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万】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这股风吹来的还有来自港台的“靡靡之音”。
喇叭裤蛤蟆镜收录机,是那个年代时尚青年的标配。“潮人”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四川人叫他们“操(读一声,cao1)哥操妹儿”。
这个cao1,不要读成四声cao4,那样意思就走上了邪路。“操(cao1)社会”,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不好好念书,没有体制内的铁饭碗,自己在社会上去闯荡。
处在青春懵懂期的我们,从小只听过革命歌曲,猛然一下接触到有人味的抒情歌,毫无免疫力地被俘虏了。
那时的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用来抄录歌谱。
没有mp3的年代,传播歌曲要靠人肉。
那些稚气的笔画,土味的贴纸,是属于少男少女们的私密回忆。
我的歌本扉页。
郑重其事地写着我对音乐的誓言,
还有我当时能找到的最具文艺女神范的贴画。
《万里长城永不倒》是我抄录的第一首歌,
自带粤语音效。
“昏睡百年”被我注音成了“粉碎巴黎”。
见缝插针贴上报纸上剪下的插图。
大胆的用色诠释着我对美术的全部理解。
转贴注明出处的习惯从那时就已养成,
还手动打上了日期戳:
这是1985年3月4日晚上
从李季同学那里抄录的。
当时最流行的有《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等,大陆叫台湾校园歌曲,台湾叫民歌。
不过,我们很难接触到原唱的版本,大多是通过大陆歌手成方圆、苏小明、王洁实、谢丽斯等的翻唱了解到的。
其中有一首校园歌曲,是成方圆阿姨唱的,叫《童年》。曲调朗朗上口,歌词健康阳光,对港台歌曲通常嗤之以鼻的老先生们也不以为忤。
我班有一位女同学的抄歌本上有这首歌。某天本子传到了我手里,我迫不及待把它抄写下来。这才发现,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居然是同一个人。
当时大部分歌曲都是由两位作者合作完成。包揽词曲的情况非常罕见。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文学和音乐两个领域都有这么深的造诣?作者的名字也有一点怪,居然叫什么罗大佑。大佑大佑,他怎么不叫大佐呢?是不是一个大右派啊?
抄写的时候,我发现这首歌比成阿姨唱的多了一段,那就是“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怎么了得!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逆不道的早恋了。这家伙居然童年就爱上了,还不以为耻,写歌纪念。难怪这一段被成阿姨无情抛弃了。
可是,因为真切地表达了童年时的无奈和幻想,这首“不那么健康”的歌被我的同龄人奉为经典。
后来我又听到了广东歌手吕念祖翻唱的粤语版本:“蝶翩翩伴空秋千,夏日炎午里有蜜蜂飞过。。。真可惜先生不肯懒惰,放学有数不清的几套功课。”
我抄录的粤语版《童年》
但是罗大佑这个名字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再也没有听说过。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是一个老头子还是一个大哥。我也不知道,原来他自己也唱歌。
~~~~
八十年代是中国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
1985年,国际和平年。罗大佑作曲并参与作词《明天会更好》。
我首先听到的是大陆歌星吴涤清翻唱的版本。在歌单里,我看到这首歌的曲作者又是那个罗大佑。
“玉山白雪飘零,胭脂沾染了灰。”这样清新脱俗的意象,真是太文艺了。
这首歌在大陆大热,并引发了郭峰创作《让世界充满爱》三部曲,作为对这首歌的回应。
一时瑜亮。
中学组织文艺汇演的时候,我们班选择了合唱《明天会更好》。我负责吉他伴奏。那天我特意穿了一件风衣 - 虽然《英雄本色》是在很多年之后才看到的。
不幸的是,平时排练的时候还好,一上台,领唱的女歌手激动之下起音高了一个小二度。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总不能让大家停下来重唱。临时从C调改成C#调伴奏又远远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
于是全程伴奏和演唱脱节,硬着头皮把它演完了。心里自我安慰:估计大家也听不清吉他弹的是什么,就是图个热闹。
结果,教我弹吉他的唐杰同学马上就告诉我:你出严重车祸了。
~~~~
随着侯德健老师的回归,台湾电影《搭错车》的插曲在中国大陆爆红。除了侯老师后来的二婚妻子(那时候还没有结婚)程琳姐姐翻唱的《酒干倘卖无》,还有一首格外内敛的插曲让我感受特别。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感情还可以这样既深沉又热烈。
这就是《是否》,还是那个罗大佑词曲。
我抄录的《是否》歌谱
这首歌在主歌段出现了一个我很少听到过的音,降7。很久以后我接触到了更多欧美流行音乐才知道,这是布鲁斯(蓝调)风格的特色音。
难怪,大佑后来把这首歌自己捡回去演唱的时候编曲是布鲁斯风。
