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让上师欢喜,就能让一切诸佛欢喜|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没有比上师说

你是“有誓言的”更有加持的,

因为誓言是成就的根本,

只要清净地护持誓言,

哪怕没有通过修行现量获得成就,

也一定会

在中阴期间因加持而获得解脱,

这是大圆满续经里有明确授记的。



《净相和正见》

  上师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讲授




修行的人应该经常慎于言行,少言多静,观察自心,修行净相。萨迦班智达说:“一块木块儿你把它放到水里,它一定会漂浮到水面,但是把一块儿黄金放到水面,它也会沉到水底,没有学识的人学识在嘴上,真正有学识的人学识在心里。”古人有四个字概括说,贵人慢语,越有意义的话越不会冲动地、有情绪地去发表,这一点很重要,也有的说,沉默是金,当然不是说愚人的沉默是金。


“自续调柔是为多闻相”,“若无出离不成别解脱。”没有出离心,你说我在受持别解脱戒,那不可能是,你哪怕为了自己解脱,都得有坚固的出离心。


像咱们出离心强吗?扪心自问,想一想,这世间充满了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幻想,在我们的心里还有许多的梦想,所以咱们有的时候不服气,不服人,或者是不服环境,什么也不服气,这说明你的心中还有妄想,这个妄想还没有真正地被你看破,没打算放下它,还打算争执一下,拼搏一下,这就说明我们的出离心还不够真实或者坚固。让你去闭关,你心里想有事还要做,又不是我们自己心里特别有原则,也并非自己很有责任心,既不是原则又不是责任心,但又放不下,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拿外在的事当理由来支撑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此而已。实际上回头想一想,果然感觉到世间凄苦无常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只要能修行。


  “无有悲心说彼非大乘。”没有慈悲心,你说你是学习和修行大乘佛法的人,那是决不不可能的。


大家都在说大乘佛法,包括念佛往生,也说:“唯除不信及不发菩提心。”如果你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信心,你对众生没有悲心的话,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悲心方面大家都比较欠缺,为什么呢?悲心要表现得悲心切切,切切是什么意思呢?所有的善知识们都说,一想起六道如母众生还在轮回中飘流,而我也在轮回中飘流,没有能力去救度他们的时候,毛骨悚然,双眼垂泪,如丧考妣,真的要发自内心,这叫切切悲心。


如果被我们误以为是真实的禅宗和大圆满的见所左右,盲目地认为一切都是空的,无有轮回、无涅盘、没有生死、无众生。又因为这种见解的缘故,疏忽了悲心的妙力,所以在悲心上就显得不足,不是没有,至少还是薄弱的,没有切切的悲心,就无从取证无上大觉。


这在《大日经》上是这么说的,“以菩提心为因,以大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我们以“菩提心为因”肯定是有的,“以大悲为根本”,我们就失去了根本,而是盲目地以假设的“空性”为根本,这样,在道路上就有差别了。尽管空性当中包含着悲心、智慧和方便,可是就像种子里包含着果实,但是不经过灌溉,它一定不会有成熟的果实,不会是种子就等于果实,它必须经过培育,而培育需要因果,因此在世间的显现上,世俗的因果中,还有修行的缘起内,都需要具足悲心,所以要有切切的悲心,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我们失去了悲心,或者麻木不仁,不感觉到众生的时候,我们已经丢失掉大乘佛法的根本,这个时候,你说修行无上佛法,那肯定是冷水泡石头,所以,悲心,一定得非常认真地修行。





  上师说,“若无净相即非密咒乘。”


净相是什么呢?对我们的行为当中,境、声、心这三种,要转为道用,一切所现、一切所闻、一切所念,全部要转成本来清净,这种叫净相,广大的净相。所以年龙上师的《道歌》里提到说,修行广大净相。你们时时刻刻不要忘了修行上下弦的会供,修行净相,修行信心。


