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大利亚媒体的“中央厨房”已夭折?那中国的呢?

2017-06-27 周文韬 传媒茶话会

导读

6月上旬,某公众号发布《澳大利亚媒体的“中央厨房”已纷纷夭折》一文,并特别强调:“看到一份即将公开的材料,其中有谈到澳大利亚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情况的,转摘以供大家分享。”


该文在媒体圈引起不小轰动,不少人在心里画了个问号:同是中央厨房,澳大利亚的都“夭折”了,我们还在热火朝天地干,这路子对吗?


为解开疑惑,6月23日至6月24日《传媒茶话会》深度对话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周蔚华,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编部副主任章先清。他们两位于2016年11月底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远赴澳大利亚,对当地媒体环境做了仔细考察!


“夭折”来自即将公开的材料?快别扯了!


首先,该篇文章并非什么“即将公开的材料”,而是盗用了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编部副主任章先清于2月份就发表在《传媒》杂志上的文章《澳大利亚媒体“中央厨房”模式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其次,该公号对原文做了删减,将澳大利亚中央厨房失败简单归因,断章取义,有误导之嫌。


该文章引来众多对中央厨房的差评


原文作者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编部副主任章先清通过《传媒茶话会》声明:公众号对《澳大利亚媒体“中央厨房”模式失败的原因及启示》一文的部分转载并未获得任何授权,且断章取义,造成误解。目前作者已向腾讯如实举报!


澳大利亚媒体的“中央厨房”真的失败了?


真的失败了,而且几乎全军覆没。



费尔法克斯媒体集团(澳大利亚四大媒体集团之一)于2015年启用“中央厨房”模式。但因新媒体实力薄弱,融合效果不佳,2016年取消该模式。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于2014年推出“中央厨房”,但由于整合力度不够,无法形成合力,内设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幅增加,最终放弃了该模式。


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澳大利亚最大的通讯社),曾推出类似“中央厨房”的“超级工作桌”(Superdesk),集合编辑、设计、技术人员,在采编平台设置大屏幕,可以实时关注世界各地重要新闻,并对自采稿件的点击量、传播效果等进行分析。但“超级工作桌”最终只在选举等重大新闻报道时偶尔使用外,最终没能继续发展壮大。


澳大利亚为啥会失败?

 

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



章先清告诉《传媒茶话会》:澳大利亚与中国拥有完全不同的媒介生态,并非如《夭折》一文中说的那么简单。这是媒体人要特别注意的!


首先,澳大利媒体媒体没有发展新媒体的足够动力。


章先清表示,尽管澳大利亚的传统媒体受到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的冲击,但通过付费墙、社区报、举办线下活动等方式,他们找到了新的盈利点,经营收入和利润并没有像国内一些媒体那样出现断崖式下滑。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有经验的从业者,年收入可达8万至10万澳元(约合41万至51万元人民币)。日子好过,直接导致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竞争方面作为不大,发展动能不足。


其次,采编成本的控制和盈利模式的困扰导致“中央厨房”模式不受宠。


章先清表示,澳大利亚媒体在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星岛日报》(澳大利亚最大的华文报纸)日发行量达2.7万份、日均20至30个版面,正式采编人员却只有10人,这些人要负责整张报纸的采访、编辑、校对,还要负责新媒体的维护,包括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脸书账号、一家网站的日常维护。


在这种情况下,让报社投巨资建设“中央厨房”,本身就不大可能。


除了成本的因素,盈利模式的困扰也是传媒集团不愿意建设“中央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澳大利亚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AAP)为例,由于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向澳大利亚各媒体提供信息,收入来源主要是订阅和提供服务,因此他们的“超级工作桌”,除了在选举等重大新闻报道时偶尔使用外,最终没能继续发展壮大。


最后,大型传媒集团多平台内部融合难度较高导致“中央厨房”模式无法发挥功效。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业务部主任迈克尔介绍,在“中央厨房”运营中,他们发现各广播电台、电视频道、数字点播中心等平台的定位不同、受众不同,同质化的内容无法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要。而且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同时内设部门之间沟通的成本大幅增加,最终“中央厨房”模式无奈夭折。 


中国的“中央厨房”终将失败?

 

当然不会!


2017年1月5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


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周蔚华认为,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以及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媒体融合以及新媒体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国内媒体已经走在澳大利亚媒体前面,在很多方面国内对新媒体的运用水平和能力超过了澳大利亚媒体界,而澳大利亚媒体同行们还在艰难探索过程中。


面对澳大利亚“中央厨房”探索中耗资巨大、无法破除部门壁垒、内容同质化、无法常态化运行等问题,中国媒体在实践中已经给出答案。



今年4月,《传媒茶话会》即就以上问题对话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坤、人民日报媒体股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网宣办主任檀梅等大咖,通过《“中央厨房”到底是个什么梗?》一文回应上述四大质疑,并引起巨大反响。(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


主要观点如下:


1、各地“中央厨房”实践不尽相同,但“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天滚动、多元覆盖”是基本共识。


2、“中央厨房”是机制不是机构,是为破除党报党刊党台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力影响力不足,而形成的一套整合采编资源、聚合传播优势的机制。


3、内容效果,是检验中央厨房的唯一标准,出精品才是硬道理。


4、“中央厨房”要实现客户端的快、门户网站的全、报纸的深,最终形成一种“此长彼长”的态势。


5、中央厨房是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体系,统的是资源调度、协作采集,分的是多样化制作、个性化分发。中央厨房不仅要实现内部融合,更要建立外部资源连接。


中国社会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周蔚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综合协调、综合调度等理念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并且是未来媒体采编的发展方向,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只不过,具体操作层面,由于各媒体规模、特点差异,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短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在章先清向悉尼科技大学新闻系彼得·弗雷教授等学者和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中央厨房”时,这些澳大利亚人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惊讶于中国媒体的“中央厨房”能迅速发展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并希望把中国媒体的“中央厨房”作为课题研究。


澳大利亚媒体的发展曾经领先于我国,但在新一轮的媒介融合发展中,我们走在了澳大利亚前面。中国的媒介生态和发展现状决定了“中央厨房”是中国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媒体融合尤其是移动端融合的必由之路。


不同的媒介生态决定着:澳大利亚的中央厨房失败了,但中国的却不会。在我们已经选定的正确道路上,不妨走的更坚定些。



1.一条短新闻!两处错误!三个小编!国社快别卖萌了!

2.从“濒死”到活成榜样,这家传统媒体有什么绝招?

3.娱乐自媒体大号被封,传统媒体娱乐报道机遇在哪?

4.媒体高层群呼叫热血“熊猫侠”中国交通广播15小时筹齐800cc救命“熊猫血”

5.独家解读:关停部分网站时听节目服务,意味着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