高中的时候,我从一位文工团子弟同学那里翻录到一盘磁带,里面一个男声在反复唱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这个主题非常奇怪。我听过的歌曲,除了雄壮有力的革命主题,就是男欢女爱缠绵,要不就是文艺范小清新。这首歌显然哪种类型都不是。
我记下了这首歌,却不知道它是谁唱的,是谁写的。
那时中国有位风头正劲的女歌手张蔷,以翻唱港台劲歌出道。她的迪斯科,是每次班级舞会必不可少的伴奏。张蔷的声音有一点垮,在少年渴望叛逆的心里增加了魅力。
她唱的一首歌叫《光阴的故事》。罗大佑的歌词再度击中了我。三段词层层递进: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我才知道歌词还可以这样写。
三拍子节奏悠扬抒情,很适合吉他弹唱。虽然那时候没有恋爱,但是懵懵懂懂之中,对那种感情的期待,还是让我对这首歌产生强烈共鸣。
那时候,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哨,引领着国内的流行文化。很多歌星都是在深圳的歌舞厅唱出名头,然后走红全国。
比如周峰。
这个有着妩媚声线的男生,把罗大佑原唱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被张学友改编的粤语版本歌词用普通话娓娓道来:
一张手去轻轻抚你的脸,
轻轻地接触柔软若绵。
点起香烟说句心中紊乱似烟,
算了算了,记忆里
竟是插上百支箭。
我在电视上看到周峰的MV,被歌曲的意境惊呆了。哦,它的作者原来还是罗大佑。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歌谱
高考前夕,我在街头报摊上看到一本《人民音乐》杂志,里面赫然有一篇分析《童年》的文章。
文中说:有人说《童年》是靡靡之音,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其实是不对的。这首歌,是民族音乐的结晶。你看,它那朗朗上口的切分节奏,是源自新疆民歌。而且,它的旋律是五声音阶的宫调式。而五声音阶正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啊!
一首流行歌曲,要和中华民族扯上联系才能听得名正言顺。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实。
~~~~
1989年的秋天,我到合肥上大学。
在合肥市最繁华的三孝口,安徽省外文书店,我看到了这样一盘磁带:《恋曲1980-1990》,演唱者:罗大佑。
封面的罗大佑,戴着高冷的墨镜,顶着爆炸的黑发,全身躲在阴暗的角落。这逼格简直是屌爆了。
这个包揽了那么多金曲词曲创作的才子,唱起自己的歌是什么味道?
我很好奇,于是毫不犹豫拍出十元大钞,买下这盘磁带。
我那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00元人民币。
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封面。
大陆版的《恋曲1980-1990》
以这张专辑的歌曲为主。
回到宿舍,迫不及待拆开封皮,插上耳机。大佑的特色嗓音响起,我被震撼了。
这里面既有《恋曲1980》这样对爱情本质的拷问:“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又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之乎者也》)
开篇一曲《鹿港小镇》担得上“石破天惊”四个字:起头的吉他引子,中间成段的双吉他solo,跟罗大佑裂帛般的声音交织成强大音场,把小镇青年在都市里的迷惑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余光中作词的《乡愁四韵》,从头到尾只一把木吉他伴奏。中间大段的solo和泛音技法让我迷醉,直到前几天才完全搞明白泛音旋律是怎么弹出来的。
95年我在北京中关村酒店一家小公司打工,休息的时候弹这首歌,让一个小伙伴听睡着了。
《爱的箴言》,孤零零的一把钢琴伴奏下,大佑喃喃自语欲说还休的演唱,我以为比潘越云一览无余的版本比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原作者对歌曲的理解,不是其他人能够比拟的。
限于听音条件的限制,很多细节当时没有注意到。一直到前几个月,我都以为这首歌是从罗大佑清嗓子的一声咳嗽开始。那天重听,突然注意到他在前面还小声说了一句:“我不晓得该怎么唱。”
~~~~
从这时开始,我感觉罗大佑和别的歌手有本质的不同。
他不仅仅是一个会自己创作的歌手。和他的表达相比,其他那些创作歌手一定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
现在看来,罗大佑的思想性也许没有少不经事的我当时感觉到的那么高。但是他,真是无情地把人性解剖给你看。
而且,他从小的正规音乐训练,给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注重旋律。罗大佑的歌,旋律永远动听 - 某些晚期作品除外。
他的《青春舞曲演唱会》磁带收录的主要是他前两张专辑《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的歌曲。我翻录到的时候如获至宝,感觉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知啊!