一切所现外相上不是不净的,从理论上来讲,《维摩经》上说:


“此南瞻部洲乃释迦如来愿力所成。”


其实它是清净的,只是我们业力不净,所以显现不净。而如果对于有信心的人来讲,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是金色世界。我们现在看到外界的时候,首先产生的逆反心、抵触心,很难直接生起清净心,“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我就在这个刹土之中。”我们几乎没有这种心,甚至连外在的净相也没有。


从内的净相上来讲,生起次第和前行的《上师瑜伽》里说,一切显现皆是上师之身。我们要将一切显现观成是上师身密的显现,那将获得巨大的加持!而我们没有,我们还是看成污垢的,满脑子都是分别念,所以从内相上也不能生起净相。而真正清净的弟子,像《米拉日巴传》里所说的,米拉日巴在山里修行,有一天,突然看到空中有一片美丽的白云,禁不住想了怙主马尔巴上师,不知现在在哪儿?于是他虔诚地祈祷,一边祈祷一边哭泣,因为极大的虔诚而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白云落在他的面前,变成马尔巴上师,说他:“傻小子,难道你不知道一切皆是上师身的幻现吗?在自己的心外去寻求上师的影像,简直是愚蠢!”


如果从秘密的净相上来讲,色德上师说:“所现即是刹土何需往。”所现本来就是诸佛的清净刹土,不需用执着的妄想去往生,一切自然自现自解脱。一切显现的当下就是解脱,解脱的当下就是空性,空性的当下就能认证,认证的当下本自无缘。有这样的把握,那这样才是秘密的净相。但我们不用说秘密的净相,内在的也不用说,就连观想外在清净的这种信心都没有。


“一切音声皆是上师之语密。”咱们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时,都会觉得“烦透了”。但你想一想,从因缘上来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上讲,诸佛以一切音声而为说法,山河大地四大种所发的音声无非法音。你不清净,所以听到不法音。《阿弥陀经》里说,风吹树林,二六时中皆是念佛、念法、念僧之音。而我们心不净,都是听到叮零当啷的声音,莫说是“念佛、念法、念僧”之音,这是对于音声外在的净相我们都没有生起。


内在,一切音声皆上师之语密。学显教的知道是佛的语密。如果我们这样想:一切声音都是念咒的声音,是外在的生起次第;而内在的圆满次第和秘密的大圆满次第,则说这无非是语密的化现。但是我们没有这样想,反倒是执着了音声的优劣和善恶。


对于声音秘密的净相,生起次第的教言中,色德上师的道歌里说:“一切音声本即金刚韵。”所有的声音和自性的法性了无差别,所以你不需要去断灭它。本来清净不需断灭,我们也做不到,我们是不好听的声音放下,好听的保留,然后还在追求,一听到好听的声音就陶醉,一听不好听,赶快堵住,这是对于声音也没有净相对标志。


“一切念想分别是本来的智慧。”但是我们也没有这样地做,我们对于一切众生的念想分别,这是烦恼,这是轮回,这是无明,我们是这样想着的。但是在净相中,一切都是法界中现起的,没有清净与不清净,一切念想分别本即清净的智慧。《法界宝藏论》中说:


“一切皆是菩提心,

菩提心中包含一切法,

一切法从菩提心中出,

于菩提心中灭,

如云翳出现于虚空,

消失于虚空。”


但咱们分别念起的时候,这就是轮回,这就是不净的。


内在的,我们自心清净,但是贪、嗔、痴、傲慢、嫉妒一生起的时候,首先是贪恋它,比如说对善妙的执着,对坏的断弃;跟外境攀比,好的就嫉妒,坏的就嗔恨,做盲目地取舍,这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自心的观察。也许我没有清净的念头,但念头本来清净,是我本来就应该认识到的,但是我们就是不认识,或者是即便认识,也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不切合实际地去好好实修,令其坚固地展现出来。


色德上师说“念即本具法身何须灭。”一切的念想分别本即是法身的自性境界,你不需要去证悟它,本来就具有。秘密的净相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做到。


不管怎么样想,“若无净相即非密咒乘。”但是我们的净相在哪儿呢?


