宝瓶功德藏】震撼上线!!!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