你看:“地下道的墙上写着今天谁是盲聋,算命的老者受到无知人们过度的恩宠。空中传来先知的话,它是否传入你耳中?潮汐的声音传来的信息,一片朦胧。”(《盲聋》)这是诗啊。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现象七十二变》)
他那首表达家国情怀的《将进酒》,肆意挥洒,声入人心,和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遥相呼应。
而他和张艾嘉有始无终的爱情故事,在他泣血演绎的《小妹》歌声中,让我嗟叹连连。
年轻时的大佑和小妹
从那时起,我进入了疯狂收集罗大佑作品的模式。《青春舞曲演唱会》的歌词,我一笔一划全盘抄录。虽然那时候学校图书馆可以复印,每页一毛钱,但是那哪有亲自书写印象深刻呢!
再后来,我干脆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抄写罗大佑的歌谱。封面上我写下:光阴的故事 - 大佑歌集。
我的大佑歌本
这个本子里面,不但记录了歌谱,我还如饥似渴地把能看到的所有关于罗大佑的乐评抄录在其中。
晚上,同学们上自习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着歌,抄写着罗大佑,感觉无比幸福。
少年班的李日天同学(见《中关村88号楼》一文)家在北京路子广。他翻录到了市面上见不着的《未来的主人翁》专辑。还有那首明显影射某伟人的《zhu ru之歌》。这首歌收录在罗大佑从纽约回到台湾之后的第一张专辑《爱人同志》。
因为没有歌词,我和几位喜爱大佑的朋友们,反复听写,试图还原。然而大佑含含糊糊的嗓音,实在是给这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很多年来,我们一直搞不清楚:马克思先生到底送走几条人命?
后来罗大佑出了粤语歌《皇后大道东》,同样还是没有歌词。这个听写的难度可就太大了,因为我们的粤语都是跟着歌曲磁带学的。
那段时间,每有同学讥笑罗大佑是破锣嗓子,我都义愤填膺,不遗余力向他们解释:歌声甜美与否不应该是评价艺术的标准。罗大佑的歌是关于生命,不是那些小情小爱的甜歌酸曲可以同日而语的。
我说服不了他们。这更激发了我对大佑哥的崇敬。每发现一个佑迷我都感觉是地下党找到了同志,看似不露声色,实际内心火热。
我在某杂志上看到,上海有个叫核桃仁的乐评人,对罗大佑的作品有深入的解析。于是写信到出版社,要求购买有核桃仁文章的往期杂志。出版社还真给我寄来了。
~~~~
罗大佑有两首经典歌曲风格相似:《爱的箴言》和《是否》。它们都使用了蓝调音阶,但是方式不同。
《爱的箴言》是在某些段落把主音升高了小二度。
《是否》是将导音降低了小二度。
这样的处理给歌曲带来了奇妙的色彩变化。
我初听这两首歌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到大学的时候,开始体会到它们内涵丰富。
当我中年再听这两首歌,不由惊叹:如此的精辟深邃,就像照亮夜空的明月。青年罗大佑为何将人生、爱情总结得如此透彻,说出了我想说说不出的话?
更妙的是,罗大佑在他的香港演唱会上,请来了齐豫和他共同演唱这两首歌曲。由《爱的箴言》开始,切换到《是否》,然后在齐豫唱着《是否》的同时,罗大佑唱着《爱的箴言》。两首歌就这么完美地配合着,旋律进行是如此般配,天衣无缝。
我在想,大佑在创作它们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有一天它们会做为同一首歌的两个声部出现?真是绝了。
~~~~
我的运气不好。
我在北京的三年,罗大佑没有到中国大陆演出过。
后来我到美国东岸念书,离纽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有一年的夏天,罗大佑到纽约林肯中心开演唱会。
我偏偏正在西岸的西雅图实习。那时候还没有潇洒到可以横穿美国的飞机随便坐。我只是一个穷学生,错过了这次机会。
再后来我到葡萄牙去参加一个暑期学习班的时候,罗大佑到中国杭州和上海开唱。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大蛇,在公司组织下去杭州看演唱会,得意地发消息通知了我们。
我各种羡慕嫉妒恨。
当时在葡萄牙,电脑上面无法敲中文,甚至连键盘都是葡文的,敲英文都费劲。我在回信中写到:
10 years back when we were in college, Dayou's songs accompanied my
youth, shared my troubled thoughts, and found me many friends. As put
in one of Dayou's songs, those were Brilliant Days, and I shall never
forget it.
(十年前,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大佑的歌陪伴了我的青春,分担了我的疑惑,还让我找到很多朋友。就像他一首歌中表述的一样,那是闪亮的日子,我永不能忘。)
然后我把《闪亮的日子》歌词用英文敲了一遍:
我来唱一首歌
Let me sing a song for you,
古老的那首歌
a song from old, old days.
我轻轻地唱
I shall sing it gently,
你慢慢地和
and join me, you may.