才大概地分析了一下境、声、心三种,发现从外、内、密的角度上,九乘次第里面,我们都是不清净的,这么不清净怎么号称密咒乘呢?我们认为自己在学密法,认为自己在大圆满上有领会,或者有体悟,或者觉得自己是修行比较好的人,这么看来,好像我们什么也不是,所有外在、内在、秘密的、真正本质上的觉性智慧,更是无从显发,那我们所认为的清净又是什么呢?肯定是强加的。这样推理,马上就会知道,我们其实真的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密咒乘的行者。


年龙上师说的多好,出离心、大悲心、净相,这三种是修行人不可或缺的三种法宝。但是我们,出离心没有,大悲心也很弱,净相还不晓得。这样的修行就能有结果吗?所以要好好地观察,自己不断地来调服自己,反反复复地。


《佛子行》里也说,佛子法行浩出烟海,岂是劣慧如我所堪能,然按照一切圣士所说语,任何一个时候都不要忘失正念,要谨慎地观察现在的心究竟怎么样,具有出离心吗?有悲心吗?有净相吗?要不断地观察。要随时随刻观察自己,就一定能对法义了如指掌。


但我们却不是这样,我们经常观察别人的过失,经常来隐密自己的毛病。我说这个人是我们这当中修行最认真的,最真实修行的人,有些人听了心里就不服气,说他“盲修瞎练也徒然,这有什么了不起,山里喘气的人多着呢!”或者自认为自己依止过大善知识,闻、思、修过广大的教法,而他根本就不行。我们根本不是修行净相、惭愧,虚心请教,而是去考验考验他的知识正确不正确(智藏注:这说的就是我呀,好惭愧,还自称密乘弟子,丢人啊)。


对实修,我们有三种正理来把握你是不是对的:诸佛之语,上师之教,瑜伽士之证量,这三者要相结合。你所要达到的境界,上契于诸佛,中契合于上师的教言,下契合瑜伽士的证量,这些境界完全吻合才行。如果符合这三种正理,那肯定是正确的。这一点在《米拉日巴传》里很明确。米拉日巴没有按照大多数教理派的人所说的“正确道路”来做闻思,但是米拉日巴做到了。他上契于诸佛,中契于教言,是上师直接传给他的,他按照传承的教言这么做了。之后瑜伽士的证量,他自己在山里修行的时候,越修行越发现上师是佛,因为心与法契合的时候,“心与法合即见烦恼轻”。他智慧越来越明耀,就像乌云密布的时候不见明日,但是到了乌云渐渐稀薄的时候越来越清晰,直到云翳消融于虚空的时候,就看到朗朗的晴空了。


所以真正的如法修行,是心与法合即见烦恼轻,犹如远离云翳之日月一般的心中产生了确信,确信产生的时候,叫不退转信,这种信心才是坚固的。所以,很多的事需要我们自我观察、自我调服,否则徒说无益!大家好好地修行。


别用不实的道理去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些事我们藏着、掖着,不敢去面对,所以才让事情严重了,所有的事都是,如果一旦你真正面对的时候,其实就没有什么不可跨越的事了。我们的心里城府很深,这样不好。修行真正调服的是自己的心,虽然我们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彻底调服,但是经过调服之后,就断弃了一些凡夫习气,比如说傲慢,分别,还有我执,这个时候,才是接近究竟断弃的时候。


如果真正做修行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解脱的道路,对于法义上的了解和掌握,另外一个就是对解脱和修行的愿望,这两者非常的重要,就像日月出于云翳一样显露出来的时候,虚空是纯然的光明一样,我们的内心对于以上的两个发心达到纯熟的时候,其它的事情,如面子、环境、尊严等等的,都能够放弃,真正有了绝对不会被转变的把握,这是生起决定的标志,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能不能这样做到呢?


