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犯过足够离谱的错,就无法真正理解风险与回报丨溯元周报
Envolve Group
溯元周报,最早源于团队内部的一个习惯:每周六上午抽出3个小时,由联合创始人Alex带领大家,回顾过去一周全球范围内在「商业价值」和「时代精神」方面值得思考的深度信息。
在溯元育新,我们相信「信息素养」不仅是后AI时代良好生活的基础能力,更是出类拔萃的底层基石。我们要求在每个伙伴在自身负责的相关领域内,只看一手信息源,关注领域内最顶尖专家的动态、博客、Podcast,培养对高质量信息的阅读习惯和检索能力。
而你正在看的,正是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它们围绕着“下一代的商业价值”和“更好的时代精神”两个命题展开探索和阐述。而你也将在阅读中不自觉的加入这探索之旅。
——溯元育新,王潜
来自王潜:
这周和做二级市场的朋友聊天,听到了上半年最有见地的一个观点,醍醐灌顶。我们讨论了抖音,快手,B站,领英等等创作平台的内容逻辑,究竟平台会分别青睐哪一类内容生产者,他说了一句话:
“在一个平台上做内容,你要先理解平台的运营方赚的是什么钱。”
确实如此,抖音赚的是流量广告,点击率越多越好,所以扶持内容精彩,吸引眼球的创作者。快手和电商平台合作,想要发力电商,所以扶持直播带货,热情澎湃的创作者。
B站有如当年的腾讯QQ,靠的是会员产品和游戏用户规模变现,所以扶持的是调性足够,质量上乘,视频清晰度高,形成体系的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区隔会员和非会员的权益(必须买了视频才能看到更多更好的视频)。
同时B站大力扶持财经、科技、历史类up主,也在努力往互联网出版行业进军,打造自己的明星级别知识型爆款系列视频,就像是出版社打造自己的畅销书一样。
本次周报
共带来4篇精选文章
Acceptable Flaws
https://www.collaborativefund.com/blog/acceptable-flaws/
这篇文章来自于Collaborative Fund的合伙人Morgan Housel,他曾经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Collaborative Fund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组织,15 people, 4 funds, $300 million, 50+ investments, Offices in SF & NYC ---- Investing in: Cities, Money, Health, Kids, Consumer.
在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对于风险与回报的3个观点:
1. 一个人的风险回报是会随时变化的:如果你没有犯过足够离谱的错,那么就无法准确理解风险与回报。如果没有一个你自己的参照点(anchor / reference point),就很难准确思考二者的关系。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你也是需要不断对参照点进行调整的 -- 因为这个参照点要么会再次错得离谱,需要赶紧调头;要么也会是不完整的,需要不断微调。
2. 每个人都在说要Think Long, long term thinking -- 但长期思考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一个5-10年的长期思考,是由数十个、上百个短期思考组成的,你在前10个短期思考可能不犯错,但是到了第20、50次思考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了。这时候必须对你的短期思考加以记录、管理、推导,最后还要问问自己,长期回报是否真的存在。
3.多多保有对未来变化的理解和包容。完全袒露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下,会让人惶惶不可终日 -- 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一点盲目、一点过度乐观和一点对于现实的主观否认。
Overdosing on VC: Lessons from 71 IPOs
https://techcrunch.com/2016/10/15/overdosing-on-vc-lessons-from-71-ipos/
Eric Paley,种子轮VC Founder Collective的合伙人,在研究了美国71家企业IPO时的估值和企业上市前的融资规模后,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融资规模和IPO估值没有大家通常认为的正相关性,甚至融资越少的公司,估值倍数往往大得多。
研究中之所以选用IPO估值,一方面在于IPO某种程度上是VC一段投资的终点,另一方面IPO估值是市场上最透明准确的数据,方面用于作为研究的标杆,尽管不够完美,但足够得出适宜的观点。
虽然资金雄厚的公司,总估值确实更大,但是这其中带来的风险确是无法想象的。有趣的是,在这71家企业中,融资最多的20家和最少的20家,市值仅仅相差140亿美元,而Twitter的估值就占了这140亿美元中的120亿。除去诸如Facebook和Twitter这种巨头,VC多投资了50亿美元,仅仅获得了20亿的回报,更别提二级市场巨大的波动性让这些风险带来的收益进一步缩小。
若取企业融资中位数来看,除去部分波动性的影响,结论还是惊人的相似:付出4倍多的投资,却仅仅得到了额外24%的回报。
在Eric看来,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VC行业的“不成文的规定”造成的。头部的企业总能引来蜂拥而至的投资,迅速推高估值和相应的融资金额,但这些资金带来的增益是迅速递减的。除此之外,从一开始就资金充裕的公司习惯了利用随意资金推动公司发展,而资金略短缺的企业更注重高效率地运用资金,这样早期就形成的习惯很可能会伴随公司形成一种公司运营文化,资金如果得不到高效率地分配,带来的增益自然是递减的。
How To Know If You've Got Product/Market Fit – And How to Find it if You Don't
https://epaley.com/2013/08/29/the-productmarket-fit-mirage/
Lenny Rachitsky是一个基于实时地点推荐旅游信息app的联合创始人,2012年被Airbnb收购后担任airbnb的产品负责人。2019年离职后,潜心撰写自己的付费博客,分享多年对于创投的经验。这篇文章详细总结了他对市场需求的理解(How to find Product / Market Fit)。
产品成型前:
1. 有感染力的使用意愿:能吸引眼球的概念往往是一个好的开端,听到你的想法思路后,大家会迫不及待的渴求去尽早使用到这个产品
2. 强烈的付费意愿:如果人们在产品成型前就愿意为其付钱,这绝对是极好的信号。
产品分发后:
1. 留存率:通过群体分析(cohort analysis)去了解多少人最终在产品中找到了价值,产品在第一个月丢失部分用户是十分常见的,但关键在于多久之后用户留存曲线开始平稳。
2. 用户粘性: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如果产品不再更新或者下架了,用户会有多么失望。如果这个比例达到了至少4成,则说明产品有了很好的PMF。
3. 指数级别的自然增长率:不用花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营销,而通过口碑带来的用户增长是产品达到PMF的极好信号。
4. 高效的增长:通过“烧钱系数”来判断产品的增长是否高效,烧钱系数=资金投放量/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系数越低则资金越高效,产品更能被用户接受
5. 获客成本(CAC)小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6. 用户对于产品的渴求程度:用户们总抢着去争取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产品,生产的速度都快赶不上需求
7. 尽管产品或者公司出现问题、缺点、纰漏,用户仍然继续使用产品是显而易见的PMF,但公司需要迅速改进修复出现的问题,为用户带来长期更好的体验
我们入驻B站啦!有评论说,第一次看到有人把风投讲得这么浪漫。在B站,我们将会以相对轻松和通俗的视角,来讲透这个行业和传奇公司的前世今生。不论你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还是想要用更加有趣的方式一睹这个行业的魅力,都点击下面的图片来看看吧!👇
往期回顾
点击下列文章链接直接浏览
溯元周报04:投资了2300家公司之后,500 Startups有话要说
现在微信公众号打乱了时间线,如果你不特地点进来,很可能看不到本号了。希望喜欢【溯元育新】的读者朋友们将本号【设为星标★】,方便找到我们;也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