是否你还记得
Do you still remember,
过去的梦想
our past, our dreams?
那充满希望
Those were days full of hope,
灿烂的岁月
those brilliant days.
你我为了理想
We went through the darkness,
历尽了艰苦
to pursue our way.
我们曾经哭泣
Tears we shared,
也曾共同欢笑
and laughters we made.
但愿你会记得
May you still remember,
永远地记着
and forget never,
我们曾经拥有
those sunny days,
闪亮的日子
those brilliant days.
《闪亮的日子》歌谱
随着罗大佑中国巡演的推进,我加入了一个大佑歌迷的邮件表,用的是我在北大和中科院 BBS 上的网名“斗十千”。
在那里我找到了很多道友,像北溟、大枣、老廖(廖志杰)、稻草人,等等。
因为对大佑的共同喜爱,大家走到了一起。老廖生了个儿子,还考虑要不要取名廖大佑。
一位佑迷朋友建了一个罗大佑网站 luodayou.net ,用于分享关于大佑的资料。
大佑当时新出了一首《停不住的爱人》,献给妻子李烈。我记了谱,用编曲软件写成midi格式,可以在电脑上播放。
这首midi被罗大佑网选用。刚才看了一下,快二十年了这个网站还健在,我的midi也还在:http://www.luodayou.net/mtv/index.htm
那个邮件表已经停用了,曾经熟悉的 id 也没有了联系。
朋友们,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希望你们还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
~~~~
到美国十年之后,我在谷歌公司做工程师。
2007年,公司志得意满要开拓中国大陆市场。我找了一个机会,在北京办公室工作了三个月。
一天,看到一则消息:为纪念恢复高考30年,众多歌星将在北京世纪剧院开唱,包括罗大佑、李宗盛、齐豫、南方、叶佳修、潘越云、老狼等。
这样的机会,真是天助我也。
开演的前两天,传来消息:李宗盛大哥因故不能参加。
有大佑就好,我安慰自己。
那天,向老婆请了假,早早来到亮马桥世纪剧院入场。
演出非常精彩,众多传奇人物都是第一次看见真人。
但我的心思不在他们身上,因为我是冲着大佑来的。
每首歌结束,我都想:下一个会不会是罗大佑?
突然,主持人宣布有一位歌手今天因故不能到场,所以成方圆临时放弃了在医院陪护她生病的母亲,赶来救场,演唱《童年》。
我想,那个歌手千万不要是大佑啊!
然而主办方非常鸡贼,就是不告诉我们到底是谁。
不在演出名单上的周杰伦意外出现了。他也是来弥补这位重量级歌手缺席的遗憾。
现场很多小年轻们很激动,大喊值了。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能让杰伦顶替的重量级歌手还能是谁呢?
然而我还是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一首接一首的金曲唱下去。到结尾了,全体歌手上台合唱《明天会更好》这首罗大佑作品。
大佑还是没有现身。
几乎可以肯定,这次他不会出现了。我失望到了顶点,难以自控,开始高呼“罗大佑”。
一直到演出结束,大家有序退场。我还在一个人高喊“罗大佑!罗大佑!!”
千呼万唤,大佑哥终于还是没有出现。
~~~~
近年来,随着大佑哥创作力度和频度的降低,我听他的歌少了。
但是他的 CD 始终于我有特殊的意义,过一段时间我会拿出来看一看,就像是问候一位老朋友。
和公司同事成立乐队之后,有段时间我们每个月会排练一首歌曲,翻唱为主,偶尔也有原创。
虽然大佑是我心中的神,他的歌曲我们一直都没有碰过。
因为,水平不够,怕对不起大佑。
《鹿港小镇》的吉他 solo,让我魂牵梦萦了三十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好听。看他 2004 年香港演唱会的录像,两把主音吉他在台上互飙,实在是太爆燃了。
自己水平还不到位,但我此生一定要学会这首歌。
前几年,大佑推出了新专辑《家3》。陆陆续续听到了其中的几首歌曲。
说实话,他已经不再是我热爱的那个大佑。
不可避免的,像音乐这样需要激情的艺术,永远是年轻人在推动。那个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现在已经老了。
遗憾吗?是有一点。
但是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完美。
对于大佑我只有感激。在我青春的岁月里有他的歌陪伴这个焦躁不安的少年,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感情,美好的人,值得用生命去感受。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大佑影响了整整一代音乐人。他的两百多首作品中有无数经典,永远是我学习音乐取之不尽的宝藏。
大佑哥,你是用生命唱歌的人啊,让我敬你一杯。
~~~~~~~~~~~~~~~~~~~~
猜你会喜欢: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老万故事会公众号:
本公众号不开赞赏不放广告。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转发给朋友就是对老万的最大支持。谢谢大家🙏
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