在依止善知识这件事上,按照佛法的规则,是看重教法的,但是如果对待一位你认为和你差不多,高低相仿的人时候,你会把他作为上师一样的恭敬吗?大家都是对于“仰之弥高”的“大善知识”才有信心,我们是做不到对平等或者稍微超出自己的人都尊重或者信任的,如果说要你对他像对于上师一样的恭敬,你是否能够做到呢?《佛子行》里是要求我们这样恭敬所有众生的。


当然,现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唯独对于法上作意非常地重要,以法为主要作意的时候,自己的傲慢、面子等等的烦恼,都得放在一边,因为佛法非常的重要,所以能够以佛法的力量来调伏我们烦恼之心的人就是真正的顶间摩尼。


本来我们应该因为佛法而产生信心,但是我们却只以身份和地位、名声等来衡量,那就越走越远了。无论你修行了多久,如果这都不是对于修法验相的检验,那可能就没有其它的验相可言了。所以有很多人闭关半年、多年,出来之后,心未调伏,需要其它的善知识来调伏的时候,对于先前认识的善知识,或者先前是同等身份的人,就会产生傲慢或者因为心力不济,而产生诋毁的念头。有这些想法的人,这就说明他们在心里上对没有把法修好,因为没有净相,而净相就是法的功德。没有法的加持,和法相融的经验是不存在的。





年龙上师老讲多珠钦仁波切,说他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有一次我虔诚地向上师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善根见到多珠钦仁波切,年龙上师说一定有缘,能见到,我也祈祷能见到他。二千零二年,我们在成都见到了多珠钦仁波切,我们很欢喜,供养之后,人们都想求这个法、那个法,但是我走了。他们觉得我特别傻,多珠钦仁波切是年龙上师的上师,年龙上师还不断地赞扬,你见到多珠钦仁波切之后,却空手而返!我回了年龙之后,上师问我,“见到多珠钦仁波切了吗?”我说:“见到了,老人家非常地慈祥,非常地威严。”上师问:“你求了什么法了?”我说:“没有。”“你怎么不求个法?”我说:“有您的教言和传承,有这么多的法义在我心中滋养着,我已经不需要其它的上师了,也不需要其它的教言。”上师说:“这说明你对自宗的上师和教言产生了确定的缘故,这非常好!”今年法会结束后,我临走的时候,上师说:“你是一个非常有誓言的人,而且你的修行也与日俱增,这就是传承的加持。”我说:“我做得还不够,希望上师加持让我做到最好。”上师说:“一定会的。”上师说:“在国内国外这么多的弟子有名声有大成就的弟子有很多,但是像你这样具有誓言的人是非常少的。”其实我只求这一句,其它的事对我都不重要,我心里很满足,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没有比上师说你是“有誓言的”更有加持的,因为誓言是成就的根本,只要清净地护持誓言,哪怕没有通过修行现量获得成就,也一定会在中阴期间因加持而获得解脱,这是大圆满续经里有明确授记的。


在色德上师跟前,我极力地用我的信心和我力所能及的一切来承事上师。我在色德上师跟前没有毁犯誓言的顾虑,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经济不富裕,上师到汉地的时候,我没有照顾好他老人家,这是让我心里最遗憾的事。但是对于上师的事业方面,我已经尽我所能地协助上师将事业弘传广大了。现在在秋霓仁波切跟前,大家也都见到了,我在尽己所能地、完全地奉行事师法,只要上师立着,我就没有坐过。我心里感觉到,侍奉上师的事是大事,要尽力做好。


上师和弟子之间一定要有非常清净的誓言,能让上师欢喜就能让一切诸佛欢喜。 “师所喜者如师同”上师对谁欢喜,我就对他欢喜,事师法中这么说。你看在秋霓仁波切跟前,秋霓仁波切所有的侍者,表情不管好看不好看,我都对他们尊重,到时候也供养供养他们。年龙上师身边,我对他们也非常好,对于其它的金刚道友,像对我叨咕事的这些人,我也至少做到了客气,而且我发自内心的对他们不计较。我以一个坦诚的心,有事就拿出来说,没事的心里不记恨,内心和外表上一定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弟子,对于上师是要这样的。


因为年龙上师是使我根断轮回的善知识,按道理说,这样就够了,但出于传承的缘故,又依止了色德上师和秋霓仁波切,我都能够完全地以弟子应该做到的行为来要求自己,常处于低下,勤求法益,不扰乱上师之心,这是每一个弟子都应该做的事,我真诚地去做了。


大家要不断地观察,总之,观察自己的心现在是什么样的,经常四座瑜伽、六座瑜伽坚固不动摇,好好地修行,常处低下,不要大声说话,不要与人争执,也不要为了胜负和面子,拿着佛法去讨论。肆意地谈论佛法,有的时候会造成很多的过失,佛法也不像世间小说,佛法是需要恭敬和虔诚,一切诸佛都敬法的缘故,诸佛都是由法中出生大,在摆佛像的时候都是佛像在下,经书在上,如果我们对于佛法如此轻视,那就非常不合理了。


我们实修派不一定需要有很多的人,就像大圆满的传承,单传都可以传数百年。所以关键是要有实修的人,所以我一直鼓励大家精进地修行,争取在这浊世短短的一生之中成就大迁转虹光身,因为虹化不仅是外表好看,最重要是究竟成佛的标志,那是大迁转身,不仅是法性的智慧已经在内心现证,是现量的现证。而且连报身和化身等色身的智慧都得以究竟,所以才能展现大迁光身,而续经中说,大迁光身是究竟佛果的境界。


我们有光辉的传承,秋霓仁波切讲,这是上根的人仅凭信心就可以解脱的道路,因为我们的信心没有那么容易生起,即便生起了也难以坚固,所以只有不断地修行才能够逐步达成。也许你比较有智慧,也许你比较有定力,也许你比他更善巧地待人接物,也许你比较沉稳,但修法的根本是心和法不断地相合、相融。也许你漂亮得像花,而花也会凋零,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借着有为的修行,就能达成无为的真实、永恒的境界,这点是最重要的,所以漂亮、势力、财富、辩才,所有的都会成为无常和虚幻,但成佛的智慧,能够对众生产生究竟的利乐,像如意摩尼宝一样,我们一定要向这个道路做一些努力。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这样清净护持誓言的修行人。


弟子应该努力地做到像上师一样,上师应该努力地让弟子成为自己一样,这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上师生怕弟子比自己学的多,这个上师肯定有问题,如果弟子总觉得不用修行,反正有上师呢,这个弟子肯定有问题。所以不能够不求甚解,以少为足,一定要能学到的多学一些,尤其是完整的修法方便,一定要勤学勤修。


敦炯新伏藏派的教法非常清晰和完整,这全部仰仗第二世敦炯仁波切的无比恩德,因为在这个完整、完美的法流里,不仅我们所需要的解脱教言无所不备,而且因为瑜伽行者们的努力,出现了无数大迁转虹光身的成就者,给浊世的修行人们树立了极具加持的楷模。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情不重不生娑婆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以大悲与累世的誓愿与我们的业力相合的金刚上師,便是金刚乘的命根!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新年寄语——走向实相解脱道的精华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皈依是我们以最珍贵的生命,最真诚的态度,追随真相的庄严誓言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为什么要学佛修行?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人类文化对“觉知”或“当下”的解读 其实是一种无知的状态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佛教徒对生死轮回的基本世界观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助念——真诚心去祈祷,这是凡夫的世界里最宝贵的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当挚爱的亲人逝去,不要陷入断见、常见、邪见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怎样才能真正度化亡者?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